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情感教育
2017-03-23杨友志
杨友志
摘 要:语文教育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最主要学科之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强调语文课堂要实现寓情于教,越来越强调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现在初中生的思想都比较复杂,他们的生活环境、经历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成长,教师就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热爱岗位;创设情境;挖掘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也就是说,初中语文教学除了要注重使初中生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外,还要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感,与作者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使初中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与文本、作者在心灵上实现共鸣。下面,笔者从语文教师要热爱岗位、创设情感情境、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三个方面,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展开研究与讨论。
一、教师要热爱岗位
要想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教师就必须真正热爱教师这个岗位,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能够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在课堂上以高涨的热情面对所有的学生。如果教师热爱岗位,对于每一堂语文课都充满期待,走入课堂之后,便可以用自己的热情来感化学生,学生也愿意投入语文的学习中。反过来讲,如果教师只把这份职业当成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工具,对这份工作并没有过多的情感,在进入教室之后,由于这种消极的情绪对学生疾言厉色,不苟言笑,这会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承受过大的压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紧张的情绪,生怕教师会责骂自己。顯而易见,这种状态下的语文教学,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于陶冶学生的语文情操更无从谈起。
二、创设情感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近些年来被世人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要想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教师便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情感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某种特定的情感包围下,学习语文知识,感触作者抒发的特定情感,以情激情,牢牢抓住学生的心灵,使其对文本内容有所感触。教师可以在导入课堂时,以饱含情感的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其在课堂开始之初便投身于固定的情感之中。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在教师的渲染下,自然而然地带着这种特定的情感学习语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虽然由于人的认知差异等原因,无法使学生获得与作者完全相同的感受,但是创设情感情境,可以尽可能地让学生更贴切地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涉猎十分广泛,选用的文章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留下来的精品,在这些文章中,也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如《桃花源记》表述了陶渊明渴望人人安居乐业,远离世外尘嚣,向往和平生活的情感;《背影》表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对父亲感恩的亲情等。这些语言或朴实、或华丽,但都隐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文字体会作者抒发的真实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做的每个动作、说的每句话,都会影响学生的感受,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认知,将其引入具体的情境中。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教师可以利用热播剧《琅琊榜》,向学生讲述听信奸佞小人、罔顾忠良贤臣以至于全军覆灭的故事,调动学生的慷慨与愤恨之情,然后引入《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的教学,这样便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采言纳谏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初中生施以良好的情感教育,使其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情感,成长为积极向上的大好青年。教师必须要热爱岗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教书育人当成是一种神圣的使命,真正做到关爱学生,以自身对岗位的热爱之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按照具体的教学任务,为学生创设情感情境,使学生能够切身感知特定的情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本情感,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让学生能够在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接受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万国平.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2(3).
[2]吴春艳.小议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1(11).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