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以“敬”文化建设智慧管理学校之初探
2017-03-23周为仲
文 | 周为仲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以“敬”文化建设智慧管理学校之初探
文 | 周为仲
王维的千古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其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向来为世人称颂。你只见眼前一段辽阔江面,却感到它水流邈远,直达天地之外;两岸青山迷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笔者认为,以此比喻管理的最高境界,甚是贴切。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老子《道德经》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由此可见,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知有之”,管理者以独特的“心法”, 让管理的精髓和目的深入被管理者的灵魂,化成被管理者深刻的认知和自觉的行动,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化境。管理者以诚信和最简单甚至是似有若无的隐性手段使管理产生全面而深远的效用,这不正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吗?
今年以来,我校在学校管理上,以“敬”文化建设为核心,倡导“敬人、敬业、敬律、敬德”,从全体师生员工的内在修养着手,切实加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创新力和发展力的开掘,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敬人
“敬人”的哲学基础是人本观念。人本观念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因此管理中要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人本观念强调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因此在管理中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对矛盾。如果彼此理解尊重,就能和谐相处,同心协力,事业就能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反之,则会互生怨怼,同室操戈,事业必然出现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的混乱局面。日常管理中,常听到“管人难”“人难管”的叹息,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相互理解与尊重上出了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管理者尊己卑人。把自己当成天王老子,把下属当成可以随意践踏的蝼蚁,仰首望天,高高在上,傲慢无礼,脸难看,事难办。
管和被管者都利己损人。管理者以权谋私,损害集体和下属的利益;被管理者从私心出发,要求管理者给予自己利益倾斜,与同仁之间则无原则地争夺权益。管理者利用不尽合理的制度卡压和打击报复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从私心出发,对管理者阳奉阴违甚至造谣中伤。
戴有色眼镜看人。看得惯或对自己有利的人是高山仰止的圣人,不合意或对自己不利的人就是一无是处的小人或恶人。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源,一是管理者不正确的权力观,二是人们的自私观念,三是人们待人处事的涵养不够。因此,讲求“敬人”,除了前面提到的学校总体的以人为本的校园育人目标,还需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引导:
首先,全体管理者要放低身段,以谦虚的胸怀和服务意识对待师生员工,主动自觉地和群众融洽感情,拉近距离,打成一片;
其次,加强换位思考的引导。欲以权谋私者,要设想假如自己是普通员工会怎么样;冀领导照顾者,要设想假如领导无端给了别人好处而自己却没得到,会怎么样;想谋夺别人利益者,要设想假如被别人揩了油,自己会怎么样;
其次,学校制订制度要力求最大化的合情合理,管理者执行制度要公平公正;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坚守原则地执行制度要给予理解和支持,不可要人马克思主义,自己却自由主义;
再其次,倡导实事求是作风,对别人的评价必须有根有据,不以个人好恶随意改变评价标准;
最后还要引导全体师生员工加强个人修养,遇事冷静理智,维护权益有礼有节。
敬业
“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对学业或工作能有远大追求,充满激情,尽心尽力,精益求精,乐于奉献。
我们大力倡导“敬业”,就是要集中精力培养师生对所从事职业和学业的兴趣,喜欢并不断从中获得乐趣,从而因“敬业”而更加“乐业”。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大力倡导“敬业”,目的是希望学校师生能够从自己职业和学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得更快乐。
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敬业”出现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职业理想不够远大,有一种小富即安或得过且过的思想。
职业信念不够坚定,对职业缺乏敬重和热爱之心。
从业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和工作勤勉不够,不能脚踏实地,任劳任怨。
职业情感体验不足,不能从学习和工作中获得荣誉感和幸福感。
职业道德不够高尚,缺乏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
针对上述问题,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改善管理者的形象,以管理者的表率作用来传递正能量,从而带动大家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焕发学习和工作热情。
其次要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对学习工作勤奋,成绩突出的师生员工给予更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舞,从而在全校形成浓烈的比学赶帮热潮。
再其次,对因环境因素导致的教职工工作热情和幸福感的消减,领导人要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要积极帮助教职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尽可能地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使他们以一种感恩的心态更好地投身工作;另一方面,对短时不能解决的问题,领导人也要善于和教职工沟通,让他们多理解少误解,从而解开心结,一如既往地热爱工作,踏实工作。
敬律
“敬律”,就是敬畏纪律。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畏法度者最快活”。大凡“畏法度者”,必然遵纪守法,不做与法律规定相违背的事。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对纪律不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制度制定和修改不够严肃审慎,相关规定不切实际或不合情理,因而难以让人信服;
少数人追求绝对自由,拒绝任何纪律的约束;
制度执行中掺杂人情,评价和赏罚失去公平公正,因而使制度本身失去应有的威严。
基于上述三种情况,我们在日常管理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让大家敬畏纪律:
首先,加强制度制定和修改的严肃性。一切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均由校代会表决通过,力求获得最广泛的民意支持。
其次,加强制度执行的考查和监督,确保制度执行中的公平公正。
再其次,对少数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人,加强沟通引导,使其尽快消除对制度的抵触情绪,尽早融入井然有序的大家庭。
敬德
《尚书·蔡仲之命》有言,“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说的是君主德行的好坏决定政权兴亡;又有“君子怀德,百福自集”,说的是个人德行的高低决定命运前途。可见“德”自古以来就是圣人所推崇的教养品行,对德行的敬重与否,与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我们大力倡导“敬德”思想,就是希望全体师生员工都能重视自身品德修养,能做到遵守社会公德,履行职业道德,践行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唯有如此,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才能不偏离正确的方向,我们学校才能呈现良好风尚,我们的学业才能不断进步,我们的事业才能日益发达,我们的学校才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做到:
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遵循德育为先,德育、智育、美育并举的育人方针;
加强德育宣传的力度,以内容深刻的文章陶冶人,以古今中外特别是身边的君子贤人感召人,让广大师生不断丰富和深化对美德的认知,自觉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广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深入反省,及时弥补自身言行中的不足,纠正思想认识的错误,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周国平说,有的人相信神圣,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我校“敬”文化建设的宗旨,就是要通过环境构建和心理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全体师生员工在做人、修业、守纪、敬德等方面产生一种神圣庄重的心理,增强自觉主动意识,从而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和持久化。让复杂的校园管理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动人景象。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