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着力点*
2017-03-22韩杰,赵浚,2
韩 杰,赵 浚,2
(1.吉林工商学院,吉林长春130507;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
“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着力点*
韩 杰1,赵 浚1,2
(1.吉林工商学院,吉林长春130507;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生命线。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效传播、发挥教育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课题。“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既要防止过于强调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而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又要避免因缺少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这需要从三点着力:形成互联网跨界创新思维理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关注互联网受众主体能动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价值;打造互联网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从而实现“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美融合。
“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着引领方向、扶正祛邪之“道”,也作为教化育人、治国理政之“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承载着国家与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与传播方式的创新和选择密切相关。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传播性教育。在数字化、信息化和移动化的传播新格局下,以政府宣教、官方传达为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式已难以吸引受众。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以加强高校网络等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凸显了互联网传播的重要性。互联网已经成为受众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资源的主渠道。
“互联网+”的新技术呈现出破界性、双向性、海量性、多媒体与超文本等新特征,从而打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时空限制,建立传受一体的交互模式,发挥高效快捷的搜索功能,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技术支撑,进而实现“用人类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2]的目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化互联网思维,促进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示精神,新形式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要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以“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维为契机,实施“融媒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战略,提升受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的接受度,完成从单向、孤立、平面的宣传报道,转向互动、多元、立体的崭新传播模式。
对于“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一,“互联网+”是指“互联网思维+”,即形成的一种互联网思维;其二,“互联网+”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利用互联网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和作用;其三,“互联网+”是指“意识形态生态+”,即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传播生态和网络教育生态。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更好地契合“互联网+”的新特征,真正实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上传播流行起来”?既要防止过于强调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而忽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又要避免因缺少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而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具体而言,亟需关注三方面的着力点。
一、形成互联网跨界创新思维理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
“互联网+”应用范式加速了当代世界的变化,造就了一个传播型社会,这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传统互联网的传播观念和传播方法论。“互联网+”将以互联网的规则、精神和价值,重新构建互联网与一切客观事物的关系格局,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官方新闻媒体发声为主的传统传播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强化了传播效果。
其一,“互联网+”重塑传播观念。互联网思维强调“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支持下,利用互联网的规则和机会来创新”,“改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物与物之间关系的规律和方法”[3]。由此可以反映一个事实: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的行为规律都发生了深刻而明显的变化。如何真正理解、认知由于互联网思维改变所引发的传统传播规律和方式的变革,关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们树立一种互联网思维传播观念,主动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分析国内外用户的需求和特点,敢于打破传统传播链条和传播形式,以创新、跨界的视野为用户提供多样化体验;树立数据思维,从“海量”数据中精确筛选价值信息,整合优质信息资源,创新网络信息采编模式,实现信息资源在数量、时间、空间上的科学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决定了信息传播的影响力,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互联网意识形态控制力和引导力的关键。
其二,“互联网+”创新传播手段。“互联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实现好网络化传播的引擎,也成为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创新的关键之举。首先,“互联网+”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导向的正确性。“互联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所传播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立场观点的正确性是基本要件,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成败。其次,“互联网+”要找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受众点。意识形态的教育和传播,务实是第一原则,要能够以大众口味为信息创新点,以期达到由“众口难调”转变为“众人皆捧”的目的。最后,“互联网+”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品传播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应强化市场意识、融合意识、用户意识,精选选题,融合资源,打磨精品,做到产品有深度、有广度,形成社会各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合力。
其三,“互联网+”重构传播格局。“互联网+”的时代气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式传播格局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契机。首先,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理念的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的“我传你受”关系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开放、平等、共享的去中心化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理念从政府主流媒体的单一渠道传播转变为多向互动传播,从后期媒体发布转变为实时传播,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硬性传播转变为迎合受众接受心理的内容多样化传播。其次,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全过程的重构。互联网的发展转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生产的全链条,重构了资源的结构和风格,以及受众的习惯和心理。最后,互联网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产业形态。一是传播服务的大数据应用。大数据的应用直接解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类资源精准投放的问题。针对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龄等各类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产品服务,强化受众黏度。二是传播资源的泛社交化。互联网基于网络新型社会关系所形成的网络社群日趋明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圈层化和社交化越发突出,完全改变了传统意识形态简单宣传的传播形态。
