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课程建设问题探究

2017-03-22徐先蓬宋沁潞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期
关键词:双一流课程建设研究生

徐先蓬+宋沁潞

【摘要】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课程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理念、内涵和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证,给出了解决思路和部分实例。

【关键词】双一流 课程建设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08-01

国务院2015年印发了“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一个重要的建设任务。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没有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就是一纸空谈。面临“双一流”建设这个挑战和契机,如何改进课程建设,使之适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纵观国内多数高校课程设置现状,可以大致梳理出现有课程体系面临的症结,这也可以作为“双一流”建设工作的着力点。

一、确立正确的理念。

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差距。大学的使命,是传播和创新知识。目前很多高校的使命从根本上出现了偏差,不以培养人才为己任,而是盲目追求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价值;不着眼于如何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优质的环境和服务这些“里子”,而是盲目的追求就业率、考研率、排名这些“面子”。不从根本上扭转这个理念,“双一流”建设只能是空中楼阁。

二、注重课程内涵建设。

传统的照本宣科无法满足知识创新的需求。大学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能忽略其服务主体——学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必须注重以学生为本。

1.注重创新思维的渗透。科研意识、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专门的课程来培养,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地渗透感染。在课程设置时,应有意识的加入本学科的前沿内容,加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其他学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探究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出现“课堂”不如“百度”的现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他们通过建设语言实践中心,让学生和外教充分互动,把原来上课积极性不高的“老大难”——公共外语课,变成了全校难求一座的热门课。

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是促进知识向能力和素质转化的有效途径。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案例、实验或解决实际问题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3.注重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当今世界交流日趋紧密,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课程设置时,要结合“双一流”建设,从制度上将对外交流和课程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臂助。

4.注重选择性课程的设置。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加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体验。课程设置应避免科目过死过少,可以设立多元的选修方案,让学生结合兴趣选修课程,同时在配套制度做出相应的改进。北京大学鼓励新闻传播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辅修经济、管理的课程,尝试在学位授予时授予双学位。

5.注重课程建设的全局性。人才培养要充分考虑连续培养的可行性。课程设置要减少学生时间上的重复和浪费。比如,在本硕连续培养时,通盘考虑减少学生在本科、硕士期间重复的公共课设置,减少学生在本科就业和学士学位论文环节的精力浪费。复旦大学在这方面正做出积极尝试。

三、改進评价方式。

传统的课程评价,主要通过听课方式实现。但是仅凭一两个老师听一两节课来评价一门课程是不合适的,更不能将课程评价等同于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忽略学生体验的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支撑条件的评价、课程对培养目标支撑作用的评价。一个学科有重点实验室和知名教授不算什么,关键要看学生进过多少次重点实验室、看知名教授给学生上过多少课。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培养工程硕士时尝试引入工程教育认证,是一个可以借鉴的做法。

“双一流”建设,离不开一流的课程建设。推进课程建设,应该面向学生主体,引导校师生参与;在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的同时,也要着力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切实把创新创业的思想和理念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有权.“双一流”建设视域中的研究生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8):1-5.

[2]张燕光.应用型大学实践性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与思考[J].教育界,2010(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一流课程建设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