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吃干还是喝稀
2017-03-23沈肖军
◎沈肖军
养胃,吃干还是喝稀
◎沈肖军
中国人受到北宋文人张耒所著《粥论》的影响很大。历史上多有引用和传播,以致大家都认为食粥养胃。张耒在他的书中是这样写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另外,诗人陆游写的诗也对这种思想的巩固有很大意义。陆游的《食粥》诗是这样的:“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清代温病学大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更大赞:“粥为天下第一补。”而作为现代医学来说,对于消化道以及相关脏器有疾病的患者,也是采用流质这种饮食方式,更加坚固了我们的认识:食粥对人体是有益的。
那么问题来了,食粥能养生养胃吗?养生或者养胃是不是应该多喝粥,或者常常喝粥?
我们进食的过程,整个消化道都有一个配合,食物进入口腔,需要咀嚼和搅拌,这一过程中,口腔内的腺体会有很多的分泌。口腔内的腺体包括大小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初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所以我们进食米饭,在口腔内咀嚼,米饭会慢慢产生甜味。然后充分混合了之后进入食管、胃,胃接收到食物也会开始运动,让混合和初步分解了淀粉的食物进一步消化,如果有肉类蛋白质,就让胰腺分泌的胰液来消化成蛋白链,有脂肪的话,就让胆囊分泌的胆汁来乳化成脂肪微粒。
食物在胃中进行消化后,就进入小肠将身体需要的物质进行吸收了。吸收掉对身体有营养的物质之后,食物残渣就进入大肠,大肠再吸收掉其中的水分,形成粪便。当然,上述对这个过程的说明是一个大体上的,并不精确,其中还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内容。
把米煮成粥,相当于用火煮替代了口腔的咀嚼和搅拌,替代了胃消化的功能。所以喝粥入口后,口腔和胃都不需要进行更多的工作,食物会很快进入小肠,另外在喝粥时我们也不需要咀嚼搅拌,唾液腺的分泌也会大大减少。其实有些人喝粥容易反酸,和粥里的糊精有关,它能刺激胃酸分泌过量。对大多数人来说,喝粥后,胃处于一个轻微的瘫痪状态。而且因为粥所使用的食材的原因,喝粥也容易影响到正常的营养按比例摄入。
所以喝粥养胃,对重病患者,短期内是合适的。但是作为养生来说,则更多是一种愿望,是自以为是的错觉。长期食用粥,不仅不养胃,还可能使得胃虚弱无力。身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是用进废退。肌肉不锻炼、不用就萎缩,胃也是一样。养胃不仅不能喝稀还应该吃干。对于没有疾病的人来说,干饭才促使胃及整个消化道的健康。
现在的一些研究也发现,早上喝稀饭和泡饭,还引起血糖的迅速上升,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极其不适合的。我们煮粥使用的食材,如大米、小米、豆类等都是淀粉类的,也叫碳水化合物,它们都在身体内首先转化为糖分。所以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人来说,喝粥喝泡饭是不合适的。
对胃酸分泌过多的人来说,食用稀饭也是不合适的,它引起更多的胃酸和返流。所以对得了胃溃疡或者反流性食管炎的人来说,喝粥不仅无法起到“养胃”作用,反而会导致胃部受到伤害。
临床医生建议,如果一个人因为疾病导致身体很虚弱,或者因为手术的原因不适合进食干的食物时,短时间内食用软性的流质,像稀饭粥类,对身体的恢复是有好处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来说3~7天为宜。长期而言,对人体的健康并不像诗人说的那样食粥致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