二、关注互联网受众主体能动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价值
“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在于强化了开放环境中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积极意义,以互联网思维充分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精神,发掘受众的主体性,而不是以传统的行政思维主导用户需求,从而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实际生态中以文化人的最大效度,不断增强互联网主体黏度[4]。
(一)以人为本:明确“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意义
尊重人性是“互联网+”的根本精神,互联网力量之强大源于人的创造性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满足主体的精神需要,而互联网是主体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方法之所需。所以,“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逻辑是基于人的本质需求,规避了传统价值观教育传播手段的单一生硬,彰显了互联网理念促进主体全面发展的网络德育价值。
一是互联网个体传播格局使价值观引领成为人之所需。“互联网+”打破了以机构为单位的传统传播格局,以个体为单位的社会传播格局促进了人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与拓展,价值观引领也随即成为网络主体的迫切所需。当前一些网络“大V”将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互联网上,“肆无忌惮”的个人“思想发声”扰乱了网络的清新空气,尤其是对作为网络主力军的青年群体极具诱导性和干扰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应担当起网络价值观引领的作用,满足网络主体明辨是非、澄清真相、扶正祛邪的迫切精神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充分利用网络格局变化特点,激活个体敢于发声、勇于辩驳的主体意识,引导个体运用互联网手段主动进行资源配置和功能整合,使每一个网络主体不仅是受众,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源的分享者和传播者,促进网络主体主动正确“发声”,自觉担当起“网络清道夫”的角色,营造“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精神的浓厚氛围,还给属于互联网的“碧水蓝天”。
二是互联网技术兴起使教育方法的创新成为人之所需。“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维,使互联网从一种传播工具演变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性力量,使个体获取信息的渠道由传统依赖转变为主动建构,进而表现出强烈的实践体验需求,这也是“互联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技术的创新独到之处。以虚拟体验平台为例,移动互联网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体验,实现“理趣”的多样化手段。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虚拟主题公园、主题展览、主题游戏等虚拟空间平台,积极调动网络主体的多种感官能动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内涵转化为身临其境的虚拟体验平台,为网络主体适配各种场景服务,让网络主体在参与互动、游戏娱乐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并感受互联网技术的无限魅力。这种足不出户的虚拟体验支持网络主体日常使用的移动客户端,使网络主体潜移默化地获得更多的价值观体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和传播效果。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呈现出混合式传播方式,依托新技术创新形式,发展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
(二)以文化人:突显“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目的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具有了资源聚合、实践体验、社交分享等“融媒体”传播特点。但是,无论何种传播形态,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始终要以化人和育人为根本目标,培养人们能够自觉自律地接受、认同和践行主流意识形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互联网传播主阵地,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知止”作用在互联网中的功能拓展和教育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思想精髓。“文”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哲思,“化”就是要对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邃思想文化内涵来“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在育心、育德、育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挖掘潜能并加以实现,使之在观念、心理、行为上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认同,找寻到自身安身立命的价值根本,从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类灵魂”的教育作用[5]。
所以,互联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紧紧抓住以文化人的根本精神,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之人文精神的充分彰显。以互联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理解“以文化人”的深层次内涵有两个维度:一是以圣人之精神和情操作为“文”,以互联网观念更好地完成“文明的教育化”过程,塑造文明化的社会人。二是以人的社会需要为“文”的教育内容,以互联网观念更好地完成“教育的文明化”过程,塑造教育化的社会人。前者重点在于作为主体的人去学习,而后者更多强调作为主体的人去参悟,二者合一说明“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是一个外在输送与内在生成的学思统一过程。
人既是“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对象和主体,也是“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目的,实现以文化人是“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价值旨归。从本质上讲,“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核心要义就是解答“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坚守以文化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本精神的问题。所以,“互联网+”不能使人成为网络的奴隶,而是要让互联网为人所用;人主动运用互联网的过程,就是自觉接受和践行以文化人的过程。简言之,“互联网+”不是让人去逞能,而是让人能够更好地完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文化涵养与文化修行。
三、打造互联网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互联网+”重新构成了一个网络生态系统。如果将移动互联网比作一个圆环,网络用户的网络行为则形成了一个闭环。在互联网生态圈中,网络用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黏度将被记录下来,点击次数、搜索内容、使用群体等数据细节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全貌,从而有利于打造互联网意识形态生态圈,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6]。
(一)以权威信息平台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力
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扁平化等特性将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生态系统,网络用户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机会将不断增多,各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自媒体也将层出不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在互联网中绽放出强劲的生命力。然而,互联网积极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非主流意识形态信息,浑水摸鱼、混淆视听,甚至泛滥成灾,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虽然互联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海量的信息内容和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但传播的生命力仍旧主要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的含金量,优质上乘的信息资源才能最大程度地达到传播的预期目的,这就需要打造权威信息平台。
一是汇聚一批学术界专家和党报资深评论员,加强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技术学等不同专业专家之间的沟通联系,发挥各自专业所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计不同板块,打造一批经得住公众评论检验的精品栏目,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内容权威真实、鲜活可信。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字、音频、视频、图片、3D动漫等多种信息资源相互结合,将生硬刻板、抽象乏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多媒体信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形象自然、亲切直观地表现出来,提升网络用户的使用频度和受教育效果。三是依托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挖掘呈现出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和关注焦点,根据不同目标人群来“量身定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服务。如针对少数民族地域,应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用户的喜好和需求,为其提供有侧重性的主题信息网络宣传资源,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四是在发生突发事件形成网络舆论时,要及时有效地组织权威发言人第一时间权威发声,不仅要客观、真实、全面地呈现事态全貌,而且要能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进行事件的分析解读,向公众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引导网络意识形态舆论走向,消除人们的错误认知,解疑释惑,稳定人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成为一个有公信力、值得信赖的权威网络信息品牌。
