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2017-03-23王宏平
王宏平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王宏平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语言与思维方式有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过程中,引导外国学生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理解和学习汉语,不仅可以做到提纲掣领、以简驭繁,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深化学生对汉字的认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外汉语教学;汉字教学
关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指出,语言是表现思维的符号[1];沃尔夫认为,语言与思维方式是相互塑造彼此互动的,语言形成以后,语言对思维方式起着制约作用[2]。可见,语言与思维方式关系十分密切,每一种独特的语言背后都贯穿着着特定的思维方式,只有理解了一种语言背后相应的思维方式,才可能理解并掌握这种语言。笔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引导学生尝试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学习汉语,既可做到提纲掣领、以简驭繁,还可以力求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限于篇幅,本文仅从对外汉字教学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予以探析。
一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与汉字的关系
传统思维方式是群体在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在思维中反映和把握客观现实的方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经验综合型的整体思维观,这种思维方式与西方的理性分析思维是相对立的,它倾向于对感性经验作抽象的整体把握[3]。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等形式。形象思维讲究的是“观物取象”,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和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所强调和注重的是直观、形象和感悟。在传统的汉字“六书”中,无论是从“文”的含义,还是“字”的形体构造本身来看,象形字都是基础,其他的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体思维是把人和自然界及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是这种整体思维的核心实质。汉民族的思维方式表现为对客观事物作整体把握。从其构造来看,汉字基本上是平面方块形,结构紧凑,整体性(即“格式塔”特征)突出,与表音文字因其由字母排列组成而具有“序列性”有很大的区别。辩证思维的突出特点就是从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去观照、把握事物,如果一方面是“阴”,则另一方面就是“阳”。例如,会意字,“尖”产生以及结构都是充满了辩证思想;一个形声字(如“绣”)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音符和意符这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阴阳对立面构成。
同时,汉字对传统思维方式也有深刻影响。一方面,由于汉字兼表形、义、音,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造字法,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更长于综合。汉字又是精于表义和疏于表音的,而语音是形、义、音三要素中最容易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的,汉字也就获得了跨越时空的稳定性。因此,千百年来,中国人天南海北各住一方,虽然对同样的汉字语音不同,但只要看到表意的方块汉字,沟通的隔阂就可以立即消除,完全可以顺畅实现信息交流。另一方面,汉字借由传统思维方式即经验综合型的整体思维观逐步形成,为整体思维提供了对应的工具,使得中国人长于形象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从而使得传统思维方式具有直觉性与模糊性的特征。所以,在秦朝书同文后,传统思维方式支配着中国人在人文领域取得长足进步,诗文山水绘画等审美作品灿若星辰,但纯粹理性科学精神在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未能得到勃兴。
二 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对外汉字教学的必要性
正因为语言与思维方式有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理解和学习汉语,可以做到提纲掣领、以简驭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不了解汉字构成含义的外国学生来说,汉字是由“横、竖、撇、点、捺、挑、折”等笔画组成的难以理解的陌生符号。然而,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层面分析来看,汉字具有其独特内在规律,完全能通过字形“溢于言表”。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通过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角度对汉字字形演变过程的分析来揭示汉字的源流,将汉字的基本笔画还原到构字的原由上,就可以将无意义的符号解读出有意义的部件,从而深化外国学生对汉字的规律性认识,体会到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体两面,每一个汉字,特别是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及部分形声字都在汉字使用者头脑中产生相应的意象反应。如果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能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在他们头脑中就无法自然产生意象反应,他们就很难理解汉字表征的文化内涵,更难欣赏汉字结构之美,更不用说学会汉字了。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是整体性思维,西方人通常的思维方式是散式思维。整体思维习惯于对客体作整体把握,对组成整体的元素不作细致关注;散式思维习惯于对组成整体的各元素进行细致的概念分析。汉字是表意文字,与英语等其他表音文字不同。对于习惯于以散式思维方式学习语言,并且已经熟练掌握表音文字的外国学生来说,汉字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符号系统,缺乏语族间的亲和感,因此显得十分艰涩难懂,在最初的新奇感减退之后,便难以提起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习之母,学习者只有对所要学习的语言产生兴趣,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依据汉字认知特点开展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即在外国学生汉字学习的时候,能从汉字的原始图画及汉字的构形特点中发掘出汉字的有趣元素,弥补乏味枯燥的语言文字学习之不足。
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引导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转换思维方式,尝试用整体的思维方式对汉字进行认知,随着他们学会的汉字越来越多,用汉字组合语句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逐渐增强,学生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看待和理解汉字的习惯也会逐步养成,从而产生汉语学习与思维方式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三 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根据中国传统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书”分类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者为造字法,是本文将要论述的重点;后二者为用字法,与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对外汉字教学本无太大关系。中国著名文字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认为:“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构造讲清楚。……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的争论中去。”[4]假借则是因古时字少,而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故下文着重论述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学习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汉字。笔者在对外汉字教学中,依据“六书”分类法,以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引导教学,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反馈也不错。
