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3-23陈韵桥
陈韵桥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陈韵桥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近年来,我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缺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失主要源于师资匮乏及课程设置缺位,通过树立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理念、改革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融合专业教育等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大学生;改革
Abstract: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s one of the key quality of innovative talents.Recently,the lack of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th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as aroused scholars'concern at home and abroad.The lacking of such ability mainly dues to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and curriculum setting.By establishing education no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reform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integrating with specific education,etc.college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ould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ng;college students;reform
批判性思维是一项抽象的思维能力,国外学者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是通识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维能力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向。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起源于西方的文化背景。《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发表于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会议,该文章首先提到“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态度”。该文章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作为教育方式革新的重点,认为高等学校必须教育并培养学生,使其能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1]。美国《国家教育目标报告》(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Report)要求各类学校培养大量的具有较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并将培养学生对学术领域和现实生活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2]。为了应对信息化时代下的全球化竞争,批判性思维教学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受到高度重视。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批判性思维课程,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纳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中,以切实提高大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生存、发展能力,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3]。
我国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才开始有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论文,内容多是对西方思辨能力理论和实践的介绍。近年来,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国内教育界开始逐渐引起关注。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日益突显,大学生面临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互联网中充斥着真假难辨的网络谣言,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很难对这些消息进行识别、选择、理解与评价,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创新人才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培养是高校工作中的中心,要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就创新思维而言,批判思维是迫使人们不断破除其思想认识中种种功能固着和思维惯性的关键。批判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基础,开发人的批判思维就是在开发人的创新思维。总之,培养辩证批判思维,对于突破聚合思维对创造思维的束缚,开发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期,转型的关键在于教育,在高校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有助于促进社会进一步向前迈进,在信息化时代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教育反思
批判性思维其基本内涵是:“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有意识地思考,最终作出有理据的判断”[5]。批判性思维即积极地使用有用信息处理、加工各项技能以达到改善思维的最终目标。有学者认为,“批判”二字在中文语境中偏向“找茬”,容易使人产生负面联想。事实上,批判性思维注重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而非故意挑刺、以偏概全。有学者为避免此种联想,采用“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译法。
目前,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批判性思维理论框架主要有四个:一是美国哲学联合会提出的双纬结构模型;二是Paul与Elder提出的三元结构模型;三是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提出的三棱结构;四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思维能力层级模型理论模型[6]。有关批判性思维的实证研究,大多都基于以上四个理论框架开展,采用的测量方式主要是基于罗清旭修订的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验及文秋芳的大学生思辨能力量表等,对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测量,发现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教育界许多专家也纷纷指出,许多大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质疑权威的精神。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但我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不足,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欠缺等现象突出,而导致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不足、批判性思维教育缺位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师资匮乏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和对人对事的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7]。谷振诣、刘壮虎也曾指出:“令人担忧的不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而是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8]北京外国语大学陈亚平教授把批判性思维分项技能化为具体目标,通过课堂干预、教师有效提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表明,教师提问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积极作用。只有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师,才会在传道授业过程中不断整合资源,利用课内课外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高校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其教学对人才培养来讲意义非常重大。了解高校教师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对其薄弱环节进行归因分析,并研究如何有效地促进其批判性思维教学能力的发展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高校教师数目庞大,但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传统型教师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比较固化,缺乏对批判性教学理念的内在认同,很难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批判性思维教学。另外,国内缺乏专门的批判性思维的通识课程及教师,缺乏对教师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培训,导致传统型教师很难进行教学转变。新手型教师对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是否认同暂且不议,他们缺乏经验,很难进行有效的批判性思维教学。而高校岗前培训课程也未包含此项内容,他们更多的时间花在处理新手教学的疑惑上,同时又要兼顾科研的压力。
(二)课程设置的缺位
在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课程大体分为专设的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辩论等拓展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的通识课程由专业教师担任,一般在新生的第一学期开展;与专业融合的课程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视为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名校主动将批判性思维列入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思考、推理与判断的批判型人才。耶鲁、哈佛等名校的通识课程中也有明确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内容。美国许多州曾以法令的形式规定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加利福尼亚州曾下过行政命令,要求高校本科生修读一门批判性思维课程并允许批判性思维在不同专业具体化,且在英语交流中也提到“批判性思维方面的交流包括考虑常见推理谬误”[9];华盛顿州立大学颁布了批判性思维定级手册和批判性思维规程,要求每一门课程、作业和学习效果要根据文件的具体内容做出规定[9]。除此之外,国外批判性思维教学的途径趋于多样化,可以通过课程训练学生学会讨论问题的不同方面,经常性举行讨论会,让参与者表达他们对挑战性问题的思考及倾听教授和同辈的反映。
