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南海的民生情

2017-03-23纯光

中国民政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生总书记群众

◎ 纯光

中南海的民生情

◎ 纯光

2017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7年春节团拜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习近平: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

人民地位的轻重,是衡量执政根基是否牢固、时代是否发展进步的试金石。

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篇演讲,将人民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被中外舆论称为“一股亲民风格的清风”。

2016年12月26日至2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强调: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

2017年新年来临之际,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深情谈到,“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年来,又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这让他感到欣慰。这些平实朴素的话语,充满着关切,充满着温暖,充分展现了一个大国领袖的民生情怀。此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总书记还特地对事关百姓生活的具体问题做出部署,强调要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一以贯之的“民生情怀”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民生短板的高度关切。

事实上,“人民至上”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执政共识。“改革要让人民得实惠”“对人民群众要有敬畏之心”等论断的提出,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关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出台,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人民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尊重。

习近平总书记关爱、关怀民生工作有道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从最近一次的河北调研活动开始。

2017年1月24日,四九严寒,张北草原雪沃纵横、霜天寥廓。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家口市张北县农村考察调研,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算扶贫账、谋脱贫计,给困难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上午,习近平驱车一个多小时深入到张北县小二台镇的贫困村德胜村调查了解情况。听说该村引进光伏项目兴建集中式农光互补扶贫电站,人均增收3000元,习近平很高兴,希望把这种切实可行的事抓紧做起来。

习近平先后走进困难群众徐万、徐学海、徐海成家看望。他察看住房、生活设施、年货准备情况,同每家人算收入支出账,对照扶贫手册询问扶贫措施落实得怎么样,家里还有哪些实际困难。习近平在徐海成家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在详细了解全村脱贫工作情况后,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做好这项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他特地强调,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党支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

下午,在听取了河北省和张家口市工作汇报后,习近平提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越到后来难度越大。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打好这场战斗,要做到“五要”: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要把易地搬迁扶贫作为重要补充,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生态就业,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又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收入;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人口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要把社会保障兜底扶贫作为基本防线,加大重点人群救助力度,用社会保障兜住失去劳动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

习近平还再三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确保每项工作落实到人,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不能搞虚假扶贫、数字脱贫。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贫困地区,多次视察调研,看望慰问困难群众,阜平、定西、琼海、湘西、临沂、兰考、喀什……都曾留下了总书记的足迹和话语。进山区、走边疆、访老区、入海岛,真情抛洒在边远地区,关怀温暖了困难群众的心窝,一句句问候,一段段深情,记录下了他对扶贫工作的心血和对贫困群众的牵挂。

在2012年12月履新总书记不久,习近平就到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无论在路边饭店吃饭与民众合影,还是调研期间仔细询问百姓生活,无论开会研究民生话题,推出民心工程,还是发表讲话关注民众“获得感”,人民始终在他心中具有最高位置。与群众座谈期间,谈到扶贫款项分配时习近平说:“我非常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流和挪作他用,和救灾款被挪用一样,那是犯罪行为。必须坚决杜绝,坚决反对,坚决查处。”“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民心”、民众“获得感”,是习近平经常提及的词汇、关心的话题。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沿着陡峭山路来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看望东乡族群众。他向乡亲们表示,党和政府一定会进一步帮助大家,让大家生活越来越好。在村民马麦志家,他和一家人聊家常,问一家人口粮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上学,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总书记很高兴。在海拔2400多米、人均纯收入1400多元的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习近平拉着老党员马岗家的手,和乡亲们共商脱贫致富之计。他强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