1.“象形字”的教学方法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是描摹客观事物的形象而创造的,因而具有比较明显的形象性。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外国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学习象形字,依据取象人类自身的“人口手足耳目”等字;取象动物的“马牛羊鱼虫”等字;取象植物的“木禾米竹瓜果”等字;取象自然事物的“日月水火云雨”等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这样既可增强课堂趣味性,又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他们的汉字学习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2.“指事字”教学方法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指事字采用的是用象征性符号加提示符号来表义的。指事字简要分两类类:一类是独体指事,通常是以线条符号来指明抽象事物的意象,例如:一、二、三、四、上、下等;另一类是合体指事,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提示性符号构成的。例如“本”在木的下部加指事符号,表示树根;“末”在木的上部加指事符号,表示树梢;“甘”在口内加指事符号,表示口中有甘美的食物。指事造字法形成的文字形象生动,意思一目了然。指事字总量不多,解析这些汉字构词的巧妙之处,外国学生大都容易理解,并能心领神会。
笔者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发现外国学生们常对指事字“本”、“末”及象形字“米”、“未”“来”难以准确区分,记忆容易混淆不清。针对此问题,本人用幻灯片展示这些字的演变过程,进行对比教学,逐一解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如何深刻影响每一个汉字的生成和词义的扩展,课堂效果良好。
3.“会意字”教学方法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合而成的具有新的含义的合体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相比,会意字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一是它可以表达很多抽象的含义;二是它的造字功能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合而成,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实际结果就是会意字比象形字和指事字多得多。例如“人”和“人”可以组合为“从、众”,“人”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保、休、位、伐、戍、付、伍”等会意字;“木”和“木”可以组合为“林、森”,“木”还可以和其他形体组合为“采、闲、析、困、宋、相”等会意字。因为会意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的组合,所以可以表示许多抽象的、用象形或指事的方法难以表示的抽象意义。
有学者将会意字分为以形会意、以义会意两种类型[5]。以形会意是通过表示意义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提示字义的会意造字方法,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部件之间的关系表示字义,如家中有“女”为“安”,“鸟”之“口”啼叫为“鸣”等;另一种是重叠部件表示数量众多,如“森”、“众”、“淼”等。以义会意是通过部件的意义组合来表示字义,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联想会意,如“人”倚靠“木”为“休”,“斤”(斧)砍“木”为“析”等;另一种是抽象会意,如不“上”不“下”为“卡”,上“小”下“大”为“尖”等。无论是以形会意还是以义会意,会意字的形义关联十分密切,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帮助外国学生学习理解这些汉字,基本可以实现见形知义。
4.“形声字”教学方法
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造字法不仅突破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的局限,更是弥补了它们不能直接标声的缺陷。从全世界文字发展规律来看,一切文字发展演变都有着从表意向表音过渡的共同规律。中国的汉字虽然没有演变为纯表音的文字,但是由于形声造字法的发明和表声字的迅速增多,在汉字总量中占了绝大多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汉字的标声功能。“方块汉字四千年演变的历史,事实上就是一部形声字发展的历史,一部形声字的比重不断增加、不断取得优势的历史”[6]。对外汉语教学《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汉字表》共收录汉字2900个,其中形声字1920个,约占总字数66%;在常用的3500个汉字中,形声字共有2522个,约占常用汉字的70%。如果说象形、指事、会意是汉字的基础,那么形声字是汉字的主体,因其数量较大,含义丰富,可以说对外汉字教学的难点也在于形声字。
形声字是运用联想把两个以上的意象符号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字,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创造形声字的过程主要就是一个形象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造者始终保持着表象的整体形象性。汉字的结构之所以以形声为主,是因为这种结构有独特的优异功能。形声字既有声符,又有意符,实现了形、音、义的统一。形声字一般用已有的汉字字符灵活组合,在不需要增加新的字符的情况下,可以造出大量的新字,因而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汉字是以形表义的,这使得人们能够“望‘字’生义”。根据一个字的形旁,大致能猜出该字的意义类属。如果看到汉字带“草”字头、“水”字旁、“金”字旁、“马”字旁的字,即使不能明确该字具体是什么意思,也大概可以推测它们分别与草、水、金属、马相关,容易猜出其基本意思。许多不认识的形声字甚至可以“秀才认字看半边”,一般多数可以读出来。
同时,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适当展示一些汉字从古至今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字体演变过程,能让学生领略汉字符号之美,从而更深刻领会汉字与意象思维的密切关系。比如,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形近字,这些字在形体结构和笔画上比较接近,比如“勺”和“句”、“见”和“贝”、“爱”和“受”、“撇”和“撒”、“同”和“用”、“理”和“埋”、“茶”和“荼”、“兔”和“免”以及“比从北化”等等,外国学生极其容易混淆,无法区分。如果利用幻灯或动画从中国传统思维的角度来展示这些字的演变过程,就可以深入浅出地讲清这些字的来由及差异,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它们。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传统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汉字要适度。因为古今字义差别很大,甚至其古义已经不再使用,这样的字便没有必要再去追根溯源,否则只会增加课堂的干扰信息,反而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引导学生运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理解和学习识别和使用汉字。这样不仅有助于外国学生了解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加汉字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深化外国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其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因而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1]申小龙.语言的文化阐释[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2.
[2]B L Whorf. Language, thought and reality[M].Cambridge:The MIT Press, 1956.
[3]肖少北,张文香.汉字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J].新东方,2001,(3).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詹鄞鑫.汉字说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6]梁东汉.文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责任编校:陈婷)
AnalysisoftheFunctionofChineseTraditionalThinkingModeinTeachingChineseCharacterstoForeigners
WANG Hongp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Xiangtan University, Xiangtan Hunan 411105, China)
Language and mode of thinking are closely inter-conditioned with each other.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s as a foreign language, guiding foreign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learn Chinese by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can not only help with outlining the teaching and handling complexity by simplicity, but also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hinese and deepening students’ cogni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hus to achieve a good teaching purpose
Chinese traditional thinking mode;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H195
A
1008-4681(2017)06-0153-04
2017-10-14
王宏平(1974— ),女,湖南株洲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英语国家文化与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