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儿童道德发展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道德行为普遍表现良好

2017-03-23

辅导员 2017年25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讲故事年龄

中国儿童道德发展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道德行为普遍表现良好

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回应当前社会、学校、家庭对儿童道德成长的深刻关切,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与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于2016年4月到7月启动了中国儿童道德发展的数据采集工作,以建立中国儿童道德发展的大样本数据库。

本次调查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在校学生。调查内容以儿童道德心理结构为依据,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理性、道德行为四个核心指标,同时增加儿童愿意接受的德育方式、生活困扰两个指标,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区域、家庭养育方式、民族、城乡的考察,以期从整体上回答中国儿童道德状况怎么样、发展趋势如何、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差异性问题、如何才能让儿童获得更好的道德成长等问题。主要结论:

(一)中国儿童整体上呈现出有传统、爱国家、尚正义、守规则、重勤奋的道德风貌。当前中国儿童所关注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道德理性及道德行为的发展性状况分述如下:

1.绝大部分儿童有明确关注的价值观。诚信(57.98%)、平等(35.63%)、文明(34.57%)是儿童最普遍关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敬(56.43%)是儿童最普遍关注的传统美德;正义(30.11%)是儿童最普遍关注的公共道德;勤奋(36.10%)是儿童最普遍关注的个人修养。

2.绝大多数中国儿童有明确而积极的道德情感。85.78%的儿童为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骄傲,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倾向于将此事归于国家和为此骄傲,年龄越大的儿童越倾向于将此事归为对个人的敬佩与对自己的激励。

3.中国儿童在道德理性上,特别是在“否定性”道德判断中,表现出很强的规范认同,“肯定性”道德判断则表现出一定的年段差异。在道德判断理性上,1/3左右的12岁(六年级,32.49%)和13岁(初一,31.62%)儿童无法对两难道德情境做出确定性道德判断,处于道德判断的矛盾期或者过渡期。

4.中国儿童在道德行为上普遍表现良好,普遍的家庭感恩回报行为较高。

(二)儿童道德发展在性别、家庭生活方式、生活满意度和区域分布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差异。

1.儿童的道德发展在所关注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感、道德理性及道德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2.家庭生活方式对儿童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留守儿童的道德发展情况与正常家庭生活方式的儿童有着较大差异。

3.生活的满意度对儿童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生活满意度低的儿童道德发展的各项指标都与满意度高的儿童存在明显差异。

4.东中西部儿童的道德发展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

(三)中国儿童对学校德育的方式有着选择性,也表现出一定的年龄差异。

1.主题实践活动是儿童普遍愿意接受的德育方式。

主题实践活动(33.34%)、讲故事(24.80%)和各种形式的榜样示范(22.98%)是儿童最普遍愿意接受的德育方式;讲故事受欢迎的程度随着年龄增高有下降的趋势,榜样示范的接受情况则是随年龄增高而逐渐上升。

2.讲道理是儿童自己最想使用的德育方式。

对于如果自己是老师,最想使用的德育方式,小学生选择排在前三位的是直接告诉、讲故事举例子和实践行动;初中生选择排在前三位的是讲道理、采用宣传警示语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高中生选择排在前三位的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讲道理和讲故事。

(选摘自《中国教育报》 作者:孙彩平)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讲故事年龄
变小的年龄
听冬神讲故事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年龄歧视
算年龄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