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茧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途径思考*

2017-03-22岳金霞

关键词:信息茧房茧房群体

岳金霞,李 佳

(中国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山东青岛266580)

“信息茧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途径思考*

岳金霞,李 佳

(中国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山东青岛26658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悄然进入了“微时代”,它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与此同时,一些人也不由自主地进入了自己构筑的“信息茧房”之中,这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信息茧房”的特征主要包括信息空间的封闭性、信息获取的片面性以及信息格局的割据性。“信息茧房”易导致大学生个体出现思维定势、群体间出现观念极化,以及大学生的片面发展等危害。文章针对“信息茧房”的危害,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课堂”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帮助大学生“破茧而出”,实现全面发展。

“信息茧房”;思想政治教育;“三个课堂”;应对途径

高校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快捷。从最初的公共信息平台到论坛、到博客,直至当前最流行的“微”通讯工具,如:微博、微信、微视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迎合了青年学生个性化的信息消费理念和碎片化的时间消费习惯,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潜在的影响甚至威胁。一些学生越来越沉迷于自己的信息空间并自得其乐,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浏览各自所在的聊天群、讨论组、订阅号等个性化信息,忽略了对公共领域社会性内容的关注,缺少了人际间面对面的言语沟通与思维碰撞,这对于高校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的实现十分不利[1]。

一、“信息茧房”的提出

(一)“信息茧房”的概念

在互联网早期,麻省理工学院的传媒与科技专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就预言了“The Daily Me(我的日报)”的出现,一个完全个人化的报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挑选我们喜欢的主题。2006年,奥巴马总统的法律顾问、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R·桑斯坦(Cass Sunstein)就这一观点在他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了“信息茧房”这一概念。他认为,“这对于我们中的某些人而言,The Daily Me是一个真正的机会,也是风险,有时会对商业和民主带来不幸的结果。核心问题涉及信息茧房(information cocoons):我们只听我们选择的东西和愉悦我们的东西的通讯领域”[2]8。“信息茧房”无疑是一种形象化的比拟,它呈现出一种信息时代下人们的生存状态,透过这个概念,我们能够想象出一幅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画面。当前,“信息茧房”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常态,而这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与微时代的到来不无联系。因为人们无法涉及和关注各个领域,并且人们的注意力也是相对有限的,与此同时,互联网开发商在利益的驱动下,又开发了筛选和推送等功能,根据人们的喜好推送相似的内容和信息,所以人们更容易为自己打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个人日报”。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现象也逐渐凸显,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正享受着互联网络带来的各种即时服务。

(二)“信息茧房”的特征

1.信息空间的封闭性

封闭性是“信息茧房”的首要特征。在语言学里,“封闭性”是指在通常情况下,无法增加新条目进入其中的词性,并且这类词性通常只含有较少数量的条目[3]。对于信息茧房而言,可以理解为人们关注的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固有的那部分,而其他不同的内容和观点等无法进入到自己的关注领域。如根据性别的差异,高校大学生中男生更容易关注体育方面的内容,而女生则更多关注娱乐、购物等方面的信息,彼此之间没有交集,且关注领域之外的内容则是与之隔绝的。

2.信息获取的片面性

信息的片面性是相对于全面性而言的,指在封闭的“信息茧房”中,人们在关注自己所选择的信息时,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了解局部,而忽视了全局,只看到矛盾的一方而看不到矛盾的另一方,不能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事物,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更容易使普通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正如凯斯·R·桑斯坦所说:“如果政治组织的成员——或国家领导人——生活在茧房里,他们就不可能考虑周全,因为他们自己的先入之见将逐渐根深蒂固。一些国家就由于这个原因走向灾难。”[2]91

3.信息格局的割据性

信息格局的割据性是信息空间封闭性和信息获取片面性的直接结果,这也是“信息茧房”最突出的特征。最终形成了群体之间、观念之间彼此独立、分割的局面。“割据”原意指的是地理上的各个国家为争夺地盘而划分的各自的势力范围。而在信息领域内,“信息割据”是指这样一种现象:“‘观念市场’被分割成无数领域,从而使不同观念之间产生隔阂;‘观念市场’的各个领地——仿佛分成几何学中的图形——趋向于分别独立发展并再次分割,如此循环往复,不同领域之间缺乏信息的有效交流与竞争,而单个领域内部的舆论则趋向片面和偏激。这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信息传播的显著特征。”[4]

