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2017-03-22毛玉彪郑晓军
毛玉彪+郑晓军
【摘要】在新课标中,学生要有新的学习方法才能对自我进行提升,所以教师要对此进行研究,帮学生找寻适宜他们进行学习的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27-01
小学语文虽然涉及到的知识点的难度小,但是如果教师能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学习能力,那么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就能得到良好的发挥。语文课程中有很多的知识可以有效促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满激情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认知进行分析和思考,对旧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改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人文素养的教学渗透
现代的社会中不但要求有踏实肯干的人,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可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在语文学科中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本质属性决定的个性任务。怎样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呢?学生的高尚道德和良好的情操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在学生学习阶段语文知识对于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理应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重视,不能把这些内容当作是可有可无的内容。所以教师必须要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感染中提升自我。
2.宽松的课堂
一些理科性的知识中答案相对唯一,这些科目要求较为严谨,答案也相对唯一,同时在这些科目中只是简单的将语言当作一个辅助工具,但是语文教学中如果采用较为僵化呆板的教学方式是错误的,没有宽松的课堂氛围,一些语文知识就不能很好的被学生所吸收,学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时要适当的对班里的同学进行引导,建立良好的教学风味,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将会更好的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对于小学生而言,身心发展到这一阶段,会更加渴望独立和参与,教师直接教授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停滞状态,不利于学习成效的提高,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才会被逐渐激发出来,才能進行更好的知识学习。
3.鼓励质疑,引导创新
要想进行创新,学生就必须要有独特的思维,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但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或从众心理,往往不习惯于深入思考问题,强化自己的独立见解。所以教师应当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探索,鼓励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提倡一问多解、一题多议。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一直强调统一答案,忽视学生的独立见解,学生的思维被老师训练成千人一律的求同思维模式,学生不敢创新,唯书、唯师是从。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提出了呐喊:解放孩子们的大脑,让他们做一个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创的人。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结尾,让学生谈谈五壮士跳崖的结局,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他们都牺牲了。这时我开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想象五位英雄在跳崖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他们万一没有牺牲是什么原因?这时同学们的兴趣就得到了有效的激发,他们有的说这些一个挂在了树枝上,一个掉到了草堆中,而后,我让学生回家进行资料的查阅,让学生对最终的结果进行了解学习。学生很高兴地接受了任务,最终明白了:从狼牙山跳下去后,葛振林和宋学义奇迹般地幸存下来。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很少会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需要教师引导。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些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5.结语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之一。这种能力要从小就培养,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课堂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引导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桂英.新课标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大江周刊:论坛,2013(3):238
[2]向青.民族地区新课标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24):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