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研究型大学区位布局比较

2017-03-23闫建璋

大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发展

刘 洋 闫建璋

研究型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中美两个国家研究型大学发展历史、区位布局的对比,分析两个国家在研究型大学发展中的不同特征及原因等,由此为我国研究型大学今后发展寻找契合点。

研究型大学从20世纪末到现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而且随着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加快,对于什么是研究型大学、我国需要什么样的研究型大学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试从中美研究型大学区位布局入手,对中美研究型大学发展进行比较,从而提出几点适合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建议。

一、何为研究型大学

沈红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文中提出,研究型大学以1900年美国大学(美国大学联合会)协会的诞生,为这一大学群体正式被认可的标志。她同时指出,1994年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修订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认为被称作研究型大学的高等教育机构要达到两个标准:第一,提供从学士直到博士学位的教育,每年至少授予50个博士学位;第二,置研究于优先地位,每年至少得到4,000万美元(研究型大学Ⅰ类)和1,550万美元(研究型大学Ⅱ类)的来自联邦政府的研究经费支持。根据这个文件标准的规定,我们可以得知,研究型大学必须要承担来自联邦政府的一定数量的科研项目,而且作为研究型大学必须要培养出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1]

《教育大辞典》中关于研究型大学的定义是指能够提供为获得学士学位所需的全套课程;进行直至可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对科学研究工作给予优先考虑;每年至少授予50个博士学位;每年获得规定数额以上的联邦政府对研究与开发工作的资助等一系列满足情况的美国大学。[2]

王战军(2003)在《什么是研究型大学》中指出,研究型大学是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3]

何晋秋(2006)在《研究型大学发展趋势探讨》中指出,研究型大学是以研究工作为重点,以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养高等次创新人才为特点,科研和教学紧密结合的大学。[4]

综合以上学者观点,我们认为,研究型大学指将研究工作放在首位的大学,致力于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的大学。

二、中美研究型大学形成路径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路径

美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模式是英国的“学院制”。在19世纪中期,美国开始学习德国新大学的模式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即研究生院制。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有两条途径,出现了两条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途径:第一条是创建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科学研究与人才训练相结合为主要功能的新型美国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以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立为标志。第二条发展途径是把当时已有的、仿照英国大学模式建立的大学和学院改造成新型的美国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5]

(二)中国研究型大学形成路径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兴起于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国立高等教育的开始。在此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98年—1949年;第二阶段:1949的年—“文革结束”;第三阶段:1978年—现在一流大学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6]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改革,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颁布,以及同企业的交流合作等,到20世纪末,我国基本形成了具有综合性的大学、专业性的学院等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比较多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的经验与问题、所具有的特征,我国确定了研究型大学的定义及评价指标体系,即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7]

三、中美研究型大学区位布局分析

(一)美国研究型大学区位布局分析

1900年,美国公认最早的研究型大学有12所,分别为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到1920年,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明尼苏达大学、伊利诺伊斯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共为16所。到了1996年,有126所研究型大学。截止到2016年,美国拥有研究型大学200多所。

根据传统的划分方式,美国分为新英格兰地区、中大西洋地区、东南地区、南方地区、中西部地区、上密西西比—五大湖区、落基山区、太平洋沿岸地区、西南地区。在区域地理中,我们一般根据美国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将美国区域划分为东北部、中西部、南部、西部四个区域。除此之外,还有根据美国开发及发展情况将美国分为新英格兰地区、大西洋沿岸、南部、中西部、西部等五大区域。在本文我们将采用按照美国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的四大区域行政区划分布。

表3-1 美国四大区域行政区划分布

本文以1900年公认的最早的12所研究型大学为例,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分布特点进行具体论述。

表3-2 美国12所研究型大学分布

1.美国研究型大学区位分布特点

(1)从自然区域分布来看,美国研究型大学集中在东北部、西部

如表3-1,根据美国区域划分,相对应的大学在学科发展上也呈现出与此相对应的优势。从发展历史上来看,美国东北部是早期欧洲殖民地,发展历史悠久。其在钢铁、机械、汽车、化工等传统工业方面颇有造诣。除此之外,临近五大湖地区,交通、城市、经济等各方面水平发展高,会对研究型大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美国西部聚集了一大批高新科技、国防和军事科学研究方面占有优势的研究型大学——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中部平原地区在农业、畜牧业方面发展见长。美国南部尤其是墨西哥湾沿岸在石油化工和新兴工业方面研究占有优势,所以在早期的12所研究型大学中没有体现。

(2)从行政区域分布来看,美国研究型大学分布范围广泛

根据表3-2所展现的分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研究型分布范围很广泛,基本上每个州都会有一所及以上的研究型大学。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很多都是在一些小城市中。