对比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既缺乏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通识课程,又缺乏与专业融合的批判性教学。我国高校的通识课程主要是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程、计算机课程、外语课程及体育和军事课程。而政治理论课程一般包括“马克思道德修养”“马克思哲学主义原理”等,这些课程本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最佳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没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也没有受到重视。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理念并未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没有统领性的文件或教学大纲规定在专业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新模式
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模式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借鉴国外大学提供的有效实践、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树立和培养内化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以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落脚点,融合各专业课程,以多种途径改进专业教学,将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指标。
(一)树立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
西方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教育学家发现,当时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工业化国家,这些讨论引起了教育界对批判性思维的关注,逐渐演变为美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这场“批判性思维”运动使得批判性思维教育成为整个教育界的核心理念,贯穿于中小学、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成为教育界自觉遵循的共同准则。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应从树立批判性思维教育新理念做起。我国教育界对批判性思考的讨论较多的是教育学及心理学科,相比西方国家而言,批判性思维的教育理论并没有在教育界引起足够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还未有课程设置、课程评价的具体量化标准。在课程设置、教学评估中明确规定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具体目标,有助于引导教育教学者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做出合理判断、大胆探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应当成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重塑大学校园教育文化,鼓励大学生进行主动的、有价值的探索,而非接受学习、记忆学习。鼓励大学生主动关注校园、关注社会、关注时事,通过与同辈、教师的讨论形成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大学校园文化,让高校学子在思想激扬中不断分析、不断判断,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独立思考、具有批评性思维能力的人才。
(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我国大学必修课程,是培育大学生批评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政治理论课程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这些课程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又涵盖了历史、法律、时事的热点,是培育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最佳平台。有学者评论,我国思想政治课程更多的是防止学生犯错,尤其是政治倾向上不能走偏差,更多的是一种纪律的规训,而非思想的开启;不少思政教育者片面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担心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会动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0]。这些片面误解导致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采取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知识应用”、重“教化”轻“内化”的教学方法,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没有令人信服的引导与分析,导致思政课程缺乏实效性、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更懒得去积极思考、进行批判与反思。因此,高校思政课程应当重视学生思维的培养,变“知识传授”为“思维启发”,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开展批判性的思考。改进教学方法,引入辩论式教学、对话式教学,在课堂上引入最新的时政热点,敢于引导学生针砭时政,鼓励广泛的课堂交流和课后的针对性指导。指导学生进行暑期下乡社会调研、团日活动等实践活动,通过深入基层调研的方式,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存在的各项矛盾。
(三)融合专业教育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可以融合在高校各门专业课程之中。各学科的专业知识虽然有很大不同,但专业的训练离不开对知识的批判思考。只有批判性地思考专业学科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学有所得、学有所思。但在大多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而不是培养学生去主动地思考、分析这些知识,导致专业教育变成了“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张梅等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开展了专项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在课堂上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很少提及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内容也主要针对知识的传授,不需要进行思考就能理解,教师也很少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或其他类型的逻辑思考,很少指导他们学习根据信息作出有效地推理,也很少帮助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或如何从持有不同意见的人的角度进行思考[11]。而在国外高校,由于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开展,专业教育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融合度较高,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主动思考、小组讨论、课堂分析等一系列地方法去探讨专业知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的培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如何运用专业的知识去进行思考。在专业教育中融合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能促进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选择能力。高校可提供新型的考核制度,通过完善学分构成、建立新型考试制度来鼓励学生创新[12]。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大学生需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鉴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作用及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足的现状,建议从树立批判性思维教育理念、改革高校思政课程、融合专业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来培养创新人才,才能通过创新人才实现社会创新,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1]罗仕国.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紧迫性和途径[J].广西大学学报,2007:137.
[2]张梅,印勇.美国批判性思维研究及其启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54-157.
[3]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4]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1.
[5]Paul R.&Elder L.Critical Thinking:How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M].Santa,Rosa,CA: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2006.
[6]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9-45.[7]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教育学考试大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9.
[8]谷振诣,刘壮虎.批判性思维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
[9]武宏志.批判性思维:一种通识教育中的逻辑教学[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2.
[10]肖薇薇.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意义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30-31.
[11]张梅,茹婧斐,印勇.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及成因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2-207.
[12]陈赟,蔡离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35-138.
On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CHEN Yun-qiao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00,China)
G640
A
1672-934X(2017)05-0133-04
10.16573/j.cnki.1672-934x.2017.05.020
2017-07-21
陈韵桥(1991-),女,广东湛江人,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批判性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