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想象力在中学散文教学中的作用
——以于漪老师《春》的教学案例来说明

2017-03-23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7期
关键词:于漪想象力意境

浅论想象力在中学散文教学中的作用
——以于漪老师《春》的教学案例来说明

江西省安福中学 张金芳

由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且散文在中学教材中的高出现率,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且难点的部分。因此如何让课文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碰撞而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蕴显得尤为重要。想象力是联系学生与课文的重要纽带。本文试以《春》的教学实录为示例分析想象力在散文教学中作用的具体表现。

散文教学 想象力 意境

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7—9年级六测,新增了很多阅读篇目。在六个单元中,散文的篇目就占了整整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并且“散文教学的导向很大程度上承载着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因此对散文教学抓紧用力非常有必要”。

然而何谓散文?散文特点何在?

散文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样式,还是许多体裁的源头,可以说它是海纳百川的。集中起来它是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文体,主要的特点是取材广博、语言精炼、形式灵活、意境优美动人、内涵深远丰富,既有写景成分更有抒情的因素。总特点是形式涣散,但是潜藏在散文中的情感是集中的。内容上,散文大致分为两类:写景类散文和抒情类散文。依据散文的特点,进入情境、理解作者的情感是散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平日里拉拢学生刻意向文本的情境靠拢显得无效且尴尬。如何提高散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说具体一点,哪个教师在促使学生营造出和作者相似的情境与心态上有优势,那么他就赢得了散文教学的通行证。

而要怎样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做到这一点呢?

笔者认为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是不错的捷径。“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特殊形式”,属于思维范畴。想象是人类学习和智力活动的翅膀。正如刘勰所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思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接触的是体现在课文中鲜活的生命与灵动的文字,人文性溢满书本,面对散文这种文后潜藏温润柔软之心的文体,营造恰当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所赞所叹,必须要运用想象的力量。

下面笔者以《春》的教学实录为示例,简要说明想象力在散文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这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写景与抒情的散文,因其表现力极强的语言,优美的意象,灵活的表达形式和积极向上的意境,一直是语文教材中的宠儿。而上好这篇名文似乎是检验语文教师散文教学功底的试金石了。由于这篇课文是放在下半年教授,处在秋天的季节要去学习以春为主题的课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绝对少不了。如何发挥想象力的作用呢?

其一,利用引入手段,巧妙铺设导语。于漪老师教授这篇课文时采用的是新旧知识联系法。通过让学生回忆杜甫的《绝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中简单的景物来引出散文《春》缤纷的多彩景物。这样是利用了联想法来营造春天的气息,而联想属于想象的基本阶段。再看辽宁的吴献新老师的做法就更有艺术感与音乐美了。一上课老师就播放了《祈祷》这首与春天美景和希望有关的歌曲,一幅春日美景图似乎一下就跳入学生脑海中。他采用的是音乐的感染力量。由于孩子天生的对音乐的敏感度,能快速想象出春日的美景,融入课文学习中。一个是诗句回顾出联想,一个是音乐氛围出想象,目的都是为了更好高效地进入《春》的学习中去。

其二,通过想象架构起课文意象与学生的桥梁。山“朗润”,太阳“脸红”,小草“偷偷地钻出来”,果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儿,赶趟儿似的”,野花“眨呀眨”,原本静态的物象在作者笔下变得动态活泼拟人化了。没有想象力是做不到让学生品味作者语言表现力与精妙修辞的。启动学生想象力的机制,于漪老师的做法是出示图片再伴以语言的渲染,这时画面就栩栩如生了;吴老师利用伴乐诵读,鼓励学生自己自由想象,自由解读。不管是语言的渲染还是音乐的铺陈都能将文字符号转化成生动可感的画面,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脑海中生成具体可感的景象。

其三,想象力能使学生体验到散文的意境美。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中除了引领学生领悟语言的魅力,还应该带领学生徜徉在作者营造的意境中,这才是散文教学真正的核心。《春》是一篇写景兼抒情的散文,因此对语言的品味和对意境的体验都很重要。领悟散文的意境美,“它是一个复杂的精神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体味难度较大,在教学要耐心引导透过语言景物,设法驱动学生想象力,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潜入感情进入角色,甚至对境界中的景情进一步补充、发挥,使之更加完美”《春》这篇散文最大的特点在于语言极富有表现力,教师在带领学生对语言进行单独解读后,要整体串联起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中的人这些图画,更为重要的是唤起学生对感知这些画面时的感觉,教师再伴以深入引导,贴近文本的真实意境,感受作者对春的由衷喜爱之情。

于漪老师通过让学生每学习完一幅图画便进行朗诵与背诵,在原先赏析的基础上更加深了对作者爱春怜春之情的感悟。散文以三个比喻句结尾,总结了春”新、美、力”的特点,物与人的饱满描写,春天也就完满了,直抒胸臆地赞春,也需要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三幅具象,与前文的四幅图联系起来,不知觉地就体验了作者的赞春,对春充满希望的情感。

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果没有引领好学生产生自己的感觉,没有共鸣而喊出空话是不利学生的语文学习的。教师特别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语言联系学生实际,促使学生进入到散文意境才是不二法门。重视学生想象力,关注学生这一主体实际,因此散文也是体现人文性的文体,而且散文丰富内涵的习得才有利学生做个内涵丰富的人。因此善于运用学生想象力学习散文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于漪想象力意境
看见你的想象力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打开新的想象力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