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之点滴
2017-03-23张海华
张海华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44-01
《新课程标准解读》提出的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必须要体现出的要求其中有这两点:一要教学过程活动化,即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把过去那种讲解提问式教学,灵活的设计为学生的多种活动。二要学习方式多样化,即既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重视他们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本人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尝试体现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实践中有如下点滴体会。
1.自主阅读
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之一。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每一个学习的主题,都有典型又真实的生活实例和具体经典的资料卡,了解这些生活实例和学习资料卡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完成。课堂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文本反馈文本,自主获取信息,积累知识经验,增长见识,提高道德问题判断能力,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
1.1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學生通过阅读自主获取信息,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阅读时正确的坐姿是不容忽视的,要求学生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静心端坐,听明白老师的导语(导语一般会提出阅读要解决的问题),认真阅读。其次阅读过程中要动手勾画重点词句和片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基本上能够按要求阅读指定的内容,思考提出的问题,勾画一些重点、关键词句。
1.2 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学期伊始,因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对一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可以要求手指文本轻声朗读,进而要求加快语速。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学生可以默读。逐渐过度到全体学生默读。阅读过程中要逐步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学生明确阅读内容、阅读目的后,可以限时进行阅读,等量的内容逐步缩短阅读时间。
1.3 阅读内容递增。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的内容不能一下子太多,可以逐步增加,起初,文本中一个主题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分段、分部分进行阅读。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已经适应了自主阅读文本获取信息的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阅读内容可以慢慢增多。
1.4 反馈阅读内容。学生阅读后,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学生自由汇报阅读后的收获。采取这种方式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些引导语激发学生汇报的欲望,"你阅读后了解了一些什么?""你阅读后有什么想告诉别人的?""你阅读后最打动你的有什么?""你阅读后有什么让你吃惊的?"等。学生自由汇报时注意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做好总结,若偏离主题重点时一定要把握时机做好引导。
书面或口头完成教师设计的问题。问题最好在学生阅读后出示,否则学生阅读时直奔问题而阅读,由问题框定了学生的个性阅读思维,会限定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范围。教师设计的问题只能体现阅读主题的一两个重难点,不能面面俱到。书面或口头完成问题是主要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小组内交流阅读获取的信息。文本中有些内容阅读后适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只做总结性发言。
2.合作学习
2.1 小组合作学习要适当。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每堂课每个主题的学习都要进行,不能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决定是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2.2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多样。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是多样的。有些主题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组员自由发言,组长概况总结,汇报时由组长发言;有些主题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内成员轮流发言,汇报时也要组员轮流发言;有些主题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内自主设计问题,小组内自行解决再汇报,教师再根据学生汇报情况予以补充引导。
2.3 小组合作学习要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合作学习必须和独立思考相结合。该独立思考的问题应当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之前一定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不能以移植优等生的思考结果而放弃多数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代价。
3.探究学习
教材每课都有"大嘴青蛙"的伙伴形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探究学习方式。
3.1 合作探究学习。有些问题合作探究学习效果比较好,"三人行必有我师",通过共同探究会获取更多的信息,对一个问题会有更多的认识和解决方法。另外,学生的学习条件不一样,本地区很多家庭不具备利用网络、课外书查资料的条件,小组分组时可以根据学习条件搭配一下。
3.2 独立探究学习。对每个主题课外拓展中的问题不一定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有些拓展性问题的探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选择性进行独立探究学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特长。
3.3 课内外探究学习。有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探究,有些问题需要在课外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才能有所收获。
综合上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既体现了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教学过程活动化,又体现了学习方式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