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回归本真的必经之途
2017-03-23段广强解修亮
文│段广强 解修亮
课程:教育回归本真的必经之途
文│段广强 解修亮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充满快乐、富有智慧、对社会有用的人;而课程作为内涵支撑,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立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特点,坚持课程开发的连续性、系列性和系统性,在做好学生生涯规划的基础上,确立了三大序列课程,注重对学生的“养心”“养性”和“养身”的“三养教育”,实施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三大主题教育,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学校的多样化发展。
开展生涯规划课程——我的人生我做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校强化学生惜时意识,及早规划人生,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人手一本《我的人生我做主》,开始了人生规划课程。
学校设置的人生规划教育课程,内容涵盖了高中三个年级,通过对学生实施连续性和系列化的人生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和对社会负责的意识,更加关注自身未来的发展,逐步理解“设计人生”的重大意义,激发内在的学习和创造热情。
该课程从学生自我综合分析、学习能力分析、学习环境分析和理想职业分析等方面设置了“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模块,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对自身的发展有准确的定位,树立发展的目标;从高中三年学业规划、人生规划目标等角度设置了“机会眷顾有践行力的人”模块,让学生明确每一天的发展目标,并认真度过每一天;课程从“感恩教师的指导”“感恩父母的付出”及“我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等角度设置了“懂得评价的意义才能走得更远”模块,让学生拥有前进的动力,在反思中前行。
确立三大系列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德育课程,注重“养心”教育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基于德育的重要性,学校构建了系列德育课程,保证了学生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学校确立了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的德育课程目标,围绕这一课程目标精心选择德育课程内容,通过剖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的德育教育因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素材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德育故事等,构建了系列德育课程。如,结合央视《新闻联播》和学校身边的好人好事,选编了《每日新闻》,旨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同时,结合身边的小故事学会如何爱国;精选传统文化,结合学生的理解,编写了《我眼中的论语》《我来说说三字经》等校本教材,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真正做到了“养心”。
倡导艺体课程,推行“养性”教育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以“适应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在坚持文化课教学为主的同时,将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作为学生“养性”教育的两翼,注重挖掘学生的艺体潜能,以实施艺体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结合资源优势和学生需求,开发出《二中国画》《我们自己的书法》《身边的篆刻》《欣赏家乡的美术》《辉煌的二中体育》等校本读本,配以相应的课程,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践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养身”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生活性、研究性。在做中学,把学生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在“适应的教育”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围绕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实践,在实践和体验中达到“养身”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为三部分。一是问题探究类实践活动。学校将学生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内容,以提高学生问题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寒暑假号召学生开展文化市场调查、开展外出务工子女的教育现状研究等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实地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成果展示、社会倡议等措施提高活动的效果。二是课题研究类实践活动。学校指导学生围绕春节溯源、家乡习俗等课题,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展开研究,通过培训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端正学术态度,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三是项目解决类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解决学生遇到的相关实践性问题,围绕交通安全问题解决策略、为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等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能力和责任感。
实施三大主题教育——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生命教育:倡导生命关怀,提升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是永恒的话题。针对当前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学校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构建了“临沭二中生命教育课程”,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形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发展生命的态度和安全、健康、快乐成长的生命意识,进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体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学校基于认识生命、爱护生命和完善生命三个层次,设置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民族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板块,在高中三个年级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相应课程,帮助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感恩教育:体味身边真情,感受生活幸福 著名教育家雅克·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
基于此,学校开发了“我是一个感恩的人”校本课程,高一、高二年级感恩亲情和感恩老师,高三年级感恩祖国、感恩大自然。通过感恩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热爱家乡、勤劳勇敢、诚实守信、勤奋好学的人文素养与美德。与此同时,学校还将课程评价融入感恩教育实践中,考查学生对感恩的感悟,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既有教师评价,又有学生评价;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进步,获得发展。
励志教育:培养自信自强,扬起理想风帆 为更好地引领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学校开发了以“我是一名有志向的临沭二中人”为主题的励志课程,确立了“使学生励志成长,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自主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利于学生自由、充分、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从学生的被动发展向学生自主发展的转变”的课程目标。在内容选取上,注重学生的远大理想与做好身边实际小事的有效结合,收集、整理了学校的励志小故事和励志诗词,并编入系列校本教材《二中德育读本》中,让学生在励志教育中成长。不仅如此,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励志活动,例如,相信“我是最棒的”集体宣誓,撰写成长日记,记录生命轨迹等。
励志课程的实施,激发和唤醒了学生的内驱力,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成长,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树立了高尚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使学生成为具有人文情怀、坚毅品质、自主发展能力强的新一代中学生。
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三线齐发展
科学、合理的校本课程设置和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开发校本课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钻研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对学生而言,校本课程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拓宽了全面、个性发展的天地;对学校而言,课程的开发提升了学校的发展力,并使之成为学校教育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器,有助于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