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听障儿童构音特征研究
2017-03-23易海燕李永勤孙莉王莎
易海燕 李永勤 孙莉 王莎
1 问题提出
正常的听力是言语发展的前提,健听婴儿一般在4~9个月,最迟不超过11个月开始呀呀学语。听力障碍儿童由于无法完整地听取声音信息,导致其言语发育出现一定程度的迟缓或障碍[1]。在听障儿童言语发展问题上,构音能力是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问题。构音障碍会导致言语清晰度降低。Most等研究发现不熟悉听力障碍者感觉听障儿童言语清晰度低时,有时会认定他们的认知能力较低,对其能力低估[2]。因此,了解听障儿童构音能力发展特征并进行针对性训练是听障儿童言语康复中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构音能力由构音语音和口部运动两部分组成。目前,国内外关于听障儿童语音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3~6岁听障儿童音位习得错误率和错误类型的分析。1~3岁听障儿童处于言语准备期和言语发生期[3]。这一阶段是听障儿童酝酿和产生不同韵母和声母音位的过程。因此,对低龄听障儿童构音语音能力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在听力补偿最初的1~2年内音位习得数量、顺序以及增长速率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研究选取的角度。
在口部运动方面,我国已有卢红云等编制的较为标准的口部运动功能评估分级标准[4],但是该分级标准是针对所有具有口部运动障碍的特殊儿童,包括听障儿童、脑瘫儿童等,缺乏对听障儿童在各个评估项目及等级上的具体特征描述[5]。因此,本研究旨在此标准的基础上,研究1~3岁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的特征及规律,为听障儿童构音训练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在上海市聋儿康复中心选取20名1~2岁听障儿童,平均月龄20.0±3.2个月和23名2~3岁听障儿童,平均月龄30.0±3.5个月。其中男生26名,女生17名。排除因口腔疾病等引起的器质性构音障碍及智力因素的影响。43名儿童均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助听或重建听阈在适合或最适范围。所有听障儿童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康复。
2.2 测试材料
采用自编的0~3岁幼儿言语评估表进行测试。评估以RPRAP(Respiration,Phonation,Resonance,Articulation,Phonetics)理论[6]为依据,从口部运动和构音语音两方面考察被试构音能力。其中口部运动能力包括吹球、吃饼干、舔酸奶等3个活动诱导被试做出圆唇、展唇、唇闭合、唇齿配合、舌平伸9个动作。每个动作按照完成程度进行5级评分。无反应记“0”分,完成最好记“4”分。构音语音能力包括自主发音和模仿发音两部分。自主发音部分有4种情景,通过询问家长对幼儿咿呀音的情况进行判断。按照不同情景下幼儿咿呀音的频率进行3级评分。让被试跟读28个单音节词判断幼儿模仿发音能力。采用“0”或“1”计分。评估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幼儿言语评估结构
2.3 测试程序
采取个别施测的方式,分别由1名言语康复教师、听障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及家长的回答言语康复教师根据幼儿行为表现,在最接近的选项的“□”内打“√”,并记录幼儿的其他相关表现及家长陈述。模仿发音测试时,言语康复教师出示词卡并用普通话念出词语,要求幼儿模仿。在评估结果的“□”内记录每个词的音位发音情况。正确记“√”;歪曲记;遗漏记;替代记实发音的拼音。
2.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年龄性别为自变量,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为因变量进行两因素二元方差分析,检验年龄及性别对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的相关性。以年龄和性别为自变量,分别以声母和韵母获得数量为因变量进行两因素完全随机方差分析,检验年龄和性别对声母和韵母获得数量的影响。以年龄为自变量分别对9个声母和16个韵母的通过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两个年龄组在声母和韵母通过率上的差异是否显著。以9个口部动作为被试内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口部运动得分差异是否显著。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3 结果
3.1 不同年龄及性别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的差异比较
由表1可知,同质性Box检验的P=0.202,因变量具有等方差性。因变量Bartlett检验的P=0.003,因变量之间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的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两者之间的年龄差异极其显著(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有所提升。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
3.2 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的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P<0.01),口部运动能力越强,构音语音得分越高。
表1 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与构音能力的多元方差分析
表2 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的相关分析
3.3 不同年龄和性别听障儿童正确模仿声母数量的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不同性别听障儿童正确模仿声母数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听障儿童正确模仿声母数量差异显著(P<0.05),2~3岁儿童能正确模仿声母的数量多于1~2岁听障儿童。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表3 听障儿童能正确模仿声母数量的方差分析
3.4 不同声母得分随年龄变化的分析
由表4可知,声母/g、k、n/的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声母/m、b、d、h、p、t/的年龄差异极其显著(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声母/m、b、d、h、p、t/的得分有明显增加。
表4 声母通过率的独立样本t检验
3.5 不同年龄和性别听障儿童正确模仿韵母数量的差异比较
由表5可知,不同性别听障儿童正确模仿韵母数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年龄听障儿童正确模仿韵母的数量差异极其显著(P<0.01),2~3岁儿童能正确模仿韵母的数量多于1~2岁听障儿童。性别和年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表5 听障儿童能正确模仿韵母数量的方差分析
3.6 不同韵母得分随年龄变化的分析
由表6可知,韵母/e、v、ei、ua、ou、ui、iu/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韵母/o、u、ai、ie、ao/的年龄差异显著(P<0.05),韵母/a、o、i、ia、uo/的年龄差异极其显著(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韵母/a、o、i、u、ia、ai、ie、ao、uo/的得分有明显增加。
