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语文课堂体验教学的缺失与改进策略
2017-03-22张文美
张文美
【摘要】体验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以来,逐渐流行和深化的教学方法之一。体验教学历来以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形成积极主动活跃的课堂气氛而得到广大中小学的青睐。但是教育无定法,随着体验式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上的推广,体验教学方法在发挥巨大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本文将从病理学的角度对中学语文课堂上的体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和审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并积极探索对应的解决和改进策略。
【关键词】中学语文 体验教学 缺失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36-02
体验是一种被激活了的经验,是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沟通的一种知识场。在体验中,主体主要通过想象、移情、神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己有经验,并产生新的经验。对于中学语文课堂中的体验教学而言,借助语言的学习,接受经验,内化经验,进而创造新的经验,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开动想象力,找到体验过程中出现的灵光一现。
一、中学语文课堂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容与缺失
(一)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容
体验式教学在内容上注重层次性。由于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对所学习的语文材料有更深的理解和认知,而这种理解和认知离不开学生体验能力的发挥。而为了方便教学也为了引导学生体验的深化,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组成:
一是学生对文本材料有初步的体验和认知。这是体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接下来的具体铺垫。
二是学生对文本的情感和思想有初步的认知。体验不能漫无目标,主观性的发挥也必须遵循客观文本现实。
三是学生对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这种理解的获取和实现,离不开读者借助自身已有经验进行深化和辅助性的思考。
四是学生能够感发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是文本阅读的最后阶段,也是体验式教学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难的阶段。需要读者真正能够内化文本材料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同时能够结合自身已有的文学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深化、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的缺失分析
一方面,体验式教学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片面强调和侧重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导致师生之间的主体性交往明显减少。这种主体性交往的缺失不僅仅体现在教师在引导学生体验的过程中引导性不强,同时更加体现在教师在学生体验完毕之后缺乏针对性的深化性指导。
另一方面,中学阶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面比较狭窄,同时思考的深度也有所缺乏。由于日常课业繁重,所以学生的对文学的内容,对生命的内容的思考并不多,这也导致了其在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方面上的积累十分欠缺,此时教师为了贯彻体验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往往会自身角色的缺位,导致学生的体验过程缺乏了对生命的、历史的、文学的等内容的深化和提升。
二、改进中学语文课堂体验式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体验教学中的差异性
语文体验教学的差异性是指语文体验教学的方式、体验教学的结果是千差万别的、多样化的。由于体验主体的经验背景不同,主体体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不同、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和师生的课堂交往方式不一样,体验的结果是不同的。因此强化体验教学中的差异性能够增强学生创造性思考的积极性和思考的质量与水准。
(二)提升体验教学中的师生活动性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不是让学生自己唱独角戏。教师必须要做好体验教学前阶段的积极引导和学生体验过程中的全程配合,同时要在学生体验完毕之后进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改正在自我体验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和错误想法。做到有头有尾。
(三)提升体验教学中的审美性
提升体验教学中的审美性是指在学生体验内容上的深化与提升,比如让学生能够在深化对文本材料的分析过程中,注重从生命的、文学的、历史的、文化的等几个角度切入到对现有经验的体验和继承,同时积极进行自我体验和经验的整合与创新。借此实现对体验教学中的审美性的提升。
三、结语
体验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学生自身对经验的整合和深化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侧重点。从当前体验教学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表现出的师生交互性缺失,审美性较低等问题,未来的改进措施也应该注重体验教学的审美性、互动性和差异性。
参考文献:
[1]伽达默尔.真理与方式[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85.
[2]李红宇.狄尔泰的体验概念[J].史学理论研究,2011(1):88-99.
[3]赖瑞云.“体验”理念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体现[J].教育研究,2012(10):42-44.
[4]朱小英.教育的问题与挑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79.
[5]张克中.个性教学的湮没与语文教师自由精神的缺失[J].师道,2012(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