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惯,成功的第一要素

2017-03-23袁金良

教育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良好习惯行为习惯

文│袁金良 刘 毅

习惯,成功的第一要素

文│袁金良 刘 毅

学校: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早在2004年4月22日的《人民日报》和5月5日的《中国教育报》上,著名教育科学研究专家孙云晓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德育,简而言之,即是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品德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结构,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此时注重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的做法中,我们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当学生开始做好事了,或者开始守纪律了,人们就认为教育目的已经达到了,教育已经成功了。事实上,这绝不是习惯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教师应抓住学生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将其反复训练成道德习惯,这才是习惯养成教育的真正目标。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深入探索,多管齐下,狠抓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新生入学阶段的“行为习惯养成周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培训周期间,老师们通过讲解、做游戏、引用事例,详细向学生讲解学校专门制定的《学生行为习惯准则》。这一《准则》共分学习、运动、活动、品格、交往、仪表、卫生、课间、家校、奖惩等十个篇章。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做出了详细指导,大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小到平时与人交往的一个礼貌用语,都有具体说明。如“品格篇”中提到,学生早晨应6点至6点半起床;上学出门前应和父母礼貌道别;值日劳动要尽职尽责等等。最初,有些学生觉得这些条条框框是一种“束缚”,但随着不断深入地学习,大家渐渐明白了《准则》蕴含着做人、做事的积极道理,并自觉用《准则》来规范、矫正自己的行为。这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着正心、修身、明理的理念及内容,构成了一个包含知识的传授、智慧及潜能的开启、性情的陶冶、善德的启发、人生观的建构、责任的担当等多维层面的崭新而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习惯养成教育必须要一贯性,才能使学生从他律逐步过渡到自律,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对学校的环境文化氛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学校在三个年级教学区的走廊墙壁上都设有文明礼仪内容的展板,涵盖学习生活交往等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与人相处,成为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同时,在校门口建了50米的习惯养成文化长廊,长廊充分考虑到学生需要,分为“卫生习惯”“文化习惯”“教养习惯”“行为习惯”“课堂习惯”五部分,使学生从踏进校门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习惯养成文化的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另外,学校不定期开展以“习惯养成”为主题的班会,通过对身边榜样进行宣传,在学生们心中播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并践行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确,道德习惯的培养并不是单纯的行为训练过程,而是各种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日积月累、融会贯通的结果。除了在学校教师亲身示范、谆谆教导之外,还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们也意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家校形成合力,一以贯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如果我们教育学生打草稿也要工整有条理,那么他将来做事也会有条不紊;如果我们教育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那么他将来也会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好的习惯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习惯培养的最高境界是将社会的道德规范、道德要求内化为个体内心的道德需要。只有这样,道德习惯才能成为一个人的第二天性,终生受用。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这是教育的作用,也是我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良好习惯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远和近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