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易被忽视的几个关键点
2017-03-23严新玲
严新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90-01
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学校的德育教育的基础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教育的过程,许多关键的环节却容易被我们忽略,其实这些环节,天天伴随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一、班会课是作为养成教育强化培训的重要基地;二、班主任的个人修养;三、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正视;四、重抓细节;五、诚信教育是养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和控制行为是必要的。
1.班会课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基地
班会课:众所周知是班主任对全班同学上周表现的综述和针对班内出现的优劣行为的评价,也就是对养成教育的正确指导的必修课。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和对将来行为的一种控制的教育,一堂好的班会课,就是要班主任利用班里某位同学或某件事,通过细致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让学生明白事物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好坏两种不同的结果,从而对行为不正确的一种纠正,对将来行为做控制,达到对养成习惯的正确走势,再以点带面,在班中形成一种风气,这就叫做班风。其实班风的好坏就是指全班学生行为习惯的统称。所以班会课的成功与否,是直接关系学生良好习惯、学校德育和学校风气塑造的关键。但至今仍有个别班主任,无视班会课的重要作用,偷用班会课上语数英。其实,这种扛着为学生成绩为幌子违背教育大纲的老师欺瞒的行为,已经为孩子个性行为偏差做了现身教育,为不诚实埋下了种子。殊不知,在这种重知识,轻德育的行为下,就会培养出许多的"问题生",也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待优生",给学生的终身"德育免疫"埋下了隐患。作为学校政教处在加大班会检查力度的同时,更应加大对此类教师的教育和纠正力度,以确保学校德育系统教育的良性循环。作为学校主管德育的一把手,更应重视班会课在学校德育教育的广泛作用。
2.班主任个人修养是关乎每个学生行为发展的基础
班主任是学生行为示范的典范,学生心中崇拜的偶像及行为坐标。班主任的个人修养是关乎每个学生行为发展的基础。每一次处理问题,也是对教师自身师德水平和个人修养的一次检查和历练。班主任的综合素质高、处事公正、性格开朗、热情、善良、乐于助人、集体观念强,那么他(她)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就会以己为样、宽爱严出,所培养出的学生就会是阳光、快乐,胸怀宽广、心理健康的学生,学生的养成教育就会到位,行为习惯就会规范,这就为学生个人素质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孩子将受益终生。反之,班主任自身性格暴烈,行为习惯慵懒散漫,自私、狭隘、性格孤僻怪异、集体主义观念差、本位主义强,那么他(她)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与之相仿,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性格怪癖、行为习惯的差异。所以,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成为塑造学生良好行为瓶颈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路径,因此,提高每位教师的师德修养,不但是学校树立品牌的重要环节,也往往是学校繁忙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要突破这一盲点,学校也应加强教师的心理疏导,聘请心理学讲师开设心理咨询室,以调节教师在工作的心理症结,及家庭生活指导,确保防止教师职业病态心理的发展,让教师放下心结,轻松工作,悦纳岗位,充分发挥个人才华,学生才能更好受益。
3.学校的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更正和补充
为什么说"学校的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更正和补充"呢?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个人素养也是孩子终身修养的奠基石。家长个体的千差万别,也是造就孩子行为习惯差别的主要原因,所以家庭教育的成败,就是取决于家长的自身素质。不光指文化层次低的,有的家长学历学位资深,由于只生养一个孩子,又因自己工作繁忙,照顾教育孩子的时间有限。只要孩子不妨碍自己的工作和占用自己过多的时间。为弥补,便对孩子溺爱有加,满足孩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并包容孩子的许多过错,只要孩子高兴。久而久之,孩子的个性、心理和行为开始形成一种偏差。并且这种畸形教育是父母很难察觉和纠正的。至此,就已经在孩子身上根植了不良行为的祸患,因此在学校这个大教育氛围中,学校针对全体学生进行规范、系统全面的教育引导,在浓郁的是非观念的培养下,及时纠正、和补充了家庭教育的不足。如:(1)一年级学生要養成知道我是中国人,知道国名、国庆日和首都,尊敬五星红旗、国徽,认识祖国版图,知道首都有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会唱国歌,唱国歌时要脱帽敬礼。