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农村小班化教学中挖掘《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提高课堂实效

2017-03-23吕桂兰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7期
关键词:联社品德与社会品德

吕桂兰

近年,农村学校每年新生入学人数逐年减少,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和校舍条件相对宽裕,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的设想将变成现实。《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学应从课堂生活拓展到儿童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品德教育的场所”。那么在小班化教学条件下,我们如何有效地挖掘《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经过几年的实践和体验,我在何在小班化教学中有效地挖掘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依托教材,拓宽资源

对《品德与社会》教材的使用,我们是“用”教材而绝非“教”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增减与加工,目的是为了使教材和教学情景互相适应,使课程更适应农村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师根据农村学生实际需要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置换、调整、整合、增添,结合本地区、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二度开发”。

1.结合农村特点活用教材资源,重视教材置换、调整

新教材拿到手时,先和学生一起从宏观上去感受教材,根据当地农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微观上加以筛选和整合,结合课标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置换,这样的前期准备工作,不仅让学生对全册教材体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还能让学科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突出重點、凸显特色的特点,正如叶老所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只有我们吃透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主阵地作用。”就以“话说社区”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材设计者分别以“社区”“社区人”“社区活动”“走进社区”四个视角开展学习,安排了多项与社区相关的体验性和实践性活动,并分散于各学习主题中。这样的设计有些理想化,不符合我们农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按照这样的学习视角开展学习,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落实,很有可能变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我便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置换。按照适宜教学活动开展的原则,我们把教学活动重组为三项活动:(1)参观联社,了解联社的概况、联社设施、联社活动、联社发展以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2)利用学校微机室开展网络学习,了解各地、各国联社的状况,交流参观、访问的成果。(3)围绕“联社卫生维护”等话题开展讨论。这样的教材重组策略的实施,基本保留了原来的学习视角,又为符合农村学生特点,为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2.加强学科整合,共享教学资源

农村学生知识面窄,了解课外知识少,可以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同其他学科的教学相融合,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达到资源共享,资源互补。

《品德与社会》课相对语文课,其实践性更强。也是《品德与社会》学科与语文学科相整合的最佳结合点,是知、情、意、行的统一,进行整合不但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学习《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时,与学生共同研究单元的学习内容,除了查阅相关资料,调查农村家庭附近的环境情况之外,还共同探究与学过的哪些学科知识有联系,把学习的自主权完全放给学生,让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天地中获取知识,知道家乡中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不可再生资源,并制成精美的课件,展示大自然赐予人类宝贵的财富,可是人类却肆意去破坏它们。与语文学科的《只有一个地球》《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等课相整合,在掌握其丰富的活动素材之后引导学生体会到环境与人们密切的关系。

同时,还可以将美术、音乐、科学、综合实践学科中的一些内容挖掘出来,融入本学科的教学之中。学科整合教学策略的实施达到优势互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开发农村自然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增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的人文资源相当丰富,村里的历史、掌故、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村里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退耕还林、村村通公路……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课程资源。《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野菜、家乡的矿产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等。(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西红柿的改良。(3)环保的内容——池塘的综合利用、方晓河的污染治理等。

二、立足生活,创生资源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由于现在都是一个孩子,学生平时不注意去看花开、观落叶、去种植。教学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物价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另外,实践活动课可以真正落实,带着学生走进田埂、走树林,深入田间学种植、走向社会搞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场所,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享受生活。

为了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我努力做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资源的开发中,利用开展调查活动的机会开发生活资源。增加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的教学内容: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水域、家乡的野菜等。在学习这些内容时,由于实行小班化教学学生的人数减少教师能够照顾过来,就可以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教学实践证明:课程资源存在于我们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课上课下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善于整合与运用,就能拓宽学习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只要我们精心挖掘,善于思考,注意积累,专心运用,就会使我们的教学活动丰富多彩,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充满智慧!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河北乡佳化学校)

猜你喜欢

联社品德与社会品德
平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岳池联社开办兴趣课堂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内江市中区联社:做“小微”金融服务专业银行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