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7-03-23浙江省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丁伟兰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思维

浙江省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丁伟兰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浙江省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 丁伟兰

针对目前小学的教学现状,对小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师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起到的作用尤为关键。在新课程背景下,虽然语文教学课堂已经改良颇多,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挥之不去,如何将学生因应试教育而消磨的学习兴趣重新激发出来,以创造性的方式培养创造性思维,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议题。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是封闭性的,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写板书,学生照抄笔记;教师在前面问,学生在下面答;教师提问题,学生做练习。这样封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毫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推一步,学生走一步,不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只要跟着教师亦步亦趋就可以了。影响小学语文学习效果的因素有教材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死板、毫无感情投入以及教学方法老旧固守传统等。小学语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立,没有为创造性思维建立创造良好的条件。时代的发展不会等待人们做出改变,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一定要迎头赶上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了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须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方式,严格遵守纪律,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运用创造性思维指导教学,还要将其作为综合能力来培养和训练,带着目的去教学,设置完善的教学计划,树立培养学生素质的意识去授课,全方位多角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小学语文教学。

2.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何践行

2.1 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着兴趣去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兴趣是求知的驱动力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充满激情,积极探索,细致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坚强的意志,集中力量去获得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当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进取,怀着热情去研究,创造性也将应运而生,创造性思维在一次次的独创学习中得到锻炼和强化。要让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就要把课堂塑造得妙趣横生,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引入,可以有效做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颐和园》这一课时,课本上仅有几张图片,教师可引入颐和园相关纪录片片段,将航拍片段和建筑细节拍摄部分引入课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在游览颐和园时的心情,教师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第一次为一座建筑或一座园林的美产生发自内心的赞叹的情境和感受。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被动接受,从而加强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2 借助想象的力量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象的力量是强大的,跨越现实的时间空间,结合以往经历及所学,在思考过程中创造新的形象、事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从一个想法生发出多种想法,从一个思维跳入另一个思维,从课堂教学出发,放飞想象的翅膀,激发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利用作文写作让学生进行各种想象过程,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多加运用想象这一思维工具,打开思路,将作文的内容拓展丰富。学生写作不必拘泥于单一内容,可以续写课文,可以拓展课文或者其他文章的内容,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的一个观点延伸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编写童话,可以触及科幻题材,现代诗歌等写作中很少触及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幅图画,要求学生看图作文,根据画作上静止的景物人物,想象这些元素背后的故事,分析人物为何是这样的动作神态,当时会是什么心理,会是何种性格,因这样的性格,会说出什么话,图画描述的是什么事件,事件的前因后果,目前发展到何种程度。将一幅图片发展成一篇作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想象思维的全程参与,有了想象的能力,才能产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土壤。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景色描写想象一下真实的画面,美好的景色展现在众人脑海之中。因作者的际遇,文中的情绪略显忧郁,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如果是自己生发出同样的感情,是如何描写的,会去写美好的景色吗?会通过景色抒发感情吗?再引导学生思考另一个问题,同样是这片景色,心情愉悦、忧伤、沉醉等不同情绪之时,描写会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过后动笔摹写,将这篇著名的散文改编成自己当前心境下的一篇作文。

2.3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个活跃的课堂,应该把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作为珍宝,使他们的天赋和兴趣都能得到发展。教学应从知识本位、教师本位转移到学生本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传统教学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多为逻辑思维型的孩子,记忆力强,适应传统教学方式。但是这样的孩子数量较少。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面向所有孩子,必须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的差异。因为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孩子多为视觉型的思维习惯,而英语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多为听觉型的思维习惯,还有很多男孩子,是运动型的思维习惯。面对多种多样思维方式的孩子,教师在课堂上多多引入符合他们接受知识习惯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让孩子接受课堂,喜欢课堂,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生兴趣被激发,讨论起网络上因为各种特殊事件造出的新字和新成语,教师应正确引导,提倡创新的同时,摒弃错误知识和错误用法。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得到尊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了基础的土壤。

【1】吴艳玲.浅析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引导作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

【2】王清丽.“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3(2)

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 培养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想象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的想象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