3.7 不同口部运动的难度分析
由表7可知,总体上看9个口部动作的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进一步多重比较(见表8),结果表明项目2和5与其它项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项目1、3、4、7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项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其显著差异(P<0.01);项目6、8、9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它项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其显著差异(P<0.01)。结合图2分析发现,对听障儿童而言,展唇动作最简单,其次是圆唇、唇闭合、唇齿配合及舌舔下颌,再次是舌平伸、舌左、舌右舔,舌尖洗牙表面最难。
图2 9种口部运动得分
4 讨论
4.1 构音语音能力和口部运动能力的关系
构音是气流经过声带振动后,通过下颌、唇、舌、牙齿以及上腭的协调运动,最终形成嗓音、音节和词语的过程[7]。尽管国外有学者质疑口肌训练的有效性,但考虑到构音过程的本质是神经肌肉运动模式逐渐形成的过程[8],因此无法回避在这一过程中的相关口部肌肉运动。本研究结果发现,构音语音与口部运动能力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提示在进行构音语音训练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口部运动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训练效果。口部运动能力不完全等同于构音语音能力。不是所有的口部运动都与发音无关,也不是所有的构音语音问题都能够用口部训练解决。对于言语训练师而言,需要客观的分析造成构音问题的原因,通过听觉强化、发音教育和口部训练共同改善儿童的言语清晰度。在进行口部训练时也应该甄选与发音相关的运动,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制订合理的训练方案。
表6 韵母得分的独立样本t检验
表7 不同口部动作方差分析
表8 不同口部动作多重比较
4.2 1~3岁听障儿童声母及韵母的模仿能力
儿童语言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一般分为早期阶段(0~3岁)和后期阶段(4~6岁),语音、语义及语法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早期阶段[9]。许政援根据对3岁前儿童言语发展的追踪结果将这一阶段细分为6个阶段,每一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其中1~2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重要时期[10]。李嵬等人分析了129名1.5~4.5岁儿童的口语资料后发现,正常儿童在1~2岁习得的声母为2个,3岁习得的声母达到了8个[11]。本研究结果发现:1~2岁组平均掌握的声母数为0.35个,韵母为0.63个;2~3岁组平均掌握的声母数为1.87个,韵母为4.79个。两个年龄组在掌握声母或韵母数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数据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听障儿童掌握了更多的声母和韵母。但是,当我们把听障儿童的数据李嵬[11]等研究同龄健听儿童数据进行比较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2~3岁听障儿童掌握声母的数量(1.87个)相当于健听儿童1~2岁水平(2个)。笔者认为,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听力补偿或重建开始的时间。听力补偿越早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之间的差异越小。本研究的43名听障儿童中有27人植入了人工耳蜗,平均植入年龄为17个月。也就是说对于27名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而言,在最初的17个月只有少量的语音输入。尽管他们后来接受了一系列康复训练,但植入时间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言语发展的滞后。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深入和听力学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婴幼儿于12月龄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已被广泛报道[12]。笔者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意识到听力干预的重要性,一旦确诊听力障碍就尽早选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真正做到1个月以内完成听力筛查,3个月以内完成听力评估及诊断,6个月以内完成听力干预。通过早期听力干预和康复训练缩短与健听儿童的差距。
[1]于萍.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的研究现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3,(3):408-412.
[2]龙墨,梁巍,周丽君,等.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4,(1):16-20.
[3]周念丽.0~3岁儿童观察与评估[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31.
[4]卢红云,黄昭鸣.口部运动治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2-91.
[5]陈琦.听障儿童唇运动障碍的特征研究[J].科教文汇,2016,(3):83-86.
[6]万萍.言语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60-61.
[7]黄昭鸣.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矫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6-138.
[8]John EB,Nicholas WB. Articulation and Phonological Disorders[M].Fifth edition.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Allyn & Bacon,2003.9-15.
[9]李字明.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性及顺序性[J].汉语学习,1994,(5):353-355.
[10]许政援.三岁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和有关的理论问题[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3):1-11.
[11]李嵬,祝华.说普通话儿童的语音习得[J].心理学报,2000,(2):170-176.
[12]Nicholas JG,Geers AE. Spoken language benefits of extending cochlear implant candidacy below 12 months of age[J].Otol Neurotol,2013,34:53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