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 说“秋冻养生”

2017-03-23王荣华

养生月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人体变化疾病

◎王荣华

细 说“秋冻养生”

◎王荣华

古话说:“冻九捂四”“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指的是在乍暖还寒的4月不要急于减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9月不必急于增衣服,不妨冻一冻。

《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古往今来,“秋冻”是中医一直强调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是耐寒锻炼的一种体现。“一场秋雨一场寒”,随着秋季的到来,气温的逐渐降低,天气的转凉,人们不要急添厚衣,应有意识地进行一些适宜的耐寒锻炼,让身体冻一冻,以便逐渐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逐渐地适应寒冷天气,达到强身健体、防病延年的目的和效果。

当然,“秋冻”也得有“度”,不能盲目、过度。“秋冻”看似简单,如何“冻”得合理、“冻”得适时、“冻”得健康,也大有学问。

“秋冻”有讲究

1.三秋之冻各有不同。初秋,暑热未消,还时不时地有几场“秋老虎”光临,虽然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日夜温差变化也不是很大。这时无须急忙加衣,“冻一下”无妨。但是夜间入睡一定要注意盖好被子。秋天夜晚的寒气与夏夜的凉爽不同,人体在睡眠状态容易感受风寒。有的人爱开窗而睡,或者未适当添加衣被,很容易受贼风侵袭,第二天早上容易引起全身酸痛、疲乏无力、偏头痛,甚至口歪眼斜、流口水,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

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但对老年人、小孩及体弱者当是长衣衫上身时,“农历二八月乱穿衣”,要注意加减衣服。

晚秋,昼夜温差变化较大,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一味强求“秋冻”,不但对健康无益还有害,容易引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所以此时要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

另外,秋季晨起忌着凉。从季节变化的角度话保健,秋季早晨起床忌忽视身子着凉。因为,秋晨风凉,人们睡在床上,身体中的新陈代谢与各器官活动大大降低了,降至只能维持内脏活动的程度。当然,体温也有所下降。所以,要依靠被单、毛毯之类保温。在此情况下,如果一跃而起,没有披上外衣,跑到盥洗室,很容易受晨风着凉。

2.人体有几个部位冻不得。秋冻要注意护好腹、脚、颈、肩。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入秋后一定要穿袜子,而不要再穿拖鞋、凉鞋。颈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爱露颈的女士要特别注意。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也不宜受冻。

3.“秋冻”不应只局限于秋凉少穿点衣服,还应包含运动锻炼等。秋季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变化,体内的阴阳气血也随之改变,加上秋天户外温度适宜,此时要特别注意动与静的合理安排,多做户外耐寒锻炼,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不同年龄和体质的人群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但无论何种活动,活动量都不宜过大,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宜过度劳累,更不可练到大汗淋漓,使阳气外泄,耗伤阴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

散步与慢跑节奏和缓,运动量适中,是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而金秋登山对中老年人也很好。登高可加强中老年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改善心肺功能,从而有效地预防疾病。在进行登高活动以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带一些温开水,以避免爬山时口渴;带些糖果巧克力等高能量食品,以及时补充能量;爬山的速度不要太快,也不宜选择太高、太陡的山,应量力而行。但登山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关节病者不适合。另外,如果决定进行冷水浴锻炼,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4.“秋冻”要因人而异。就人体而言,青壮年包括体质较好的老年人和小孩最好不要早添厚衣,这样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逐渐变冷的环境的耐受性。抵抗能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自身调节能力差,遇冷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应注意气温变化而添加衣服。有慢性疾病的病人不宜进行“秋冻”,尤其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者。此类人群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加衣物,稍冷就要加衣,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保护头、手、足这3个关键部位。

5.“秋冻”也要因地而异。我国南北两方因地理位置不同,在气候上亦有所差异。一般南方秋凉来得迟,日间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甚至入冬仍不甚寒冷,故不必过快添衣,并可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则不同,说冷就冷,白昼温差大,因此切勿盲目去“冻”,以防感受风寒。

不宜“秋冻”的几类人

1.心血管病患者。据统计,每年10月份是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高峰期。这是因为,人体要抵抗低温,必须把血液从皮下血管送到身体内部保存能量,这就导致血管紧张,血压增高,心脏脉搏加快,势必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脏缺血、缺氧加重。如果这时候再受冻着凉,就会使心脏的冠状动脉更加缺血、缺氧,造成冠状动脉收缩,附壁血栓或者动脉硬化栓子脱落或破裂,从而阻塞冠脉血流,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注意保暖。

2.脑血管病患者。当气温变化剧烈时,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压升高,心、脑负荷加重,脑部缺血缺氧;加上空气干燥,人们消耗水分多,体内容易缺水,致使血液黏稠,血流减慢,易引起脑血栓等脑血管疾患。尤其是老年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差,很容易发生中风。

3.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原有胃病的人胃病会再次发作,甚至引起胃出血、胃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所以,秋凉时节,有胃病的老人应注意保暖,一旦有疾病复发的征兆,应立即服药治疗。

4.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这类疾病患者忌“秋冻”的原因是,深秋的寒冷空气会对他们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管或者小气道的痉挛,使得这类疾病复发或加重。

5.老寒腿患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老寒腿老年患者,常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腿部酸麻胀痛或沉重感,在受寒时症状加重。老寒腿属中医“痹症”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受累的关节以膝关节为主,常出现关节疼痛,有时伴有肿胀,上下楼或蹲立时疼痛加重。患有本病的老人,从秋季开始就应注意腿部的保暖,自然忌“秋冻”。

6.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人应随时依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不宜秋冻。这是因为,长期或间断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以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季节交替,冷暖忽变,糖尿病病人很容易感冒。另外,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主要有肺炎、胆囊炎、泌尿系统的感染以及结核,要格外注意防护。而且,寒冷时机体内很多激素水平会升高,这些激素也能对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加重病情。寒冷还可引起血管痉挛,诱发心脑血管疾患。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其不宜秋冻。

猜你喜欢

人体变化疾病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从9到3的变化
人体可笑堂
这五年的变化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