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有“卵石”初晶莹
2017-03-23
共育关键词:打磨
PART 2
班有“卵石”初晶莹
文 | 马 坤
我喜欢把孩子比作“卵石”,因为卵石是经过风化、冲刷、摩擦才变得圆润晶莹的,而这也正符合孩子的发展轨迹——经过发现问题、纠正、改善等“打磨”而不断进步和成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然是第一个“磨石头”的人。当孩子走进校园生活,教师便开始承担和家长一起“磨石头”的责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促进家校共育,成为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促进家校沟通,我通过“每周一视频——小小‘窗口’、满满关怀”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及时有效地沟通,从而促进孩子个体的发展。
案例描述:小砂石初露头
班里有个小男孩,总是会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事后也不道歉。在和孩子沟通后我发现,他非常喜欢益智类游戏,但有时想法过多,甚至有些是自己虚构的。他不是故意撒谎,也努力地想改,但却总是反复无常,时好时坏。
案例分析:小砾岩初打磨
砾石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岩石风化、崩塌阶段,第二阶段是岩石在河流中被河水搬运和磨圆阶段。
“风”从何处来从家中吹来的“风”。我了解到,孩子一家、舅舅一家和姥姥同住,几家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冲突,有时候会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动手。
从孩子内心吹来的“风”。由于害怕,孩子总会自言自语来保护自己,这层浓浓的“自我防卫意识”也蒙住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入学后,孩子的妈妈对他的管理趋于严格,父亲却不认同母亲的高强度管理,家长之间的冲突进而导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趋于困难。
借“东风”内心的风化作用。反反复复几次沟通后,我终于知道了孩子问题的症结所在,更加意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我认为这时借助“让家长认同孩子的观点、家校合作共育”这股东风的力量至关重要。
家庭的风化作用。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就不能把家长和孩子叫到一起当面聊。经过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后,我决定通过“微视频”的方式把孩子想说的话录下来,再加上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以及孩子自己对这些表现的反思,这样家长既可以了解孩子的现状又可以通过和我的一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
案例初解:小卵石初晶莹
在这颗小“卵石”身上,我进行了多次打磨。起初,我只是单方面录制孩子的视频,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每周不定时进行视频分享,我和家长会在微信上相互交流、分析孩子问题形成的原因,一起寻找解决方法。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慢慢地愿意和老师沟通了,愿意向同学道歉了,愿意为集体做贡献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家长不但会和我一起分析孩子的问题所在,也会让我给孩子传递一些他们的想法。起初我建议家长直接和孩子进行沟通,不料孩子的恐惧感还是没有消失。于是,我就让家长把想对孩子说的话录下来发给我,让孩子来听,孩子一下子就听出了妈妈的声音,还说第一次觉得妈妈这么温柔。
就这样,每次出现问题,平时严厉的妈妈就会通过视频给孩子满满的关怀。有次妈妈欣喜地跟我说,孩子今天第一次主动和她沟通了在学校的表现,妈妈也借机和孩子进行了约定。还记得那天两张面孔终于出现在了一个视频里,当孩子父亲拿着手机把孩子趴在妈妈耳边说悄悄话的微视频发给我时,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就在前几天,我们班的一个孩子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我觉得我们班的×××现在变成good boy了!我们应该给他鼓掌!”我一方面为其他学生的包容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更是为这个孩子的进步而欣喜不已。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现问题要追根溯源、对症下药。作为家校沟通的纽带,教师应组织进行多方面、多种形式的沟通,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从而让家庭与学校携手并肩,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北京教育学院附属大兴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