2.区位布局的原因

由表3-2可知,从整体上看,美国东北部和西部研究型大学分布较多。在建立时间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东北部研究型大学建立时间较早。中西部研究型大学成立时间相对较晚。分析之后,有如下原因:

(1)殖民时期大学和学院的积淀

16—18世纪,西欧各国进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美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最初在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包括康涅狄格州、缅因州、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罗德岛州、佛蒙特州)建立大学和学院,发展城市经济。虽然当时建立的诸如哈佛大学、威廉和玛丽学院等保留了西欧大学的特征,但是可以说,殖民时期大学和学院的建立,为美国后来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独立后的州立大学和学院的建立

1776年《独立宣言》的通过,宣告了美国的诞生。在此之后,美国宪法中对教育的管理权最终归属于各州而不是联邦政府。这个时候,一些要求建立公立的“国家大学”的思想出现。但是,创立国家大学的思想与各州独立管辖精神相违背,因此,直到19世纪初期,1818年弗吉尼亚大学的创立,真正的州立大学才陆续出现。殖民时期的大学和学院以及独立后州立大学和学院是后来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3)德国洪堡大学模式的影响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迅速发展是德国洪堡大学模式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结果。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里,美国科学家和那些追求高深学问的人们为了研究所需求去德国寻找思想启发。在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成立后,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出现在美国的实验室中。在这后20年中,一些殖民地时期的大学、学院和独立之后建立的州立大学、学院也纷纷加入改革的浪潮中,转变为新型的美国大学。[8]

(4)美国大学协会的成立

1900年,美国大学协会成立,共有12所大学以严格的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成绩而列入研究型大学的行列。美国大学协会的成立为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确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发展标准,如博士生培养的数量、图书馆的藏书量、用于科研的经费等等。可以说,美国大学协会不仅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认定机构,更是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发展的领导。

(5)大量资本对于研究型大学的支持

这些资本有来自联邦政府的经费支持,也有来自校友、基金会、行业学会、家庭后个人等社会力量的支持。如我们熟悉的洛克菲勒私人基金会、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等等。这些经费的适时投入,为美国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除此之外,私营企业的加入、政府实验室的托管也给予这些大学不断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由此也造就了一批研究型大学的成长。

(6)高层次的科学人才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影响

1920年以前,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向欧洲大学学习。在1920年之后,美国的科学家数量迅速增多。一方面是本国研究型大学培养出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是吸引了大量来自国外的优秀人才。尤其是二战后,许多科技人才移民美国,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增加了巨大力量。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悠久的大学传统,也有对于国外科学研究的借鉴,以及众多美国学者的努力。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国家对于大学发展的支持。这种科学研究的发展使美国在二战中显示出了强劲的科技军事实力。同时,美国当前在国际上的科学文化地位也是大力发展研究型大学的结果。

(二)中国研究型大学区位布局分析

在我国,研究型大学是中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大学,可划分为研究1型和研究2型大学。研究1型大学的定义为“科研得分列全国大学前10名,或者研究生创新环境高于研究型大学平均水平,且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不少于100人。”后来该定义修改为“研究生创新环境高于研究型大学平均水平,且每年授予博士学位不少于100人。”根据武书连发表在《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上的《2001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和《2002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研究生创新环境的计算公式为:研究生创新环境=(被评价大学所有博士点和硕士点的科研得分/被评价的所有大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的科研得分)/(被评价大学按毕业人数计算的研究生得分/被评价的所有大学按毕业人数计算的研究生得分)。其中,每个博士生折合2.5个硕士生。

根据相关计算方式,2016年度武书连《中国大学评价》中有36所大学列为研究型大学名单中。在这36所研究型大学中,有33所为985工程大学,3所211工程大学,依次为:苏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科技大学。其中,36所研究型大学占721所被评价大学的4.99%,博士生导师数量占43.27%,师资数量占13.33%,培养的博士生占全国高校总数的58.59%,硕士生占29.58%,本科生占7.28%。2016年研究型大学的标准是:将全国所有大学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数量达到被评价大学总数的5%为止,各个被加大学即为研究型大学。

表3-3 2016年度36所研究型大学名单(按科研得分降序排序)

(续表)

根据武书连在2016年36所研究型大学的排名,对这36所研究型大学进行整理,得出如下分布情况表。

表3-4 我国研究型大学地区分布情况一览表

1.中国研究型大学区位分布特点

(1)在自然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研究型大学集中在华北和华东地区

按照自然区位划分,我国可以大致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七个区域。从这七个区域来看,我国研究型大学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华东地区。其他地区研究型大学所占比例较少。

