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词语”之帆 乘“素养”之舟
——运用词语教学策略提升阅读素养

2017-03-23

教育家 2017年47期
关键词:词语语言教学

文以载道,词以达意。词语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单位,恰到好处的词语能表达出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其组成的语言画面还能提高观察理解能力,帮助读者第一时间找准文章的主题思想。

小学阅读教学任务,主要目的是把儿童的口语说、讲能力升华到书面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的积累、掌握、理解以及运用词语的各种含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为了能让学生迅速掌握生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必须依据《新课标》中词语掌握原则,按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且不断变化、提升的要求,逐步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系统。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种词语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基本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深入语境,品味意义

《新课标》明确指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意合”,这就决定了要正确理解词语、文句和篇章的内涵,必须联系上下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领悟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关键是要仔细阅读全文,上上下下地看,前前后后地读,找出文中与词语意思有联系的内容,就能比较准确地意会词语的含意。词语教学时,把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弄懂深层的意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花钟》一文中“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陆续”是什么意思?从上文看,各种花儿在不同时间里,先先后后,时断时续地开放,就可以清楚明白了,这样就能准确地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

调动经验,还原文字

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联系生活去体验,把生活体验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也愈加深切。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体察词语的意蕴、情感和韵味,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画杨桃》一文中“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教诲”一词比较难理解,此时就可以让学生调动平时生活中所经历的“教育性语言”来理解、体会。这是在理解词语中较常用的方法,它让理解词语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联想中调动起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相似的记忆,从而更感性地理解这个词语。

借助媒体,加深印象

借助现代化多媒体,将词语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如象形字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把演变过程具体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山”字时,屏幕出现连绵起伏的山群,山峰尖挺,慢慢地变化,就变成了高低起伏的“山”。学生的识字欲望被激发,对文字的认识由抽象变得具体可感。

创设情境,即景知意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表演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词语,化抽象为具象,让学生乐于接受。如《巨人的花园》中:“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在引导学生理解“逃窜”含义时,我首先让学生集体扮“巨人”大声朗读这句课文,接着请学生上台表演。引导学生如何表演好“窜”时的样子,提示学生“窜”到哪里去。台上的学生根据我的引导,再次表演。当他们听到我和台下的学生齐读巨人的话“好……滚出去!”话音刚落地,台上表演的学生有的朝前跑,有的朝后跑,有的朝左跑,有的朝右跑,有的抱着头跑,还有的索性钻到桌子底下,这样“逃窜”这个词,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以读代讲,诵读见章

一篇情文并茂的文章,作者选词一定用心,用词一定精准,情绪表达一定到位。我们在朗读课文时,对表达失望、无奈情绪的词,应当读得缓慢一些低沉一些,对表达激动、紧张、兴奋情绪的词,应当读得快一些强一些。因此,我以为体会词语更重要的方法是入情入境地朗读,有情绪地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思想得到升华,在读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词的意思。

放飞想象,丰富内涵

教师应花点力气去研读,去分析,去挖掘,试着为孩子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引领他们借一枝出墙红杏去想象满园春色。例如在《五彩池》里有这样一句话: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的……引导学生想象“葫芦”“镰刀”“盘子”“彩带”的样子,让孩子在脑海里有一个具象的五彩池,加深对五彩池的喜爱。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朗读这个词语时,我提醒学生,当你读到这个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展开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述了由这些词语所联想到的情景。如理解《搭石》“协调有序”这个词,学生由“协调有序”联想到“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的景象。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时自主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形式变换,体味精妙

所谓“移易比较法”就是教学中主要通过增、删、易、换,将改动后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揣摩比较,从而领悟原句的精妙,增强提高学生的语感的方法。通过移易比较的方法,可使学生切实体会领悟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独具的匠心。

换词比较 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意,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如理解“大致”这个词时,我先指导学生多读几遍这句话,让学生边读边想,把“大致”换成一个词,看是否能讲得通,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大概”“大约”等词,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当讲到《泊船瓜洲》里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把“绿”字换成“到”“过”“来”等却都不如“绿”字来得生动。学生由此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一个“绿”字竟如此不平凡。

换句比较 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中,要让学生体会威尼斯小艇的外形特点,用了换句比较的方法。①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②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行动起来轻快灵活。通过比较,学生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第一句因为用上了比喻,更加生动形象。把“抽象化”的“又窄又深”作了比喻,像“独木舟”“新月”,使之更为具像化。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离开词语探究文本,语文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词语而不是简单的认知,实际上是词语教学为学生“所知”到为学生“所有”的转变,是通过词语教学把握作者的用意。换句话说就是,学生的阅读素养要提高,应当从词语入手,多策并行,感受言语的质地与芬芳,通过词语触摸感知创作者的心灵语言。

猜你喜欢

词语语言教学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