二、“信息茧房”对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大学生提出的本质要求,而“信息茧房”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制约了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信息茧房”易促使大学生个体形成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即对于某一问题的思考会受到自己先前知识和经验不自觉影响的现象。对处于“信息茧房”中的大学生来说,极易形成思维定势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信息空间的封闭性,人们选择的大多是与自己观点和看法一致的信息领域,导致了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的机会大大减少。二是由于受个体心理的影响,信息获取狭窄片面,导致个体对事物认知和理解上出现偏差。认知心理学认为: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势必要根据个人的需要和意愿而有所选择、侧重,甚至有所曲解,以便使所接受的信息同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思维方式尽量协调一致[5]。处于“信息茧房”中的大学生,其思维活动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思维空间,造成了思维活动的封闭性,扼杀了思维创新活力,不利于发散思维或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理应具有创新能力,他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6]。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又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因此打破“信息茧房”势在必行。

(二)“信息茧房”易导致大学生群体出现观念极化

群体观念极化是指在某群体中对某一问题的决定在协商之后,最终结论不是选取的折中观点而是比讨论之前的每个人的决定更极端、更片面。“信息茧房”对于形成群体观念极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影响:一方面是群体信息影响。即在“信息茧房”中,假如某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对某一错误观点在一开始就持赞同意见,由于“信息茧房”中信息获取的片面性和人们的从众心理,协商讨论后的结论更多的是与初始观点一致,这就出现了多人甚至群体的观点极化。另一方面是舆论压力。即如果在“信息茧房”中有极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存在的话,某些人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为了遵从权威的观点,即使他们认为群体成员在犯错误,也会为了避免不悦而沉默或盲目跟风。这时一旦“意见领袖”得到其他人的认同之后会更加确信自己是正确的,这样极容易误导群体,导致协商失败甚至给社会国家带来危害。

对于大学生来说,“信息茧房”所导致的群体观念极化,影响了他们独立理性地思考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典型的事例如“钓鱼岛事件”就暴露出大学生群体观念极化的危害,导致部分群体上街游行示威,出现了打砸事件,不仅对国家造成了损失,而且也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在网络社会中,群体观念极化很容易导致群体成员态度偏激、言辞激烈,对敌对意见进行肆意攻击,甚至谩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网络舆论暴力”,使不同观点的人沉默甚至退出讨论。

(三)“信息茧房”最终造成大学生片面发展

“信息茧房”使一些大学生个体观点因循守旧,导致大学生群体发生言论暴力和非理性行为。这些影响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不能与时俱进,很难适应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甚至被社会所淘汰。另一方面,使得大学生不能与外界信息很好地进行有效沟通,导致大学生自身的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人的片面发展的结果就成为学界曾经比喻成的“半人”或“单向度的人”。其中,“半人”就是指学习知识片面、人格发展不够健全的人。例如“茧房”中的一些理科生只关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而忽视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只会按部就班、机械化地劳动、套用公式,这不利于其以后灵活、辩证地去思考事物、认识事物,也会让其缺少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不利于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有的文科生只关注文学、艺术方面的信息而忽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这也不利于其理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单向度的人”是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提出的,他指出,生活在正常社会中的人应该有两个“向度”或“维度”,即肯定社会现实与现实社会保持一致的向度和否定、批判、超越现实的向度。而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即发达工业社会已蜕变成了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内心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因而这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使其中生活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7]。同样地,“信息茧房”导致的定势思维和群体观念极化,使得身处其中的人们也容易出现在舆论压力的情况下压制人的否定、批判思想,迫使人们顺从群体观念,使人们单朝同一方向发展,成为“单向度的人”,导致了人的片面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信息茧房”的途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积极改变人的思想与行为的教育实践活动,它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管理、服务为抓手、以引导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时刻从思想上、政治上、心理上关注着大学生的发展动态。微时代“信息茧房”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思维创新、独立思考和全面发展。针对这一现象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切实发挥三类课堂的教育作用,即教学课堂、实践课堂和网络课堂,实现教育信息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环境下微传播的有机融合[8],帮助大学生“破茧而出”。

(一)以第一课堂为主导,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

破解信息茧房效应,需要内外联合,但归根结底内因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大学生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当前应进一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首先,从认知层面帮助大学生了解“信息茧房”的含义与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调查的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否身陷“茧房”当中,从而引发大学生对自身信息生存状态的理性反思。其次,从价值判断层面帮助大学生辨别“信息茧房”的良莠。教师可以在第一课堂通过互动式教学,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展开讨论,或者以“信息茧房”为辩题,在学生之间开展辩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信息茧房的认识和理解。最后,从观念确立层面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提升信息素养。教师可在教学中列举现实事件,使大学生能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茧房”的危害,例如前文所提到的“信息茧房”导致“单向度”的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出现,大学生群体极化思想带来的打砸事件等典型案例,使大学生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观念错误,改变自己获取信息的方式,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二)以实践课堂为依托,帮助大学生走出“信息茧房”

