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学生成长与社团活动之间的关系分析
2017-03-22孟乐文
孟乐文
【摘要】职业学校学生成长与社团活动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彼此相长。职业学校社团活动是实现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是社团活动实效性的体现。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者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实现主动发展。而衡量社团活动是否取得实效,主要看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的成长情况。
【关键词】成长 活动 实效性 提升 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193-02
早在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就指出:“发展与培养不能给予人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因此,职业学校学生成长与社团活动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彼此相长。
一、职业学校社团活动是实现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
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者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实现主动发展。也就是说,“活动”是实现“成长”的必由之路。
“以活动促成长”是职业学校社团活动促进学生成长的案例研究之基本指导思想。在传统社团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而在开展社团活动促进学生成长的案例研究活动中,学生拥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的权利。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1)自主探究。(2)合作学习。(3)角色体验。
二、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是社团活动实效性的体现
衡量社团活动是否取得实效,主要看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的成长情况,即学生是否深化了对某项知识的理解;是否培养或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否促进了积极生活态度的形成等等。
1.在实现学生成长目标的过程中,形成了职业学校社团活动新理念
20世纪90年代,“学习型组织理论”开始盛行,这是当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利用“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社团活动,可以淡化社员功利目的,强化个体成长的真正需要;可以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更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和团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社团活动必须讲求实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前提:要明确一个思想——以活动促成长
社团活动中,应科学合理设计活动,由教师精心设计和创设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自觉体验、感悟,增强自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和评价能力。
(2)关键:要正确处理好几对关系——“形”“神”统一、协同活动、预设生成皆重视
①正确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做到“形”“神”统一
社团活动采用活动的形式,它必须服务和服从于成长目标,必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些活动表面热热闹闹,可活动下来学生并未有知识收获,这就是一种形式化的活动,在社团活动中我们必须克服这种错误倾向。
②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自主、教师主导、协同活动
在社团活动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中的合作者、交流者和引导者。只有教师与学生通过一定的活动,在认知上达成共识,在情感上达成共鸣,在行为上达成认同,社团活动的成长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③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充分预设、大胆生成
预设是开展活动的基础。社团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它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及思维过程,因此社团活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临时生成很多资源。教师要运用教育智慧,学会捕捉并善于利用社团活动过程中临时生成的资源,用它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保障:提升师生素养——共同成长
在社团活动中,良好的师生素养是提高实效性的保障。社团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活动氛围;要正面引导、热情鼓励;还要善于等待,给学生足夠的时间去思考、探索。学生需要具有较高的合作精神。在探讨活动中,要求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吸纳他人的意见,完善自我的想法。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反之,学生的成长成就和完善了职业学校社团活动。
参考文献:
[1]杨莉娟.活动教学:理念、有效性与基本模式[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3).
[2]王刚狮.谈学生社团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J]. 教育与职业,2008(11).
[3]袁油迪.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大学生社团建设中的现实意义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