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视野的未来教育家培养项目”的设计理念

2017-03-23廖伟

中国教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师范生理念学校

廖伟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在中国的中小学课堂中得到广泛实践。[1]“青浦教学实验”“杜郎口模式”以及近年来的“翻转课堂”都是这一努力的具体体现。然而,在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的过程中,一线教师遇到了诸多实际问题。比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小组讨论+展示汇报”;只在公开课、教学比赛等特殊场合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在高年级阶段或班级规模大的情况下,教师似乎很难在课堂中落实这一教学理念。这些问题促使中国的教师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索如何帮助师范生及在职教师更好地理解并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短期出国访学(short-term study abroad)”已经成为许多教师教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新型学习形式让师范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其他国家的教育、社会和文化,从而提升其国际意识、形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教育观。[2]目前在中国,针对师范生的短期出国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探索的先驱之一,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下文简称“北师大”)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下文简称“密歇根州立”)于2009年合作发起了“全球视野的未来教育家培养项目”(Future and Global Educators Program),并上升为校级层面合作项目,每年两校互派10~12名师范生到对方国家进行为期10天左右的、以中小学教育为主题的访学活动。美国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起源地之一,为参与该项目的中方师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国家样本以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内涵、具体做法及其所根植的社会文化基础,参与该项目的中国师生一致认为,在美国访学的这段经历让他们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更全面、更辩证的认识。

这一令人鼓舞的实施效果是与该项目的设计理念密不可分的。为了给今后类似项目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提供借鉴,本文作者基于近8年来参与实施北师大与密歇根州立这一项目的经验,探讨了在设计师范生出国访学项目时应遵循的若干理念及原则,以期更好地帮助广大教师探索与中国社会文化传统及当前改革背景相适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二、设计师范生短期出国访学项目的理念

设计短期出国访学项目可以看作规划一段旅行,旅行设计者需要明确四个方面的内容:去哪里、什么时候去、去做什么、希望收获什么。相应地,设计师范生短期出国访学项目亦涉及四项主要工作:选择参访地点、安排访问时间、明确参访活动、建立成果生成机制。基于过去8年设计与实施北师大—密歇根州立访学项目的经验,我们认为,这四项工作应分别遵循“典型性”“日常性”“参与性”与“反思性”的理念。

1.典型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机构

由于短期访学项目“时间短”,如何让参与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了解受访国的教育与社会是项目设计者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与中国一样,美国是一个地域差异很大的国家,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形成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能选取若干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机构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教师在短时间内了解到美国中小学教育共有的一些特点。

就北师大—密歇根州立的这一项目而言,我们选取了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这三类教育机构作为样本(见表1),其中,中小学校是重点访问的机构类型。以2014年为例,北师大代表團一共访问了5所中小学。这5所学校涵盖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等不同的教育阶段;既有教育条件和水平较高的、地处城郊地区的学校(比如东兰辛高中),也有主要服务于社会中下层民众子女的城区高中(比如东部高中);既有传统的公立学校,也有新兴的国际学校(比如后橡树小学),或采用某种具体教育理念的学校(比如威克斯福特小学)。参访学校在学段、条件、办学理念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参访者能够透过这些典型的学校代表对美国的中小学校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表1 北师大—密歇根州立师范生访学项目访问机构(2014年)

教师教育机构为当地的中小学培养师资,而教育主管部门则负责学校的日常运行与改革,它们共同影响着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开展。因此,该项目安排了对上述两类机构的参观与访问。就教师教育机构而言,教师们参观了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系。该系的中小学教师教育项目已经连续20多年被美国新闻(US News)评为全美第一的教师教育项目,因此,它为参访者学习美国先进的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提供了机会。近年来,随着美国中小学生汉语学习热情的持续攀升,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培养项目也在不断壮大。密歇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与教师教育学院共同合作为当地的中小学校培养中文教师。通过对孔子学院的参访,教师们对中美之间紧密的教育合作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有了更直观的体会。对密歇根州教育部与兰辛市教育管理委员会的访问让参访教师从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角度,对美国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

