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室充满春风
——教室环境建设点滴
2017-03-23郑国强
文 | 郑国强
让教室充满春风
——教室环境建设点滴
文 | 郑国强
自古以来,教育的历程被喻为是一个“春风化雨”的过程,跟随优秀的教师学习,会令人有“如沐春风”之感,而“绛帐春风”则被用来形容良好的教学环境。当代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间教室充满春风,使每个学生在其中都能顺利成长,身心潜能得以充分发展。然而,在教室里发生的不和谐事件却时有耳闻,不及时完成作业、上课随便讲话、顶撞老师、说谎、盗窃、攻击等行为屡见不鲜。在有些师生眼里,教室里没有春天,只有炼狱般的酷夏或毫无生趣的寒冬,而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室常规的支持,为此,我们期待教室常规的有效建设。
教室常规的作用
教室常规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教室里虽然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但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现实:大多数学生是喜欢学习的,也真心喜欢和蔼可亲而且乐意帮助他们的教师,他们都想要有位成人督导他们学习。同时,大多数学生都讨厌在教室中捣蛋的人,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教室中有公平而且合理的规定,并希望能切实执行。所以,通过良好的教室常规来维持良好的教室秩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增进社会化过程,培养民主精神,满足心理需求,增加学习的乐趣,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教室常规有助于教师的成长教室管理的问题,不仅是初执教鞭的新老师挫折感的主要来源,也是造成资深教师职业倦怠的罪魁祸首。教师要花费比平常教学更多的时间去维持教室秩序,容易导致情绪的虚脱,而且因为浪费太多的时间在学生的管理上,也使得教师对教学缺乏成就感,容易造成职业倦怠。据了解,影响教师工作情绪、工作价值及工作投入的因素中,教室常规问题是其中最严重的一个影响因素。
教室常规成为教师难题的原因剖析
几乎所有教师都知道教室常规的教育价值,但对大多数教师而言,教室常规建设仍然是个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学生的利他性和顺从权威的程度明显降低就某些方面来说,现在的学生比以前更难应付,他们比较不愿意顺从教师的权威,做教师所交代的事。因为他们生长在一个容许度、自由度较大,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中,他们的乐趣、权利和自我表现都受到较大的关注及重视。随着社会上“挑战权威”和“蔑视年长者”现象的增多,学生耳濡目染,产生“权威在不被认可的情形下是可以被挑战的”的想法。在孩子权力提高的同时,当孩子与学校产生冲突时,家长也倾向于站在孩子的这一方。在以前,当学校通知家长他的子女有不良行为时,家长往往都是支持教师的,现在家长却越来越支持自己的子女,而将责任归咎于教师。
学校没有一套处理教室中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到目前为止,虽然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很多班级也有自己的班级公约,但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平时,教师们只是零星地想出一些自己常用的小策略,而这些策略来自于实践,缺乏正确的理论支持。随着教育环境与教育对象的变化,这些策略会愈来愈无效,不仅使教师愈来愈不受尊重,而且还失去了许多控制不良行为的力量。最后教师经过一连串的努力之后,似乎对教室常规问题已显得疲于应付。当学校未能积极地尝试建立及维持有效而又符合人文精神的教室常规时,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就要每天成为“消防队员”,忙于应付各类偶发事件。
人类发展的复杂性阻碍了教室常规建设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抗拒别人要求我们做的事”是人类的天性。不管别人的出发点是多么好,最后的回报是多么大,甚至所要求的是我们所喜欢做的事,但只要是别人要我们做的,我们就不会乐意去做。教室常规会强迫学生做某些事情并依某些方式行事。虽然学生知道这些规范是重要的,但因教室常规具有强迫性,就会引起学生的抗拒心理。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日益增强,拒绝成人和摆脱成人的心理也会影响他们对教室常规的看法。又由于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的需求、价值观、兴趣和能力都不同,因此,不管采用哪一套教室常规,都无法使每位学生满意。
建立教室常规的有效步骤
常规的讨论与制定要根据师生需求初订常规。教师事先列出自己所教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再列出自己的特征和需求,然后估算能满足师生共同需求的教室行为准则,如教室环境布置、课前准备、课堂氛围、学生回答问题方式、教师授课方式、作业完成的质与量等等,最后根据这些行为准则初步制定教室常规。与学生讨论初订常规。在上课的第一天,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初订的教室常规。教师要征询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常规所持的态度。同时教师也要坦诚地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喜恶和制订常规时的想法。常规的每项要求都要得到学生的确认和支持。与学生共同制定常规。在师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师生共同完成教室常规的制定。这一常规要清楚地罗列出师生共同想要达到的目标,要有利于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既能帮助学生自我控制,又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建立常规的支持系统。教室常规制定后,要及时告知家长、学校领导和同事,让他们知道你在给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让他们的教育与你的教育能同步或互补,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常规的测试与调整将教室常规付诸实施一段时间后,师生要讨论常规的执行情况,这一常规能否提供积极而又愉快的教室气氛?是否容易操作?是否能有效控制不良行为?在征求学生意见基础上,要及时作出调整,调整时要让学生明白调整的理由和调整的内容,要得到学生的认同。
常规的维持与强化教师素质的高低与教室常规的维持呈正相关。教师是在用自己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格,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特别要加强教学能力,要让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维持良好的教室秩序。在教室常规的执行中,如果学生遵守各项规定,要及时给予正向的奖励;如果学生违反班级规定,他们也会及时得到惩处。及时处理能保证教室常规有序正常执行,只要所制定的教室常规符合师生的意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不管在执行过程中碰到多大的困难,即使家长、学生、学校领导并不理解你的用心,都要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教室常规建设是当代教师应尽的责任,教师应学习并发展出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与策略。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背后需要有扎实的研究与理论基础;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与技巧。要想胜任教师工作,需要有充分的训练与准备。不是现在的学生太坏或太笨,而是现在的教师还没有想出更好的方法来教他们,班级管理有赖于所有教师共同来研究。
(作者系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二室主任,浙江省教育学会德育分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