(2)知道党的诞辰纪念日,要做党的好孩子;知道8月1日是建军节,10月1日是国庆节。学会感恩、爱爸爸、妈妈和其他长辈,爱老师,爱同学,听从老师和家长及长辈的教导。(3)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集体中要时时想着别人,爱班集体,愿意为集体做好事。班级的荣誉人人有责,爱劳动,学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的劳动。(4)知道勤俭节约,不乱花零钱,节约水电。(5)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知道少先队的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等教育学生求大同,识大体,从小培养孩子的博爱意识。 各年级、各年龄段,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同,心理需求的知识与疏导也不一样,这些是家长在繁忙工作中所不能及时指导的,因此这一重任就转交给了学校。那么,学校在这一漫长的教育中,因材施教,教师就承担了对个体差异生的单独培养和指导,也是对家庭教育偏差的更正和补充,更是对学生完整人格的补救。但有不少家长由于溺爱孩子而误解学校及老师,偏执的认为是学校、老师故意找茬,当着孩子的面诋毁学校及老师,这就直接在孩子的心理根植了对学校和老师的叛逆心理,顶撞老师,不服从管理,认为有父母撑腰,家庭教育的劣根性就更加凸显和难以改正。因此,学校的养成教育就是对家庭教育的更正和补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是缺一不可的,故家长必须配合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正确评价学校老师的教育,同时也提醒自己对家庭教育的缺失不在疏忽。
4.重抓细节,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关键
我常听一些家长和老师针对某事说,我不管过程如何,我只注重结果,我只定目标,至于他怎么完成的过程我不管。殊不知,"过程"就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成就完美,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中,其实这种粗放教育和管理,对未成年的孩子是极不适宜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孩子的思维还没成熟,没有形成定势,她的错误行为必须在正确的指导和控制下去完成。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之,如果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即使结果出来也不会尽如人意的,更严重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与老师忽略了细节教育。在孩子的行为习惯中就埋下了散乱、无条理、行为、语言粗俗等等的弊端,是很难纠正的。同时,孩子得到的就会是责备或打骂,从而失去做事的自信,变的做事无主见,茫茫然不知所措。究其责任在谁呢?我想答案是不得而之的。
那么,细节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也就是做事必须认真细致、精准、注重每一个环节,明确每一步环节紧密相扣的过程才能达到成功。(一)作为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养成教育要具有正确引导作用;(二)是要适时地捕捉和利用偶发事件;针对孩子的某一弱点,进行点拨和教育,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孩子知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粗中有细。切记:不急不燥,千万不可急功近利,否则会适得其反。(三)家长和老师也要规范自己的个人细节,牢记潜移默化的作用绝不能轻视。因为你们是孩子的终身教育;是孩子的引航员;孩子的塑形加工厂。
5.诚信教育是养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诚信行为往往因事而异。那么诚信道德意识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是:从小树立诚信观念,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利用有效多样的活动为载体,进行引导和践行诚信行为。如:去敬老院服务,去社区清理公益卫生区,在班级里评选"诚信小公民"等。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改善和渗透孩子对诚信的认知,从而提升个人的诚信态度。学校要适时的抓住各类形势为契机,并以此营造浓烈的诚信氛围,开展有效的诚信教育,以至来完善诚信的内容和习惯的形成。家长也应该注重家庭的诚信教育,做到言既出,行必果,不要因为世风的某些变化,而让孩子随波逐流,从而使孩子丢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 ,应牢记"诚信是金",是立人、立业、立国的宗旨,方可受益终生。
总之,养成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不可小视不良习惯,一旦让这些习惯成自然,代代相传,那么,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将不复存在,那将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