2.日常性:让参访活动尽量在日常情境中进行

在参访时间的选取上,应使参访活动尽量在日常情境中进行。诸多研究表明,进行社会活动中的人在被他人观察时,其行为往往会因为“被观察”这一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做出改变,这一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作观察者效应(observer effect)。[3]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观察者效应,让参访教师能够观察到受访学校的教学常态,我们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第一,提前告知受访学校师生。该项目的美方负责人会至少提前一周与受访学校联系,并请学校管理者向全校师生通报参访团在该校的访问行程。尤其是班级负责教师要向学生提前说明参访团的基本情况、参访团在学校的活动时间和内容以及这些活动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复和解释。这样,可以让受访学校师生从心理上和教学安排上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观察者效应。

第二,让参访教师随机走访不同的课堂。该项目与受访学校达成共识,学校管理者仅对学校的背景性信息进行介绍,不刻意准备“罐头式”课堂。参访期间,所有教学活动正常进行,而参访教师可以在指定的时间段内,随机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班级进行参观。参访者可以根据任课教师的安排,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与学生或教师本人进行互动交流,以便近距离地观察与体验真实的美国中小学课堂。

3.参与性:设计具有参与性的教育及文化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内核之一是“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即让学生将自身的兴趣、学习特点及生活经验带入学习中,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让学习内容变得有意义。[4]为了让参访教师对这一教学理念有切身的体会,该项目也尽可能地将参访活动设计得生动而

有趣。

首先,我们为参访教师创造了多样化的交流机会。比如,在访问威克斯福特小学时,每一位参访教师都可以自主选择某个班级里的一名学生进行聚焦式观察与互动。由于威克斯福特小学是一所蒙台梭利学校,因此,学生有大量的自主探索与活动的时间,这为参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对一互动创造了条件。再比如,在对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师教育系进行访问时,参访教师可以选择1~2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听课。由于事先进行了沟通,美方授课教师专门为中国的参访者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他们能够融入当天的课堂教学中。比如,有的教师请来访者对中国的教育情况进行简短的说明和展示,并与美国学生进行互动;有的教师特意把中美两国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就当天上课的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此外,在对每一所教育机构进行访问的过程中,都至少安排一次集体讨论,参访者有任何问题、评价或是建议,都可以提出来。总之,该项目为参访者提供了聚焦式观察、专题汇报、小组讨论、集体问答等多种交流形式,帮助其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社会活动,而是根植于美国的社会文化土壤中的。为了让参访者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除了访问正式的教育机构外,该项目还通过“寄宿家庭(homestay)”的形式,让参访者有机会体验地道的美国文化。在参访行程的中期,每一位来自北师大的参访者都被安排到美国学习伙伴的家中寄宿两天。这两天时间完全由参访者自主安排,没有统一行动的“束缚”,负责接待的密歇根州立的师范生与他们的中国“客人”创造性地开发出了许多深入体验美国当地文化的活动,如看美式橄榄球、去附近的公园徒步、去密歇根州府大楼及历史博物馆参观、一起排队一两小时品尝当地久负盛名的美式早餐店。在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体验与观察中,参访者对美国学生课堂外的生活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这有助于他们理解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社会文化基础。

4.反思性:建立“问题导向、观察体验、反思总结”的成果生成机制

建立访学成果生成机制、引导参访者有意识地进行反思总结对于设计短期出国访学项目尤为关键,北师大—密歇根州立的访学项目以“反思性”为核心指导理念,逐步建立起“问题导向、观察体验、反思总结”的访学成果生成机制。

首先,在访学之前,组织者要帮助参访者形成问题意识。尽管参加访学项目的大多数人之前并未到过美国,但他们通过书本、网络等渠道对美国的教育与社会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有许多的好奇的地方或疑问需要解答。该项目的北师大负责人为参访者安排了多次行前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集体共读关于美国教育与社会的阅读材料并进行讨论、介绍安全知识与文化礼仪等,而最重要的是帮助参访者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比如,有的教师对美国中小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形式感兴趣,有的对美国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很好奇,有的想了解美国学校的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情况。该项目的北师大负责人根据教師们的兴趣点,将他们分成若干专题小组,着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并针对问题进行一定的假设与预分析。

