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2017-03-23艾比班·阿布都热衣木
艾比班·阿布都热衣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28-02
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维的培养,过分强调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 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 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同样更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主渠道.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让课堂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渐入佳境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备课各环节,如情境创设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达标检测注重基础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题目设计应注意难度梯度,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让知识与应用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运用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教师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这几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摸索,我认为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还是要在教学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把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引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公式的时候能联系实际,想象着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自己也能运用教科书上所介绍的这种方法加以解决,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因此,能大大促进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例如:我们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如果我们单从定理本身上去照本宣科,强行要求学生记住它的定理,然后照着书本抄几个例子在黑板进行讲解,那么,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教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些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学会并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帮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性,既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又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3.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现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关键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生怕学生学不好,采用注入式教学,一讲到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让学生知道知识的结果,而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老师既教得苦,学生又学得累,教学效率低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虽然这种局面有所好转,但仍不容乐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把他们作为课堂教学的摆设与道具。针对以上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盲点,学习的拐点处提出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创设思维的场地,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自主探索,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思维不断地、及时地、充分地得到展示与矫正,从而提高思维能力。教师要由传统的"传授者"转变为当今的"引导者",做到引导要恰到好处,要引导得当,让学生感到水到渠成,而不能感到生硬与做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与临场应变机智,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备课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经过学生参与、发现和思考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内化,成为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印象深刻,举一反三,让他们终身难忘。因此只有教师传统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才能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得以实现。
4.运用有效的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抽象之美”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观察、实验、讨论等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先予启发,让学生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如有位教师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呈现了这样的情境: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尽可能少吗?对此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研究。对学生的不合理分类,教师要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策略,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按照三角形的"边、角"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1.一个条件:一角,一边。2.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3.三个条件:三角;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实践证明,教师的适时引导和适当点拨,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学习。
5.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数学的"成功乐趣"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识结构必然多元化、个性化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和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的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努力改正、争取进步,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解方程组:①x+y=7②3x+y=17,大部分学生把两个方程相减先消去y,有一位同学却想出先把第二个方程变化为2x+(x+y)=17,再由第一个方程x+y=7代入得2x+7=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上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给予热情鼓励。不同的学生表达语言不同,不管是否加以严密,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加以引导,逐步严密化。让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己学习的热情,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乐趣"。 关注差异,鼓励不同的学习历程,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综上所述,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如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工作中,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在"实"上求突破,在"新"上求发展,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实情,恰当运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个性化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成,思有所获,练有所得,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