2013年11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湖南考察。3日上午,他从铜仁凤凰机场一下飞机,就乘车前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考察。他表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3日下午,习近平在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低保户施成付家院子里和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座谈。从水、路、电到教育、医疗,他一一询问。他说,我要看真正少数民族的村子,了解大家的生活状况,不要临时收拾,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11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来到山东。习近平在地处沂蒙老区的临沭县曹庄镇朱村亲切地拉着83岁的“老支前”王克昌的手话起家常。习近平说,我们这一代、下一代都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他叮嘱当地干部,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2014年1月2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地处边陲的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这里过去曾是林区,现在禁伐,正处在艰苦的产业转型之中。他详细询问林区职工群众生活状况,要求当地加快棚户区改造,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来到当年兰考最大风沙口——东坝头乡张庄村,走进村民家看望,同干部群众座谈。习近平在听几位村民和村干部发言后说,革命时期我们同敌人作斗争,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保护和支持,党执政了是不是能做到一刻也离不开老百姓?我们必须改进作风,只有这样才能牢牢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获得人民真心支持。

上图: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图为习近平在张北县小二台镇德胜村村民徐万家中看望。(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下图: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来到鲁甸县小寨镇甘家寨红旗社区过渡安置点,看望邹体富老俩口。(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总书记走进维吾尔族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察看起居室、庭院、厨房、羊圈、果园、农机具。主人激动地把右手放在胸前说,党的惠民政策多得说不完。总书记对阿卜都克尤木说,看到你们家生活有这个水平,我很高兴。政策要围绕合民意、惠民生来制定,我来看你们,就是验证党的政策有没有深入人心、发挥作用。我祝愿你们在党的政策扶持下生活得更加幸福。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来到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他说:“当地一定要做好扶贫、救灾双重任务。扶贫工作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重点,也是最艰巨的一项任务,不能光喊口号,更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真抓实干。要是到2020年还有几个连片贫困区依然如旧,就谈不上全面小康。”

2月13日,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安梁家河村。这是习近平当年作为知青时插队的地方。他询问了近年来村民增收、林果种植、养殖业发展、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当得知村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00元,大力推广苹果种植,发展专业化养殖,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和互联网,习近平为梁家河村的发展变迁感到高兴。

6月16日,习近平来到贵州遵义枫香镇花茂村,看智能温控大棚、党员群众之家,进土特产服务中心,访村民王治强经营的农家乐“红色之家”,还考察了制陶工坊,深入了解一个乡村的发展变化。习近平说:“这是我第三次来遵义,特别想了解老百姓尤其是农民的生活。通过你们刚才讲的,看到每个人洋溢在脸上的愉悦表情,知道你们过得不错,这里的脱贫致富是比较成功的,你们对党和政府是拥护的。群众拥护不拥护是我们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

7月16日,习近平到吉林考察调研,把首站安排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村民李龙植家,习近平按照朝鲜族习俗,脱鞋进屋,察看主人的生活起居情况。随后,盘腿而坐同村民们拉起家常。习近平指出:“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2016年1月4日至6日,总书记将2016年首次国内考察选择了重庆。在听取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后强调,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

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2月1日下午,习近平从北京乘飞机抵达江西省吉安市,然后乘车到达井冈山。一路上,他听取江西有关工作汇报,询问革命老区发展情况,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让为人民共和国诞生作出重要贡献的革命老区发展得更好。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的贫困村神山村,他对乡亲们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大力支持老区发展,让乡亲们日子越过越好。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在听取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要从实际出发,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消除隐患,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秩序安定有序。

4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六安、滁州、合肥等地考察。“总书记就是在这里跟大伙儿唠家常的。”66岁的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村民陈泽申拉着记者走到自家院中的空地当中,眼里掩不住笑意,“总书记惦记着我们老区群众,关心我们过得好不好、底下的扶贫工作做得到不到位。”

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调研。首站来到伊春市。总书记十分关心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产业转型发展和职工就业安置情况。他深入上甘岭林业局林区,实地察看天然林保护情况;走进林场职工家庭,了解转岗就业和生活状况;到伊春生态经济开发区和友好林业局蓝莓产业园,了解接续产业发展情况。习近平强调,林区转型发展既要保护好生态,也要保障好民生。在听取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托住这个底。财政等公共资金配置使用要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要保住、切不可随意挤压。要突出重点,针对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脱贫等问题发力。出台政策措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政策实施后要跟踪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完善。要加大政策公开力度,让群众知晓政策、理解政策、配合执行好政策。

