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担减轻了,兴趣提高了
2017-03-23代天军
代天军
当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暴露无遗时,全社会上下急切呼唤着教育应从应试教育的樊笼中解放出来,走真正能发展每个学生本身才能的素质教育。学校在这种呼唤下艰苦地探索着,跋涉着。我也在苦恼彷徨之后终于甩开了应试教育的羁绊,摸索出适应新时期教学的路子,走出一片新天地。
一、造就了高分,淹没了能力
在应试教育“日臻完善”的昨天,我所在学校曾一度遥遥领先,雄踞全县中考榜首,倍受全县人民的关注及厚爱,更是全县莘莘学子视为实现理想的摇篮,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与一届届学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年复一年,自认为“满腹经验”的我在各方厚望的重压之下从初一接手新生开始,就习惯地把学生当成自己“加工”的对象,想把每位学生雕塑成自己理想的“艺术品”,升入理想的高中,于是从课内到课外挤时间,从简单到复杂搞螺旋式训练,从平日的训练到各种形式的检测,让他们反复地变换形式训练、记忆。学生咋样呢?先跟时间赛跑,又与耐力斗争,几经死记硬背地磨炼,又要“泅渡题海战术”的汪洋。甚至在好不容易有的假日里,学生仅记作业的目录就长达一张信纸,以至于有学生无可奈何地发出了“放假还不如不放假”的哀叹。在这种内外交压之下,虽有部分学生几经拼搏挤过了“独木桥”,步入了所谓的理想高中,但他们却失去了自身所具有的许多宝贵的东西,性格变得抑郁而少言寡语;能娴熟地应用学过的知识,却无创新能力;能按部就班地生活却无独立生活的能力;能流畅诵读诗文,却不会挖掘身边活生生的素材;能讲出一堆堆的道理却没有顽强的毅力去承受挫折。更为可悲的是这所学校考出去的“高材生”三年以后很少有考上著名大学的。所谓的成功者尚且如此,那些没有挤过来的众生们情况又能好到哪去?难道说这就是成功的教育?这犹如走进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死胡同。
二、合理的教育,健全的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评价学生在学校所受教育的好坏,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是看他把教师所给的书本知识忘光之后,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之间还有没有区别。为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不聪明的变得聪明,让聪明的变得更聪明。具体做法是:
1.教师时时刻刻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去传授知识,让每一个知识点总是以系统中的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系统的高度去把握知识和规律,做到八方联系,浑然一体。学生也在这个系统中活跃了思维,增强了兴趣,调动了积极性。
2.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挑战权威,敢向老师、课本质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体会自己潜能的巨大,意识到挖掘与发展自己潜能的必要性。发现自己的可塑性,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的大脑就会在学习阶段日渐成熟和完善。
3.训练题抛弃原来的多,着眼于精。学生学习功课就得做作业,作业就像是水,学生就像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题海战术就是覆舟战术。精,就是要求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之前认真筛选,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引导学生发现形式上的不同必然存在共同的规律。这样学生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而抽出时间去培养爱好,发展专长,实践操作等技能。
4.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作家冰心曾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无限丰富而美丽的内心世界等待教师去开发。因此,我校教师特别关注学困生,着意发现他们身上闪光与可塑的地方,因材施教,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引导他们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在发展自己兴趣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知识上存在的缺陷,也就会主动请教相关知识,进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
极性。
5.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教师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座大学堂。或到车间帮工人拿扳手、锤子当学徒,或帮清洁工打扫街道,或协助交警维持交通,或加入抢收、抢播的农民队伍,或游覽古城名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所有这些都尊重了学生天性里本来就有的东西,并给予充分的发展,他们生活的情趣和认知的渴望都会充盈于他们的头脑,让他们感觉到科学的殿堂是如此的令人神往,拥有了知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也不在话下。学校、社会、人生的考试岂不都是任由他们展翅翱翔的大好机会!海,是那样的阔;天,是那样的蓝。今天我们的学生正驾轻舟,乘长风,破万里浪……
参考文献:
谢国建.激起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2).
编辑 孙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