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中职学生毕业前的恐慌心理
2017-03-23钱耀泉
钱耀泉
摘 要:毕业是我校中职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点,是中职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基于就业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有不少学生会在毕业前感受到的不是开心与兴奋,而是恐慌与紧张。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毕业前的恐慌心理呢?
关键词:中职学生;毕业;恐慌心理
一、论文探讨的背景
我校,作为建筑类的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的中专班都是三年学制的班级,采用的是“2+1”的学习模式,即学生在第一、二年是在校园里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第三年则进入外出实习阶段。将在实习正常结束后举行毕业典礼,学生则领着其毕业证,带着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我是中职二年级学生的班主任。他们现正处于准实习生阶段,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担心就业难、工作比较辛苦、环境比较恶劣、工资报酬不高以及就业方向迷茫等问题,有不少学生向我谈心时或明或暗地透露:他们感受到的不是开心与兴奋,而是恐慌与紧张。有时想到毕业后的问题还会寝食不安、无所适从。他们的解决方式或是与同学谈心、一起陷入苦恼中,或是逃避问题,不作思考。
二、心理分析
(一)恐慌心理的不良影响
恐惧心理,是人在特定的情景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十分紧张的情绪反应,即人在特定时间内,有强烈害怕或不适感受。同时,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恐惧心理。一方面,恐惧出现的时候,在生理上常伴随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心跳速度加快或者心悸、呼吸短促或不平稳、血压急速或突然升高、脸无血色、嘴唇发干或者颤抖、手心甚至身体会突冒冷汗、身体有无力感等生理功能紊乱的现象,这会直接或间接地促使身体疾病的出现;另一方面,恐惧还可能影响到人的知觉神经系统、记忆以及思维能力等发生暂时性的障碍,失去对当前情景分析、判断的能力,并使行为失调,如造成学生在参加期末考试或应聘面试时就显得慌慌张张、不知所措等。
综上,若学生不能正确处理这些恐慌情绪,既不利于他们现阶段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学习,也不利于学生日后人生的健康发展。
(二)恐慌的根源
为什么人会产生恐慌的心理呢?在心理学角度分析,恐慌的来源主要有三种: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即个人的经历)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只要是正常人,都会有恐慌心理。
我校的中职学生的恐慌主要来源于第三种:在大学生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已出现“产能过剩”的当今社会,就业难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不争事实,然而,我们的中职学生,由于学生个人社会经验的严重缺乏,既没有值得炫耀的学历,也没有非常娴熟的工作技能,尤其是少部分“学艺不精”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感,还将要对面纷繁复杂的社会。作为没怎么吃过苦的90后的他们,从轻松舒服、自由自在的校园,突然要走向极具竞争力的现实社会——一个靠自己养自己的现实社会,面对未来的工作的各种状况,包括工作强度、压力、环境与薪酬等多方面都感到茫然,不知道该如何走好自己未来的路。于是就产生了焦虑紧张、寝食不安、无所适从等恐慌心理。因此,要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一定要让他们直面现状、正视自己!
三、探讨疏导办法
因为学生的恐慌心理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譬如:知识理论是否够扎实、动手能(工作能力)是否过硬,心理素质是否健康、就业心态的位置是否摆得正确、对新环境、新身份的适应程度等。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自己在毕业前是否为就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一)引导学生正视毕业的现状
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只有正视毕业的形势,正视毕业现状,方能做到心中有数。虽然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长了四倍多,今后的一定时期内大学毕业生形势仍会相当严峻,有不少的学生毕业后觉得竞争重重,很难就业,但是,我校的中专生采用的是学分制,这就促使许多还没到毕业就已经修满了150个学分的学生可以在第三年的四月初左右提前毕业——足足比身边的同学及大学毕业生的打开“毕业大闸门” 提前了三个月左右,须知道,那如果你能提前毕业,你就跑在多少的毕业生的前面!因此,我们应当引导让学生看到:就业的竞争与机遇总是一起出现的!只有学生正视了毕业的现状,他们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适度的心理焦虑能够使他们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变成动力,它可增强学生在第一、二学年的学习过程中的进取心,争取顺利获得学分,为“错峰毕业”而努力。
(二)引导学生正视自己
1.正视自己的能力。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曾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笔者认为应当引导学生正视自己,包括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有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不准确:觉得自己文化知识不比高中生好,学历层次比较低,比起其他毕业生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于是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毕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毕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
其实,应当让他们清楚地看到,除了以上的不足,作为中职生是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优势: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将所学专业知识随时应用于实践——这就使中职生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站稳脚步。近几年来,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广东职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一直很抢手,平均就业率超过95%,职校生在毕业前就被预定。根据统计部门资料显示: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中,从业人员将持续增加,2005年至2010年将分别达到834万和850万人。据此,测算出2015年至2020年从业人员将进一步增加到1267万和1284万人。简而言之,中职生还是相当收市场欢迎的。
对于我们自己的建筑类专业而言,市场的需求一直以来都比较旺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公路建设、桥梁建设、城市建设以及房地产等建筑行业的持续升温,建筑类的人才更是不断走俏。他们虽然刚入行时会比较辛苦,但是只要肯坚持,等积累到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后,建筑人才还是相当吃香的,其薪酬甚至远高于大学毕业生的水平。于是,作为他们最熟悉的老师与班主任,笔者很想多引导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但是由于专业上的限制,笔者对建筑知识并不太熟悉,但是也尽己所能,从他们刚踏入我们的建校校门,就給分析他们就业的形势和前景,并介绍一些我们校友的发展现状,其中自然包括了笔者以前带过的往届毕业生,然后引导他们向优秀校友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从一年级开始就努力练好自己的本领,为将来的岗位而学习,告诫他们:“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值得开心的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采纳了笔者的意见,热爱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都在为将来的岗位而努力!
2.摆正自己的心态。如果学生思想不切实际,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一、环境条件第一,不愿到薪酬低、工作环境恶劣的地方,就会容易出现择业期望值很高,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往往会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手低”的不良印象,继而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其实,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定位自己,虽然中职生在市场比较抢手,但是他们的理论与技能都仍需在工作当中进一步学习与提升。因此,在刚开始投入的工作过程中,应当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格的纪律观念,放低自己的身段,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向别人虚心学习、好好请教。也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得到迅速的增值成长。
(三)在毕业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在现实社会中,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固然重要,但他们的个人形象、气质、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同样会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因此,笔者不断在引导学生应当注意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除了必须学好本专业的课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外,笔者响应学校“双证毕业”的管理办法,以加操行分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CAD(中级)证书、计算机办公软件基础等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等,以备日后使用,为将来就业掌握多门的技术条件,创造更多个人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以上笔者探讨了一些恐慌心理“治本”的方法,此外,也要适当让学生知道一些“治标”的方法,譬如:运用想象的方法来减轻焦虑,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等,也能够适当缓解恐慌的情绪。
另外,鉴于我校是“2+1”的三年学制模式,毕业前的心理辅导是绝不可能真正等到学生三年级(实习阶段)才开始实施的。因此,笔者建议,我们可以尝试在学校层面给学生一、二年级的学习阶段中适当地多开设一些专门的就业指导类的课程或健康讲座,从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就一点一滴地普及与就业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渐渐着实地看清自己脚下的“未来之路”,逐步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理,让我们的中职学生能更从容地微笑面对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
[2]邢一麟.行为心理学[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