7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调研考察。早在199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曾带着闽宁扶贫协作的使命、带着福建人民的深情厚谊来到宁夏,连续6天深入贫困地区考察,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作出顶层设计。2008年4月总书记再次来到宁夏,他动情地走访从六盘山区到黄河两岸的河川塬峁,为发生在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振奋、而欣慰、而由衷地高兴。他说,等你们生活过得更好了,我还要到这里来看看。时隔8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宁夏、来到西海固,带着熟悉和蔼的笑容,履行那个珍藏在春天里的约定。他说:“我要再到比较艰苦的农村看看。”宁夏调研考察更加坚定了总书记的决心。他再次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力前进,努力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确保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轻车简从来到唐山市视察。他步入唐山地震遗址公园敬献花篮;到唐山市截瘫疗养院,看望慰问截瘫伤员;在唐山市规划展览馆,参观抗震40周年成就展;深入社区,了解民生民情民意和社区工作。唐山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挂念在心。在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总书记和伤员们嘘寒问暖,一直弯着腰、俯下身子,仔细询问,用心聆听。他深情地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要把中国共产党的事业通过历史的接力不断走下去,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追求而努力。中国现在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调研考察。从昆仑山下到湟水岸边,从瀚海大漠到大山深处。习近平深入企业、农村、牧区一线,与各级干部、企业员工、农牧民群众亲切交流、体察民情、共话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在心头的重大关切,贯穿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不断为人民奉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各种实惠,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亲民为民的情怀、求真务实的作风、夙夜在公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崇高风范和谆谆教诲,播撒在中华大地上,镌刻在全国人民心中!

李克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全国各县(市、区)都要建立健全由政府负责人牵头的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落实到基层。这是2017年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明确要求。

“今天就定下来,县区级政府必须要负起这个责任!”总理的语气十分坚定。当天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兜住基本民生底线。会上,李克强动情地讲起几年前他在基层考察时遇到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一次考察途中。当时,李克强看到公路边破旧的村民房屋便要求“临时停车”,径直走进一户贫困居民的家中。“这户人家一家6口人,父子俩智力都有障碍,几乎没有生活能力,两个孙女连学费都交不起。全家人住在一间破破烂烂的土坯房里,家里的情况真是惨不忍睹啊!”许多年过去了,总理还能清清楚楚回忆起当时的每个细节。看到家中一贫如洗的状况,李克强与随行人员“凑了点钱”给了两位老人,当场承诺“一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半年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这家贫困户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

另一个故事是他到湖南一个村开座谈会,村民们七嘴八舌提建议,有位妇女坐在一旁一直“嘀嘀咕咕”,但不敢大声说话。在总理追问下,这位妇女犹豫着憋红了脸说,她女儿刚刚考上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但家里为了给丈夫治病已经花了5万元,实在付不起女儿的学费,只好让孩子外出打工。李克强当即要求当地负责人,不仅要解决这一家的问题,更要在全省做好筛查,看还有多少类似情况。“决不能让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因贫困上不了学”。很快,当地几十个类似情况的孩子也上了大学。

李克强在会上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着许多发展不平衡的地方,还有不少困难群众连基本的“吃饱穿暖”都没有做到。“做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工作绝不是小事。这是大事,是我们最突出的‘短板’!”李克强说:“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切实负起这个责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2014年4月11日,李克强在海口港码头了解港口吞吐量及发展规划等情况。图为李克强与码头工人交谈。(新华社记者 刘建生/摄)

