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错题资源

2017-03-23郑斌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错题资源纠错初中化学

郑斌

【摘要】如何实现中考复习的“轻负高效”,这是初中老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及难题。纵观初三的复习课,不难发现:很多老师仍旧采取“填鸭式”的复习教学方式,美其名曰是为了“赶进度”。教师伊然成了说教员,学生成了记录员。显然,这样“千篇一律”的复习方式是缺乏思维的训练,不但会使复习课显得枯燥乏味,而且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导致师生都陷入一种疲劳应战的怪圈之中。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现状,需要老师们不断探索、思考……

【关键词】选错;析错;纠错;错题资源;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139-03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考复习季,很多老师都会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忙于复习,也希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取得理想的成绩。纵观历届考生们的答题情况,学生失分较多的往往是实验探究题。这意味着学生实验探究题答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的理想与否。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实验探究题的技巧,获取理想的成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的复习方法。对此,我想很多老师自有妙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学生共性、普遍易犯的“错题资源”不失为一条好的复习策略。在此,来简要地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缘起

联系到平时的习题讲解,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错题”,老师讲得“津津乐道”,学生却听得“昏昏沉沉”,甚至部分学生毫不领情,时过不久,仍会“故伎重演”。对此,很多老师百感交集,又颇感无奈。如何改观这种尴尬的现象,真正实现复习课的“轻负高效”?我在思考之中,不由得想到了一款非常经典的休闲类游戏——“大家来找茬”。它之所以能够吸引很多玩家,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挑战性,而且能培养人的细微观察能力、记忆力、判断能力、决定能力等诸多能力。假如我们教师一改以往主动 “纠错”的做法,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找茬,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一次课堂大翻转,那么这能否打破传统复习课的沉闷,教学效果是否会有大的改观呢?带着这些疑问和期待,我做了几次尝试,收益匪浅。

二、实践

【例题呈现】

例题1: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其成分之一是NO。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①N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②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2+O2=2NO2;③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3Cu+8HNO3(稀)=3Cu(NO3)2+2NO↑十4X。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⑴ 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⑵ 若选择合适的装置来制取并收集NO气体,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__ ,收集装置是 ___________ 。

⑶ 实验时在发生装置中可以观察到:铜片不断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 。

⑷ 该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还得知:①NO容易和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②NO能抗击侵入人体的微生物,并能阻止癌细胞的繁殖和肿瘤细胞的扩散。综合分析①和②的信息,你得到的启示是 ___________。 。

⑸ 某化工厂准备生产Cu(NO3)2,以铜和稀硝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两种方案:

方案一:3Cu+8HNO3(稀)=3Cu(NO3)2+2NO↑+4X;

方案二:2Cu+O2 2CuO , CuO+2HNO3=Cu(NO3)2+H2O。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 ___________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选择此方案的另一条理由是___________ 。

【实施流程】

例题2: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杂质氯化钠,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主要步骤如下,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_________________;

②将10克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质量为300g;

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入20%的稀硫酸,直到_________________为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形管的質量;

⑦重复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形管的质量基本不变,测得质量为303.3g.

回答下列问题:

⑴步骤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⑵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⑶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不能换成浓盐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⑷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⑸若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实施流程】

三、感悟

1.“巧选错题”引共鸣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确立新的课程思想和新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利用错题资源开启材料题解答指南可谓是“另辟蹊径”,这是对复习课教学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但教师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错题资源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仍旧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基于此,教师必须科学巧妙地选择、整合一些有价值的错题作为教学资源植入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效益。那么,怎样的错题资源才具有价值呢?我想选择的错题应尽可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共鸣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获得更多的启迪。那么,这样的错题资源才具有价值。相反,教师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不加选择地多选乱选错题,这样的错题资源必定是毫无价值的。因为这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无法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自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错题资源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所在。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主要选择、整合了四大类的错题类型,在引导学生解答时,应重点注意以下三方面:一是认真审题,答题规范。如例题1的第⑵⑶⑸小题;二是答题严密,语言简练。三是认真检查,改正错误。因此,当似曾相识的“错题作品”呈现出来后,很多学生立即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奋,有自告奋勇积极“找茬”的,也有急于想知道错因的……课堂一下子变得异常热闹。从学生积极的参与和激烈的争辩中,课堂不再是老师主宰的舞台,课堂成为了学生展示才华的场所,时时闪烁着学生灵动的智慧,课堂处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可见,“巧选错题”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能活跃课堂的气氛,有助于改变传统复习“填鸭式”的沉闷。

2.“找茬析错”明事理

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消除错误的过程。不难发现大家来找茬就是一个寻找错因、反思不足的过程。仔细分析一下学生的错答,或多或少暴露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把“石蕊”写成“石芯”,“碳”和“炭”不分,“饱和”写成“饱合”,“长颈漏斗”写成“长劲漏斗”, “坩埚钳”写成“钳锅钳”“金刚石”写成“金钢石”等,虽是一字之差,但的确可以反映出: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平时不注意细节,经常性写错别字而导致失分;以例题2第⑴⑷小题的学生错答,反映出学生平时不注意审题,没有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经常性是不通读题目而妄自断章取义,久而久之,审题能力也难以提高。所以,当学生在不仔细读题目或读不懂题目的情况下,就难以领会题意,结果是答非所问或乱答一通,导致失分较为严重。因此,通过“找茬析错”,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地印象,能让学生发现自身问题的所在及其危害性,能让学生顿时醒悟到端正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提醒自己不再重犯以往类似的错误。可见,“找茬析错”有助于学生明事理,促使学生更好地进步。

3.“探索纠错”悟技巧

“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新课改的重要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对此要有高度的重视。实验探究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应用等综合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不断质疑创新,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走出“题海战术”的误区,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答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以例题1的第⑸小题,很多学生由于无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角度”这一要求,导致学生答非所问。在找茬析错的基础上,如例题2的第⑴⑷小题为例,让学生明白“认真审题,统观全局”的要求是要分析题干,从题干中去提炼归纳有效信息,即透过现象看本质,为学生探索正确的解答指明了方向。此外,例题2的第⑴⑷小题也是在找茬析错的基础上,教师逐一引导学生思考答题的技巧,并通过与错答相比较,让学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可见,“探索纠错”能有效解答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突破思维上的瓶颈,让学生自然轻松地领悟到答题的技巧,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答题的自信心,引领学生去迎接更大的挑战,收获更多的惊喜。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的资源,只要合理开发利用就能变废为宝!同理,如果教师忽视了“错题”,那么,错题就如同一堆一无所处的垃圾,只会不断延续学生的错误;如果教师能够合理选错、深度析错和科学纠错,那么,错题就能成为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一道道错题就能如潘多拉魔盒一样,展现出迷人的魅力,不斷激发学生灵动的潜质,引领着学生去寻找错误的本因,追本溯源,找出在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和缺陷,使学生思之广、悟之深、爱之切、难之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老师们,就让我们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变“错题”为宝,为实现中考复习的“轻负高效”奉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李贵先.错题档案——学生重要的成长记录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4(6).

[2] 严文谦,倪国霞.从“要求学生自备‘错题本”说起[J].江苏教育,1994(6).

猜你喜欢

错题资源纠错初中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参省”之“参”读音纠错
挖掘错题资源,拓宽提升通道
关注课堂生成,巧用错题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