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支架”,高效课堂
——浅谈小学作文“支架问题”教学探究

2017-03-2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方向小学董亚超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家乡支架作文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方向小学 董亚超

搭建“支架”,高效课堂
——浅谈小学作文“支架问题”教学探究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方向小学 董亚超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写作,并依据习作主题,为学生合理设计“支架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文集综合性和创造性于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半壁江山”,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他们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写作,导致抄袭、套作等写作问题层出不穷,又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写作水平有限,导致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乏味,缺少可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写作,并依据习作主题,为学生合理设计“支架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

一、设计“支架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认识和思考问题时惯用形象思维,在设计“支架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使问题处于未知和已知状态。这样,能够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仔细观察,便可取得胜利的果实。

比如,在开展“写一种植物”为主题的习作课堂时,为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写一篇介绍自己所观察过的植物的主要部分,突出其主要特点,并注意该植物与其他植物的区别。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桑树》这篇例文,引导学生思考“1.小作者是从哪几个部分写桑树的;2.小作者是怎样介绍桑树各个部分的特点的?”抛出问题后,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讨论能够得出例文主要写了桑树的叶子、果实几个主要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写作指导,使学生在写作时逐步学会观察有序,突出重点。最后,教师以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让学生写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植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针对这一种植物的生命特征带给自己的感想。

为学生设计合理有效的“支架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会主动探究,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把握写作思路。

二、开放型“支架问题”,放飞学生思路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在认识同一个问题上也有这自己不同的见解,在小学作文课上,教师要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设计开放型“支架问题”,使学生能够创作出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充满灵性的文章。

比如,在暑假过后,当学生怀揣着一颗轻松愉快的心情迈进校门后,便预示着充满趣味性的假期生活到此结束了,为了帮助学生延续假期生活的快乐、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在上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开展“难忘的假期生活”为主题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把在假期生活中经历的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可以以诗歌、记叙文等多种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来记录自己的假期生活。首先,教师可以先出示自己在假期时游玩拍摄的照片,为学生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学生通过观看照片,能够回忆起自己在假期时难忘的经历。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引导学生思考“1.假期中我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2. 出游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 面对那些精彩的场景应该怎样记录下来,让它们成为美好的回忆?”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激烈的讨论,他们相互诉说着自己的假期中的美好经历,分享着假期生活的快乐,面对这一现象,教师不应该急于维持课堂秩序,而是要给学生充分讨论和分享的时间。最后,帮助学生回忆难忘的假期场景,整理好写作思路。

为学生设计开放性“支架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使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联想,不断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放飞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三、应用“支架问题”,促进课堂高效开展

当为学生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支架问题”后,教师要开展合理有效的习作练习讲解,使学生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讨论的焦点、特征描写的方法,并加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自己感兴趣的形式表达所感所想,从而促使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比如,在带领学生开展“介绍我的家乡”为主题的作文练习时,当拟定这一练习题目后,教师就应该认识到学生在介绍“我的家乡”时会从多方面、多角度的来介绍,因此,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的写作思路,而是要引导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家乡,可以是家乡的产品、家乡的风景、家乡的人、家乡的风土人情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最终选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写作。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仔细观察选定的角度中所涉及的人物特征、景物形象。又如,在开展“我最喜爱的小动物”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描绘自己所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性格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小动物”,学生对这一话题会感到充满兴趣,纷纷畅所欲言,热闹的讨论着保护小动物的对策。

在应用“支架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感受生活,体验快乐,为学生提供创作思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使学生在细微之处发现精彩,从而保障小学作文课的高效开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作文课堂上开展“支架问题”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对作文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创作,呈现出不同的作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郭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2】居静.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03)

【3】郭淑敬.小学生写作指导【J】.学周刊,2011(05)

【4】汤建英.现阶段作文教学的三个走向【J】.小学语文教学,2010(04)

【5】胡剑红.支架幼儿语言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01)

【6】汤建英.打开过程 着力指导——小学作文教学过程化指导初探【J】.作文教学研究,2009(02)

小学 作文 支架问题 教学

猜你喜欢

家乡支架作文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夏天的家乡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