春节前夕,一份带着温暖、体现关爱的文件——《关于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对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作出部署。通知指出,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是维护社会公平、防止冲破道德底线的基本要求,也是补上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政策要托底的部署要求和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力度,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各地要加大受灾群众困难排查力度,调整完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策,做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加快灾区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对2016年因遭受特大洪涝灾害仍住在临时安置住所的受灾群众,2017年要全部帮助解决住房问题。进一步落实临时救助制度,做好救急难工作,及时解决好群众遭遇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通知明确,要进一步加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投入。各级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要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放在优先位置,确保政府投入只增不减。中央财政已拨付的救助补助资金要抓紧到位。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合理编制困难群众生活保障资金预算,增加资金有效供给,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防止物价波动影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和公示公开,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

通知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制度衔接和工作衔接,强化资源统筹、部门联动。各级政府要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作为优先安排,进一步加强领导。全国各县(市、区)都要建立健全由政府负责人牵头,民政部门负责,发展改革、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扶贫、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更好地落实到基层。

通知要求,近期各地要进一步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切实解决低保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困难优抚安置对象等困难群众生活的实际问题。全力保障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抓紧发放救灾救助款物。加强各级福利院、特困人员供养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等安全管理,切实消除火灾等安全隐患,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抓住春节期间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时机,引导外出务工父母切实履行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在露宿人员集中地区设立开放式救助点和临时庇护避寒场所,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场所避寒。

再让我们把故事回放。

2016年2月1日春节前夕,李克强专程来到宁夏调研考察,第一站,是他一直牵挂着的西海固。总理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先后来到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中庄水库、原州区中心敬老院、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宁夏脱贫攻坚,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各族群众致以新春祝福。在固原市原州区中心敬老院,总理与老人们在一起过小年,祝愿各位老人身体健康,幸福长寿。总理还亲手把象征吉祥如意的“福”“寿”挂件挂在墙上。又帮78岁的回族五保老人海保廷穿上新衣,并细心帮他系上纽扣。

离开敬老院,总理马不停蹄沿着崎岖山路颠簸1个多小时,来到宁夏固原西吉县半子沟村特困户王旗家中。70岁的王旗瘫痪在床,只能靠低保生活。总理仔细询问低保发放、大病医保报销等情况。深入谈到低保发放具体细节时,他特意把有关负责人叫到身边,要求落实相关事项。

3月25日,李克强借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的机会,踏着雨后泥泞的土地,来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工地,了解农民工生活状况。得知一位工人每月挣9000元,却把8000元寄回老家,总理说,你们省吃俭用增加家庭收入,所建项目也会造福更多人健康。你们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国家的脊梁。

2016年4月24日至26日,总理李克强考察四川雅安。四年前,四川芦山发生强烈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如何,群众生活怎样,李克强十分牵挂。他来到当年的震中重灾区,看到一度严重损毁的道路已畅通平坦,曾经的废墟上盖起了一座座新房,受灾群众如今安居乐业的幸福光景,李克强十分欣慰。他对乡亲们说,党和政府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只要有坚韧不拔、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抗震精神,未来一定更美好。

2016年5月6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并主持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他强调说,促进就业创业还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兜住底线。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挥好失业保险、大病保险的“稳定器”作用,解除居民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要努力使富余员工通过企业内部挖潜、开展“双创”、政府专项资金扶持等措施,实现转岗就业;对一时难以就业的,要通过职业培训、托底保障等方式,增强他们的信心,保证基本生活。要帮助经济困难地区解决就业问题,防止出现较大范围失业风险。更多关注就业特殊困难群体,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从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到国务会议安排部署,从细微之处的点点滴滴,到重大场合的果断决策,无不彰显出一个大国总理的民生情怀。

关爱见真情,冷暖知人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筑梦中国,共建小康,我们更应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纵观十八大以来的新开局,从改进作风密切干群关系,到深化改革激发民生红利;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凸显“为民务实清廉”,到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从普遍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立合格标尺、树先锋形象到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性创造性实效性,人民至上的发展立场更加坚定,为民爱民情怀不断增强,中国梦的人民底色日益鲜明。人民群众对国家和个人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猜你喜欢

民生总书记群众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多让群众咧嘴笑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