其次,在访学行程中引导教师聚焦所关注的问题。随着访学过程的进行,参访者对于其所关注的问题会逐渐产生直接的观察与体验,这些经历与他们最初的预期可能相差无几,也可能大相径庭,此时,组织者应有意识地引导参访者理解他们的假设与实际观察之间的关系。比如,有的教师对美国中小学的“教室布置”很感兴趣,当走进美国的小学课堂时,发现教室里的桌子被围成了几个圆圈,白板前面有一大块地毯可供学生坐在上面听讲或是做活动,墙上贴满了与班级文化相关的物品,整个教室的布置看起来非常便于开展各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然而,当参访者走进美国高中时,却发现这里的教室似乎与中国的一样,桌椅摆放同样是秧田式的格局,这可能与他们之前的预想有所差别。此时,组织者需要及时地鼓励参访者主动探询原因、组织小范围讨论或是与之进行一对一对话,引导参访者聚焦并深入思考其所关注的问题。

最后,在访学行程之中和之后,定期组织参访者进行反思总结。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师范生提炼可信有效的访学成果至关重要。[5]访学过程中,由于访学者处于几乎完全陌生的异国环境之中,可能会产生好奇、兴奋、困惑、惊讶、沮丧等多种感受交织的复杂心理感受,这是由于参访者走出了原有的舒适地带(comfort zone)所致。最近的研究表明,师范生走出其舒适圈是产生专业学习、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但是持续的反思活动是其中的关键。[6]

因此,组织者需要定期组织参访者进行集体反思,敏锐察觉参访者的各种心理变化,将参访者的心理感受通过集体反思转化为有助于他们深入思考所关注问题的心理基础。此外,参访者有时会将此次访学获得的观察和体验推广到整个美国中小学教育上去,容易以偏概全,此时,组织者需要通过追问或组织集体讨论等方式,引导参访者反思其观点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而认识到个别经验的有限性以及此次访学项目所获得的经验的特殊性与局限性。

三、总结与启示

本文基于北师大—密歇根州立大学师范生交流项目过去8年的实施经验,总结出设计师范生短期出国访学项目的四个基本理念,即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机构进行访问、创造“日常性”的参访情境、设计具有“参与性”的参访活动以及建立以“反思性”为导向的成果生成机制。当然,这四个理念并不能涵盖设计师范生短期出国访学项目应考量的所有方面。访学项目的目标定位、经费资源、时限长短、双方合作方式等因素均会影响访学项目的设计与效果,这些是未来相关研究可以深入探讨的方向。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在中国仍然在持续推进与深化,参与北师大—密歇根州立大学师范生交流项目的教师们可能对于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这一理念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这一段宝贵的访学经历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将不断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教学工作中继续追问、探索和反思。

参考文献:

[1] Yongbing Liu, and Yanping Fang. Basic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Globa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9, 29(4), 407-412.

[2] Lynne M. Walters, Barbara Garii, and Timothy Walters. Learning globally, teaching locally: incorporat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intercultural learning into pre-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J].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2009, 20(sup1): S151-S158.

[3] Richard Sykes. Toward a theory of observer effect in systematic field observation [J]. Human Organization, 1978, 37(2), 148-156.

[4] Jon Ord. John Dewey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Developing the theory of youth work [J]. Youth & Policy, 2012, 108, 55-72.

[5] Lynn Paine, and Margo Glew. Helping future teachers learn from short term study abroad. In 2014 CIES Annual Conference Program [C]. The 5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ociety, Toronto, 2014: 119.

[6] Michele Regalla. Getting out of their comfort zone: Examining teacher candidates reactions to service-learning abroad [J].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s, 2016, 18(2),

65-72.

(作者单位:1&2.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3.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zgjszz.cn

猜你喜欢

师范生理念学校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用心处事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