现代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2017-03-23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严光昌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严光昌
现代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学 严光昌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
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强有力地推动着素质教育向前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教学行为。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抽象变为直观,由感性向理性飞跃,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一、激发求知兴趣,使学生愉悦地学习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将抽象的文字符合地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使教学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如《苏州园林》的教学,先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欣赏,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丽画面。视频的前半部分体现了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选择了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并突出建筑物的色彩,捕捉每一个“图画美”。在放映视频的同时配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视频的过程中聆听课文范读。学生自然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了文本的学习。
二、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想象力加强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不但要以学生为主体,而且还要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的灵感。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不再是死记硬背和口耳相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讨,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探究的过程。想象力是随着表象的积累而不断发展的。没有展开合理的想象,肯定不利于词句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教师借助多媒体画面生动、直观地再现了语言文字表现的内容,诱发学生产生合理的想象,并在想象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学中,扩展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的想象,为学生打开探索的空间,从而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科学是美丽的》,学生好奇心强,喜爱探索新鲜事物。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创设出一种神秘氛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再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一一揭示课文涉及的科学现象。这样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课文,既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能力。
三、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快乐地合作
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应该能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对于综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文能力作用很大,特别是能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语文信息资料的搜集、加工、处理,或者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式阅读与写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下面以语文实践活动“编小报”为例,活动要求学生围绕“爱护地球”这个主题以小组为单位编一份小报。很多学生借助网络,使用搜索引挚、文件下载等多种互联网工具,收集到大量的文章、诗歌图片,并以此充实自己的小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编辑,既是美术师又是设计师,工作量较大,但学生普遍积极参与,还能合理地分工合作。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丰富课堂情境,使学生在学中享受
理性的思考总是基于感性的认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师的教学受专业的限制、知识面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像给人极大的震撼,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听觉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如教学《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时,为了让过去和现在的罗布泊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用多媒体音频解说、视频放映罗布泊的过去。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画面呈现出罗布泊过去的图景:牛马成群,在和煦的阳光下,几条小船旁边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海鸥小鸟在唱着歌。当同学们陶醉在欲界之仙都时,画面一转,现在的罗布泊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一只鸟,奇形怪状的胡杨的桔枝。再配上解说员的解说,探险家彭家木在这儿遇难,学生已经进入了境界,积极探求仙湖消逝的原因,痛心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激起了保护生态平衡的热情。
五、激发情感,使学生能陶冶情操
语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现代技术的使用为学生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交流架起了一座桥梁。如教学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对学生来说,借助注释读懂意思没什么大的困难,但要入意境、悟感情,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仅凭课文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鉴赏文章,与作者对话,才能读出意境。所以,课前可要求学生上网搜集作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然后进行交流。这样,学生领悟诗情就深刻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