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17-03-23张英
张英
(沧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当前,我国英语教育领域,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分薄弱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 思辨能力 培养方法
一.当前英语学习现状
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弱,分析程度低,缺少辩证思维能力,尤其是用英语语言表达或演讲辩论时,缺乏逻辑思维性;在组织语言方面,缺乏条理性。常常出现脑子一片空白,不知说什么,这些都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缺乏思辨能力的体现。我们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就需要分析影响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在掌握英语各项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因此,很有必要探讨如何在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促进英语教学改革。
二.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原因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英语学院院长孙有中教授指出,英语教学往往专注于语言技能的打磨,不重视学科训练和人文教育,因此大量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机械模仿和思维层面展开。英语的教学模式往往把语言习得和知识探究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因而常常忽略了在本科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夯实语言功底,提高思辨能力。其结果是,英语专业学生比较普遍地患有“思辨缺席症”。原因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讲。
首先,思辨缺席与英语学习的特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非外语环境下,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外语知识进行反复吸收和记忆,对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进行反复模仿和操练,从思维方面看,机械性的记忆和被动吸收远远多于积极的批判性的思维,因此,学生在分析讨论时,缺乏逻辑性,表达时缺乏独立性,辩论时缺乏说服性,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在综合分析,思辨能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的原因。
其次,长期以来,英语教学基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教学模式相对单一,采用反复操练和大量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辨的激发及创造性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培养。英语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大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而忽视内容的创新性以及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师生间课上缺乏有效交际,致使学生口语应对能力低下,更谈不上其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提高,大大忽略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再次,我国高校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总是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很少涉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造成学生的知识匮乏,视野狭窄,思辨能力差。
最后,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与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等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教学手段单一,照本宣科,平时课堂上也很少开展演讲和辩论等活动,这样,没有给学生一个培养思辨能力的环境。
三.高校就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方法
创设民主的课堂文化和平等的思维氛围,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场景教学、任务驱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多人合作等,塑造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主动性和参与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堂中,教师运用介绍、阐述、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等方法讲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教学以单元的话题为主线,让学生参与讲解,教师点评和补充并给予讲解成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视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能力,讲解相关的语言学知识。
第二、话题讨论法。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时间发展顺序,教学内容从新生的入学开始,提出怎么适应大学生活的建议,之后插入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交友,兴趣爱好,校园爱情,假期,家庭,购物,环境等,一直到学生即将毕业,求职等连惯性的话题展开课文内容。全部内容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创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的东西来启发学生,带动学生,刺激他们的好奇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地思维。
第三、问题引导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精心设计一组类似的问题,使学生沿着教师引导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也可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并得出结,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设立一些随机性多角度的问题, 注意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思考题,从而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带动学生思维的转动。让学生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去探索,去创造,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通过课堂上一些灵活巧妙的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提升。
第四、创新思维法。随着最近些年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对于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从创新角度抓也成看关键。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利用当前的科技来实现,多媒体、幻灯片等。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达到影音结合,通过一些图片或者视频之类的,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例如:教师分别给学生播放了四个视频,并让学生根据这四个视频,分组进行讨论,将视频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想法,并通过讨论得到表达,从而有利于思辨能力的。
结束语: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需要带动学生怎样去培养其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教师自身思辨能力的提高是贯彻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保证,因此,外语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合格的思辨者,这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要求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1]文秋芳,赵彩然,刘艳萍,等.我国外語类大学生思辨能力客观性量具构建的先导研究[J].外语教学.2010(10):136-137.
[2]王敏.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型[J].山西大学.2010,10(11):167-168.
[3]黄源深. 思辨缺席[J].外国语,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