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通过“X+1”策略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2017-03-23

教育家 2017年42期
关键词:文明礼貌家园行为习惯

共育关键词:养成教育

PART 4

家园合作,通过“X+1”策略培养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文 | 沈鸿雁 张雪梅

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行为,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每个人人生的必修课。而幼儿期恰是文明礼貌行为养成的关键期,孩子的可塑性强,能够敏锐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从小培养文明礼貌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文明礼貌习惯是指经过长期练习与实践而形成的自动化的、无需意志努力而自然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包括:能够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和行为与他人交往,共同遵守集体和社会的道德准则,具有合乎一定礼仪的行为和品质。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家园合作开展幼儿习惯养成教育是发挥幼儿园教育主导作用和坚持家园教育并重的有效平台。

“X+1”策略即一日生活与文明礼貌行为习惯教育的有效整合。“X”即幼儿在家、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各种活动,“1”指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即通过在一日生活中开展整合性的活动,有机渗透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该策略涵盖规范行为、环境熏陶、巩固强化三个子策略,在家庭、幼儿园中同样适用。

规范行为

在一日生活中,通过成人的示范、练习和提示,逐渐达成让幼儿按照文明言行的标准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社会活动的目的。

榜样示范成人通过显性教育,教会幼儿文明礼貌语言和行为;通过隐性示范,为幼儿树立模仿的对象。显性示范指成人向幼儿演示不同场合下应该使用的文明礼貌语言、应该表现的文明礼貌行为。由于幼儿年龄小,分不清什么是有礼貌的言行,什么是没礼貌的言行,因此,成人要有目的地教会孩子有礼貌的言行。隐性示范指成人在日常与人交往、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注意使用规范的言行,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培养幼儿的礼貌行为,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具有自觉的文明礼貌行为,在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中为孩子树立榜样。

讲解练习在一日生活中利用零散时间向幼儿介绍文明礼貌应该怎样做,使幼儿掌握礼貌语言和礼貌行为,达成规范幼儿行为的目的。形象性语言:在一日生活中可以通过形象性、生动性、艺术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指导,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如洗手时说“小鱼点点头,谢谢水龙头”。夸张性动作:教师利用夸张性动作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礼貌的行为,幼儿能够进行表演,加强行为动作练习。情境练习:成人运用语言、动作、材料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幼儿练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策略使用注意事项和提示成人的榜样示范一定要是正确的,语言、动作行为标准,准确无误,这样才能给幼儿正确的示范,幼儿才能习得好的知识与技能。运用讲解练习时,成人切记不要反复强调,要采用适宜的方法。

环境熏陶

家园共同创设积极向上、有意义的利于好习惯养成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幼儿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受到无意识的感染、教育和启示,从而形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精神环境在家庭、幼儿园,成人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氛围,建立沟通共赢的合作关系,促进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要理顺各种关系,为幼儿营造包容、理解、等待、耐心的家园氛围和安全的心理环境。家庭环境和幼儿园环境都是幼儿长期生活游戏的环境,要建立家园、师师、师幼、幼幼之间长期的互通有无、合作支持的关系。家园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及时沟通幼儿在家、在园近期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的状况,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增强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培养的一致性,也能给幼儿正向的示范;师幼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教师以耐心和专业的眼光看待幼儿的行为,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氛围。

物质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空间、设施、活动材料上,精心创设适合幼儿年龄水平的教育环境,引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互动墙饰:在日常生活常见的空间中提供可供观看的平面,悬挂不同的墙饰,展示习惯养成的步骤、方法等内容,提示教师、家长和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墙壁上悬挂和张贴古代教育家孔子的画像,古今中外教育家的经典格言警句。环境提示:充分发挥家庭、幼儿园环境的暗示作用。如在家庭、幼儿园班级及户外适当位置投放规格适宜、外形可爱的垃圾桶,吸引幼儿主动投放垃圾;在楼梯上贴上小脚丫的贴纸,引导幼儿上楼梯时靠右走,不推挤打闹。

策略使用注意事项和提示在使用精神环境策略时,成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自觉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文明、懂礼的人,这样才能熏陶幼儿。物质环境的创设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环境中要蕴含最大价值的教育元素。因此成人在创设环境板块时,要深思熟虑,创设可观看、可触摸、可互动的立体的板块,让环境真正会说话。

强化巩固

强化是指通过某一刺激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强化的结果是引起行为出现频次的大幅增加。在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培养中,强化是指使用奖励、练习等方式,增加幼儿文明礼貌习惯出现的频率,使幼儿形成固定的文明礼貌行为模式。

正向强化正向强化即当个体出现某种行为时,给予一种好刺激,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当幼儿出现良好的文明礼貌言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正向的反应,增加幼儿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出现的频率。可使用物质强化:当孩子出现适宜的行为时,成人及时地给予孩子物质奖励。例如当羞于开口打招呼的幼儿能够开口和叔叔阿姨打招呼时,成人可以奖励幼儿一个特别想要的小玩具,在以后的生活中幼儿渐渐会养成主动和人打招呼的习惯。还可使用精神强化:在幼儿表现出文明礼貌行为或者在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成人使用精神鼓励使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幼儿就能保持和不断再现正确的文明礼貌行为。如语言、动作鼓励,成人可通过微笑、点头、温和愉悦的眼光、亲切的声调、亲吻、抚摸等对幼儿表示称赞。再如评优鼓励,成人可利用幼儿喜爱竞争的心理,通过累积文明礼貌行为周期评选的形式,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巩固其好习惯。开展“文明礼貌表扬站”活动,对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通过广播形式进行宣传,起到同伴间相互学习的作用。

游戏练习成人充分利用游戏的趣味性、主动性、实践性等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将学到的文明礼貌语言和行为在游戏中使用和联系,达成巩固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目的。

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指幼儿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性。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使用假装物品或工具、模仿自己想要扮演的某种社会角色的动作、语言态度等,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

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是按“脚本”在游戏。教师鼓励幼儿运用身体和声音来阐释或者扮演故事(或诗歌)的部分或者全部,将作者的言词变为幼儿自己运用的语言。例如开展情景表演、童话剧等活动,运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语言再现文明礼貌的语言、行为及其使用的场合,在对文明礼貌故事记忆、回忆、表演的过程中将文明礼貌行为内化于心,逐渐变成自觉行动。

搭建平台搭建练习和展示的平台,促进教师、家长和幼儿在文明礼貌习惯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充分展现教师、家长、幼儿在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方面的成果。

日常练习平台:在入园、离园中,创设文明接待的平台,教师、家长和幼儿在接待的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大型活动平台:利用庆祝六一、新年等大型活动的时机,为幼儿创设与成人、同伴人际交流、交往的机会,促进幼儿文明礼貌语言和行为的使用,在实际生活的场景中锻炼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结语: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需要家园协调一致共同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幼儿的文明礼貌行为教育更是如此。家园坚持不懈共同努力,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通过规范行为、环境熏陶、强化巩固等方法和策略,进行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能够潜移默化地将文明礼貌的内容传递给幼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北京市昌平区财贸幼儿园)

猜你喜欢

文明礼貌家园行为习惯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寻找失落的家园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月历史大事记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