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听说习惯提高说话能力

2017-03-23王秀丽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期

王秀丽

摘要:学生的说话能力是观察、分析、表达、概括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又是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151-01

1.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具体表现。听说读写都和人们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要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识,不仅要想清楚要说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所以,聽说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和书面语言比较,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而书面语言允许在一定时间内推敲修改。所以口头语言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学龄初的孩子已经"能说会道"。但他们的思维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无意注意占优势,听话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时意思表达不清楚,各种语病比较多。所以在低年级专门开设说话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听说训练。低年级的听说训练,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以他们熟悉的学习、游戏、生活为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听说的话题,训练学生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练习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

中高年级不再开设说话课,要在课内课外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听说训练。中高年级的听说训练,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在听的方面,中年级要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到高年级要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在说的方面,中年级要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到高年级要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当众用简短的发言,不是照看稿子读,应该是稍作考虑后即席发言,或者按照简单的提纲侃侃而谈;简短发言,不能是三言两语,应该是不少于一两分钟,这是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说话能力应该达到的水平。

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坚持普通话的训练。从低年级的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再到高年级的口述见闻,当众做简短的发言,都应要求用普通话说,使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小学阶段的听说训练,都要十分重视听说习惯的培养。要使学生养成边听边想和先想后说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听话、说话时注意文明礼貌。

2.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生活,积累材料,多开展多种活动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制定的相应的训练计划,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可以举行"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祖国各地风景游"、"新年话新意"等活动,让小学生时刻感到形式新颖,有积极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1 开展课外活动,全面巩固口语表达能力。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是运用。教师要以"走出教室,进入社会"为宗旨,带领同学们参加校外演出,布置话题,在学生当中展开采访讨论,活动课上把自己调查分析的情况汇报给大家。

2.2 采取竞争措施,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教师可以在每学期进行一次口语表达汇报"大比武",利用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特点,让学生在参赛前精心准备,优秀节目云集,正是互相交流的好时机。通过比赛,同学们会发现自己语言表达上的缺点,及时纠正。

2.3 加强日常训练,培养正确的口语表达习惯。平日师生接触交谈,教师不仅要注意语言的规范,用词的准确,为学生做好示范,而且要及时发现学生口语表达的毛病,随时纠正。

2.4 创设情趣,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学生要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要有一种适宜的环境,有一种自然、和谐的气氛,这种气氛就需要教师去创设。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激发他们表达的兴趣,使他们想说、敢说、爱说,体会到口语交际的乐趣。比如:在班级开展"心里话"、"自由谈"、"小评论"、"新发现"等活动,或在语文课前进行3分钟的口头作文训练,或在课后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感想等等。使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发挥,人人参与,说真话、吐真情、讲真事,表达真情实感。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处处留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有感而发,也就不会面对生活这个大源泉、大宝库而望洋兴叹、无话可说。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指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自己身边的人、事、景、物,有选择、有重点地把观察到的素材积累下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畅谈自己观察到的内容,交流自己观察的方法及感受,取长补短,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深化认识

深化认识,说"好",这"好"不仅是正确的用词造句,更是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语言。所谓想象,它是储于大脑中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的过程。想象的触觉伸得越长,它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只有拓展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让他们道出更深层次的认识。

如龙应台的《目送》一文中有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学生能体会到作者目送儿子有追不上的落寞,对父亲有追不上的悲伤。还有学生体会母女间的隔膜:"孩子不再爱你,父亲也不接受你的爱。"到此似乎理解没有什么偏差,合情合理。于是又引导学生再品味此段文字在文中的重复出现,学生有的领悟到"并不是孩子不再爱你,也不是父亲不接受你的爱,只是,爱得深度不同,爱的方式也不同",还有学生发言说:"此时作者最应做的是旷达的理解,旷达的接受,不必追,真的不必追了,面对他们的背影,淡淡的忧伤是自然的,只是不必执着的不放手!"学生能深刻地感受到"对儿子有追不上的落寞,对父亲有追不上的悲伤,但这是人生发展的必然,因此不必追!"学生愉快地畅谈着各自的体会,情不自禁地品读自己选出的重点段落,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人生中得"目送",认识到"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身份是在一生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龙应台说这就是生活和生命的本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挥洒着自己的青春感悟和生活激情,尽快地阐述自己的思考。

总之,说话能力既是日常生的需要,又是发展思维的需要。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以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