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足“凤头” 回眸“惊鸿”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2017-03-23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2期
关键词:凤头桂林山水课文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

驻足“凤头” 回眸“惊鸿”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毛衫城小学陈春梅

时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已慢慢被广大语文老师所忽视、淡化,出现了严重的教学缺失,导致效率大打折扣。一堂好的语文阅读教学课,第一课时是凤头,第二课时是猪肚,而第三课时则是豹尾。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我们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掷地有声。然而多数教师喜欢猪肚,认为猪肚丰实有料,大凡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而第二课时就成了绝大多数人的首选。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和研究就被广大语文教师搁置甚至缺失,使第一课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阅读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有效性

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有效性,是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课改本应回归的地平线。搞清楚阅读教学第一课时要做什么,才能进行有效果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许多老师都忽视了第一课时的精彩亮丽,认为第一课时很难出效果。第一课时确实是比较繁琐,牵涉新课导入、字词教学等诸多环节,教学手段也并不花俏,但却包含着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样的简约朴实正是现在语文教学所追求的。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同时,朱作仁教授也鲜明地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这些理念给我们以启迪,扎实、有效读通读顺课文并进行有效地识字和初读课文,应当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

如何把第一课时上得扎实有效,在简简单单的中预约出与众不同的实效与精彩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努力,真正实现第一课时的有效教学。

一、提领而轻顿,百毛皆可顺——巧抓点睛句

《小学教学简论》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学重点好像是统管数十盏电灯的‘总开关’,是能够接通数十部电话的‘总机’,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因而是学生在学习上融会贯通的‘枢纽’。教学如果不掌握重点,就不能有真正的教学质量。”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只要我们抓住皮袄的领子轻轻地顿一顿,所有的毛便都会顺顺溜溜的。这个“领”便是课文内容的点晴之句,许多课文中都有一些能统领、驾驭全文的重点句子,如果能在第一课时抓住了这些重点句子,就能高屋建瓴地俯瞰全文,对课文做出整体把握。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初读后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找到了文眼所在,学生便能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作者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通过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领会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并了解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首尾呼应,总括全文。通过第一课时的提领重点句,学生对文章的脉络、课文重点、层次划分十分清楚,为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也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可见第一课时的提领而顿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举一纲而百目张的的关键作用的。

二、弱水三千丈,只取一瓢饮——去粗取精华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知——敢于取舍,要学会去粗取精。 课文就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中的许多新知可以分解着学习,未学的新知识还会在后面的例子中再现,这就是语文教材的特点。其实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时,我们也可以进行适当涉及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学习一部分生字和新词,同时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或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可以谈谈各自的体会,这对下阶段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新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灵活取舍学习的任务。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他们在下一课时的学习中静下心来思考。语文的外延无涯,语文的课时有涯,以有涯求无涯,必须去粗取精,讲究主次分明,根据目标合理取舍、有所侧重,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初读清思路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强调只有理清作者的思路,按着作者的思路去理解,才能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情实感,领会其写文章的真正意图。叶老认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许多抒情性散文,这些文章情感强烈,层次丰富,学生很难把握文章的整体。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列出文章结构的提纲,然后以点带面,串点成线,便能化繁就简,把握整体。这样的整体把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渗透了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可谓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效果显而易见。

四、一曲终了时,余音仍绕梁——结题留悬念

如果说开课设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课尾的存疑就是“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了。第一课时快结束时,善于教学的教师会巧妙地设置疑问,留下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再次细读文本。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初读后学生初步感受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知道了小女孩一共擦燃了五次火柴,看到了四次幻象。第一课时结束时教师抛下话题“在经历了四次美好的幻象之后,小女孩看到的又是什么?她的命运又将是如何呢?我们下节课来讨论。” 以此来引起学生细读文本的欲望,为第二、第三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蓄足气势,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期待,达到所谓的“课虽终了,韵味犹存,趣味正浓”的效果。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课似看山不喜平”。语文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处于“凤头”之位,理应漂亮精彩,出人意料,给人深刻的印象。“凤头”一显,“惊鸿”一瞥,只有夺取学生的眼球,才能把语文课上得精彩纷呈。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对于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考虑,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把第一课时这块“责任田”耕种好,引领学生顺利走向文本的第一步,让学生学有所得。并非只有山顶才有风光旖旎,山脚下的风光也是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只要我们驻足“凤头”——第一课时,我们同样可以领略到无限的风光。

【1】胡克英,吕敬先.小学教学简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3】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张庆.面向未来的母语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凤头桂林山水课文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妙绘凤头,巧描豹尾
凤头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凤头赢得百媚生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