通过第一课堂的讲解和讨论,一方面,使受教育者从理论上了解了“信息茧房”;另一方面,使教育者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找到实践教育的突破口,更具有针对性地为实践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实践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将理论认知转化成行为指导的有益桥梁。当前,高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的积极引领作用,因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与大学生接触更为紧密,更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积极走出课堂、深入实践,打破自己所处的“信息茧房”模式。

一方面,辅导员应积极组织校园中的实践教育活动,加强校内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例如:从科学技术层面,多举办学术科技类活动,包括科技竞赛、学术讲座、科研项目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等,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能够获得不同的思想启示,从各个方面来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展自己的专业范围和专业领域,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人文社科层面,多举办主题教育类活动,包括传统文化论坛、读书月、传媒文化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通过交流展示,使学生各抒己见、各展其长,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辅导员应积极带领并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适时参与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参观体验、企业实习等,了解社会现实,从现实生活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相联系,走出自己的“信息乌托邦”。

(三)以网络课堂为阵地,打破师生及生生间信息壁垒

网络已经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信息茧房”在网络中产生,也同样需要借助网络这柄双刃剑来刺破。当前高校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改善大学生所处的网络环境,培养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领袖,积极用主流文化去攻占网络阵地,突破师生间以及大学生之间的信息壁垒。

一方面是要注重校园网络课堂建设。其一,加强“慕课”建设,即开发在线课程模式。加强各大高校之间的合作,广泛吸纳各学科专家学者的讲座,再根据本学校特色专业设置,集世界各校之精华视频,开设相关网络课程。教育者要在网络课堂中进行相关引导,利用翻转课堂[9]教学模式,使大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相关网络课程,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其二,建立分类讨论区,加强不同观点的网络推送。通过网络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加大学生的信息接收量,也使学生能够接受到各种不同观点。同时,改变信息推送模式,通过对学生在线学习搜索内容动态的分析,既推送与其相似的观点,又推送与之相关的不同观点,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思考辨析能力。

另一方面是要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首先,加强传统主流媒介的主导作用。学校应使学生与本校自主设置的传统主流媒介的相关网站或微信平台相关联。这种绑定推送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学校的综合资讯,而且可以使学生更经常性地接触主流权威媒体的客观评价和良性信息环境。其次,加强网络监控,屏蔽一些不良信息网站。例如:当前很多娱乐视频排行榜,仅仅为了娱乐而娱乐,一些内容不乏低俗、粗制滥造的成分,学生浏览这些网页只是浪费时间,起不到任何积极向上的休闲娱乐作用。最后,加强校园网络管理队伍建设。积极培养网络技术高素质人才,优化网络环境,突破“信息茧房”的技术瓶颈,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1]全晓松,陈永华,徐小华.高校新媒体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9-93.

[2]凯斯·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维基百科:封闭词类[EB/OL].(2015-04-29)[2015-10-31].http://zh.wikipedia.org/wiki/.

[4]郭秋萍,任红娟.信息空间巴尔干化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2(3):331-335.

[5]沈苏儒.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106-108.

[6]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 OL].(2013-05-04)[2015-12-2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7]廖和平,陈燕.“单向度的人”是何以成为现实的——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的解读[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1):1-5.

[8]史向军,张琼.“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72-75.

[9]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Information Cocoons”and the Solu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YUE Jinxia,LI Jia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 Department,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80,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our country has entered the“Micro age”gradually.It has changed the human society deeply,which include the way of production,communication,and thinking.At the same time,it makes the people enter their own“information cocoons”.Information cocoons have an undeniable influence on the college studen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cocoons mainly include the closed information space,one-side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and fragmented information pattern.It’s easy to cause the college students mind-set and polarized concept between groups and one-sided development.According to the harm of“information cocoons”,the paper forth relevant suggestions from three classroo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out of coons and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cocoon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ree classrooms;solutions

G641

:A

:1673-8268(2017)01-0079-04

10.3969/j.issn.1673-8268.2017.01.013

(编辑:段明琰)

2016-02-29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JI5ZC03)

岳金霞(1976-),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副教授,法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信息茧房茧房群体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织就信息茧房的人,或许就是你自己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微时代大学生“信息茧房”效应干预
社交媒体时代下新闻产需变化刍议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
“信息茧房”禁锢了我们的双眼(观察家)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