(2)在行政区域分布来看,我国研究型大学集中在大城市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为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不在大陆研究型大学统计范围之内)。根据这个行政区域划分来看,我国研究型大学分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

2.区域布局的原因

(1)大学发展的历史

我国研究型大学整体发展历史不长,而且很多研究型大学是在原有知名大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如在我国2016年研究型大学名单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大学,在建国以前就很有名气。这些知名大学大多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2)政治为导向的改革调整

建国之初,我国政府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大学的发展也处在政府的指导之下。比如1952年、1958年高等院系调整,集中发展工业和城市经济,一些大学建立在了城市,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为了全民恢复和发展经济,提出了“科教兴国” “985”工程“211”工程等,其资助的重点大学也大多分布在华北、华东、直辖市和大城市。

(3)经济为研究型大学提供了保障

受我国区位影响,东南沿海和一些大城市享有发展的优惠倾斜政策,所以,这些地区发展较快,对于高素质、创新性人才需求大。而且,这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在各方面的发展条件都较好,又吸引着大量人才的到来,形成良性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促进发展较好的直辖市、沿海地区的高校进入研究型大学的行列。

综上所述,我国研究型大学形成如此的区位布局是可以从发展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经济情况来进行分析的。除此之外,企业在选择与高校合作的时候,也会更多地考虑学校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声誉,那些发展历史悠久的、现实办学成果较好的大学会获得更多发展的资金,更有利于其向研究型大学发展,也将加重我国研究型大学布局不均的情况。

四、中美研究型大学区位布局比较

(一)区位分布差异

通过对中美两个国家部分研究型大学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中美研究型大学在区位布局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第一,在自然区域分布上,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在沿海、沿湖地区分布较为密集,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东北部和西部,平原地区相对较少。而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则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中西部地区分布较少。

第二,在行政区域分布上,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分布范围很广泛,大到城市、小到乡镇均有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分布。而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基本分布在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会、一线城市。

(二)形成差异原因

由于美国东北部和西部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优势,而且殖民者最初在东北部最先开始殖民,因此在东北部、西部分布较为集中。总体上来说,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历史悠久,而且实行联邦制,各州自治权利大,独立发展。因此,在意识到大学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后,每个州都开办自己的大学,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研究型大学的数量也就随之增多。

而我国大学多设立在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这些城市发展的较好,对于高素质的人才需求量大。同时,受我国当时东部沿海地区倾斜政策的影响,所以这些后来发展为研究型大学的高校多集中在华北、华东地区。西部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相对较差,所以大学分布很少。

五、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建议

综上来说,美国研究型大学数量要远远多于中国研究型大学。在分布上,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分布又较为分散,可谓“遍地开花”。而我国研究型大学分布较为集中。针对中美研究型大学分布的差异,为了使我国研究型大学在今后分布更为广泛,需要在研究型大学的布局上进行一些调整,促进中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同时增加知名研究型大学在我国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影响。

(一)加大对地方高水平大学的扶持力度

2007年7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 “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通过表3-3和表3-4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并不缺少研究型大学,但是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分布特点,应该努力扶持中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学向研究型大学发展转变。

(二)加强地方高校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合作交流

以科学研究见长的研究型大学是保持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必须加快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要积极加强地方高校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合作,既能提高研究型大学资源的利用率,也会增强地方高校的发展的实力,从而促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

(三)现有研究型大学在异地设立分校或研究生院

在我国,研究型大学设立分校已经不是创意之举了,如清华大学在珠海设有分校和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在深圳设有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在珠海设立有分校等。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分校均是设立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对于中西部那些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城市来说,这些无疑会拉大大学的发展差距。因此,现有大学在异地设立分校或研究生院要更加考虑到中西部、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这样才能会改变我国研究型大学地区分布不均的特征,从而实现我国高校分布均衡合理。[9]

发展研究型大学,是一项复杂而长远的事业。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还要从大学运行的体制机制、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科的发展建设、决策和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考虑。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研究型大学都强调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努力建设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生教育是我国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重要手段。

注释:

[1][5]沈红.美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1-2.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4403.

[3]王战军.什么是研究型大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 ,(1):9-11.

[4]何晋秋.研究型大学发展趋势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27,(3):26-31.

[6]马万华.从伯克利到北大清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8):168.

[7]瞿斌.中国研究型大学形成与发展战略研究结题[J].中国研究生 ,2004 ,(1):29.

[8]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261-262.

[9]闫建璋,余三.和谐文化视野下我国研究型大学区位分布探析[J].大学(研究版) ,2015,(4):37-42.

猜你喜欢

研究型大学发展
“留白”是个大学问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学》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