(二)以中国文化自信发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强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凝结,不仅是立足于中国的文化资源,而且也是全人类的宝贵思想文化。“互联网+”的双向互动性,使网络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用者和生产者。“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将逐渐成为网络主体的新常态,这种社交化生态环境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输出”的广度和效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将向世界表达中国文化自信的最强音。
一是发出中国声音,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科学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其根本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具有时代价值和中国特色,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紧密相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向世界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气魄与使命。“互联网+”时代要发出中国声音,传播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应把握两点原则:其一,需求分析,强化传播精准性。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充分分析世界各国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知程度,掌握世界人民的文化需求和价值诉求,以便在国际交流和传播过程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文化传播不流于形式、不落俗套、不成为口号。其二,详细阐释,解答理论困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解释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要将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精细化、明确化,做到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使世界人民能够理解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和制度,发出中国最强音,展现中国软实力。
二是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对外文化宣传方式。国际社会对“中国奇迹”有着浓厚兴趣,在研究、破解“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过程中,“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唱衰”中国的论调也不绝于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需要以强烈的文化自信,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底色和底气。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首先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要以中国梦为主线,联结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三点一线”。具体来讲,要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底蕴;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独特的民族气节和精神标识;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独特的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讲好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治国理念。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要创新对外文化宣传方式。“互联网+”时代使互联网技术和功能更加强大,中国应抓住机会,大力开发和推广数字化技术,优化网络信息采编、制作线上精品栏目、打造网络精品课程,加大与国外媒体的信息资源互动合作,完善传播渠道,加快“中国故事”以艺术作品、记录讲述、教学课程等多种形式“走出去”,以适应世界不同受众群体需要,把中国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让中国声音越来越响亮。
[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15(Z1):6.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5.
[3]陈华栋.互联网思维模式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8):117.
[4]黄明理,吕雪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创新及时代意义再认识[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10.
[5]李宏斌,杨亮才.文化哲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303.
[6]符明秋,李佳.新常态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创新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8.
Focus Point of Spread by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Era of“Internet Plus”
HAN Jie1,ZHAO Jun1,2
(1.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Changchun 130507,China; 2.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The core value of socialism include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and it is the lifelin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ology.With the rise of“Internet Plus”Era,how to effectively spread and exert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a new task and a new task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t is not only to prevent excessive emphasis on the Internet’s powerful functions and ignore 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but also to avoid the lack of real Internet thinking and the weakening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results for the spread of“Internet plus”take in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This needs to focus on three points,which is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cross-border innovation thinking,the enhancement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results;attention to the active role of the Internet audiences;strengthening of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We also need to build the Internet ideological environment,and to play a leading rol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so as to realize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of“Internet plus”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ternet Plus;socialist core values;transmission
G416
:A
:1673-8268(2017)01-0007-05
10.3969/j.issn.1673-8268.2017.01.002
(编辑:蔡秀娟)
2016-09-10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一般课题:慕课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研究与实践(吉教[2015]4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联动机制研究(16CKS042)
韩 杰(1965-),女,吉林长春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赵 浚(1987-),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思政部讲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