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筑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2017-03-23
校园文化建设指教师和学生在校园这个特定空间中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中指出要“建设生态校园、文化校园,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开展适合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是文化育人的濡染历程,传递着优秀文化和人文精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文化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创建多层次、多领域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如果说校园文化建设是一块地,那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那最美的丰硕果实。下面,笔者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这一论题结合学校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国著名环境科学家曲格平曾说过:“没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再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无意义。”可见,环境育人在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生活本领。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构建好多层次、多领域的校园文化,以文化立校、以文化育人,实现学校德育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教室的布置等。具体实施中,学校可以设置漂亮且有意义的文化墙,将学校的校风校训书写于最醒目的地方,将一些蕴含国学文化智慧思想的标语和故事张贴在宣传橱窗内,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其次,要加强学习文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成员和中坚力量,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学习文化的建设必须依赖于制度上的加强,用规定和考评来促使教师学习。制度的约束具有被动性和暂时性,因此要常与教师进行交流,让教师逐步把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可以通过教师学习文化的榜样来影响学生学习文化。古语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应以德立身,不断增强人格魅力;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具备正确的政治信念;要有一颗关爱之心,对学生的关爱是师德的集中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师的榜样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最后,建设优秀校园文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一中教育集团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为重点,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的后备人才,彰显学校“习惯、思维、拓展”三大办学亮点。在习惯养成方面,坚持举办“习惯养成周”的活动,对新入校的新生更加注重其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开展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较强的主题教育活动,用特色活动育人,用精品内容育人。此外,针对小学与初中存在的差异,特别是初一新生,在入学之前对其进行小升初衔接教育,内容着重是良好习惯培养以及体能训练的综合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紧密相连,只有用信心筑桥,用爱心引航,用耐心陪伴,孩子们才会把好习惯当作翅膀,越飞越高、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