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香江茗苑茶旅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2017-03-22杨林海刘安兴叶维沁
杨林海,刘安兴,叶维沁
(1.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福建 武夷山354300;2.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党委,福建 武夷山354300)
武夷山香江茗苑茶旅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杨林海1,刘安兴1,叶维沁2
(1.武夷山香江茶业有限公司,福建 武夷山354300;2.武夷山茶业同业公会党委,福建 武夷山354300)
分别从武夷山香江茗苑的优势与定位、创新做法与特色、运行中的思路等三方面总结了香江茗苑近年来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经验和实践。
武夷山;香江茶苑;茶旅融合;实践
有着2000余年历史的武夷茶,始于商周,兴于唐宋,经过数百年的历史传承和工艺变革,于清初时诞生了工艺独步天下的武夷岩茶,从采摘、晒青、做青、揉捻、焙火、挑拣、复火等诸多环节都有独到之处,亲身去体验工匠们不断传承的制茶工艺,可以说是种很好的亲和自然、寓教于乐的旅游研学产品。本文总结了香江茗苑近年来以茶带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经验和实践,供参考,同时期盼茶界同行指正。
1 优势与定位
武夷山作为5A级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到武夷山走访名山名茶,领略儒释道三家合一的意境;夜间观看“印象大红袍”演出,体验武夷山丰富的茶文化内涵,旅游业在茶文化的传承和宣传上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当地企业在政府茶旅融合产业扶持政策的带动下,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各种不同的路径。香江茗苑就是当地企业走茶旅融合发展的一块试验田,守着做规矩武夷茶的理念及企业对武夷茶文化厚重历史的理解,通过园区的呈现,从2016年11月正式开业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以上,创造旅游收入200余万元。
香江茗苑主要定位为武夷茶文化博览馆,“一日看尽武夷茶”。茗苑在走访中国茶博物馆、漳州天福茶博园、黄山谢裕大茶博物馆等几个有代表性的茶文化博物馆之后,针对大而化之的景区普遍难以做到有特色的弊病,采取以手工体验为突出卖点吸引消费者;通过融汇武夷山水、历史人文之美,结合丰富的手工制茶体验,从而突出“武夷山水一壶茶”的精致和独特之处。
2 创新做法与特色
2.1 旅游运营
一是整合各方资源,分别和四家旅行社强强联手,主推武夷山茶文化之旅,其中最主要的景区和游览观光路线就是香江茗苑,同时在产品设计上突出品牌特色和差异化。在香江茗苑不仅可以欣赏到融汇山水的园林景观、观赏和体验到宋代的斗茶仪式、品尝到正宗的武夷岩茶和分享手工制茶的乐趣,还可以一起“喊山”祭拜茶神等等,丰富多彩的特色项目,使得茶苑能与旅行社紧密配合,让到武夷山游客有美好的体验。
二是在景区搭配的旅游周边产品和茶产品上下功夫,推出十二名丛、四大名丛、武夷茶画、随行等十几款适合旅游市场大众化消费的产品,分别在旅游购物、文化体验、高端研学及会展、团购等领域都有合适的产品包供游客选购,使得景区不再依赖门票收入。
2.2 旅游产品开发
我们深知,武夷山茶旅融合发展思路,是对产业升级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实践,为了打好茶旅这张牌,茗苑从景区规划上就树立精品意识,由旅游部和企划部一起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工作,并邀请了当地有关部门给予指导,一起将公司企业文化及武夷山自然山水、人文名胜与茶文化进行加工,分别在茗苑主要的四个展馆进行呈现,做到了趣味性和丰富性的结合。2016年11月,茗苑通过了福建省旅游局组织的4A级景区验收,是福建省第一家以武夷岩茶体验旅游为主题的特色景区。
2.3 活动策划和宣传
一是因势利导,紧扣武夷山武夷岩茶大红袍宣传主题。茗苑参与了历次武夷山茶叶局组织的大红袍推介活动,和武夷山当地多个知名品牌联动造势,武夷岩茶、曦瓜大红袍香飘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香江茗苑景区推介海内外多个展会,并且代表中国茶在哈萨克斯坦世博会和厦门金砖领导人峰会亮相。
二是加强“香江茗苑”旅游品牌的推介。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打磨好景区的软硬件之后,更重要的如何将景区的品牌传播开来。茗苑一方面要做好内部旅游服务,务必让到景区的游客觉得物超所值;另一方面走出去,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广泛宣传,尤其是利用微信社交媒体,采用事件营销极速扩散的手法,引爆朋友圈,快速将景区的活动信息和消费者交流,提升消费者的参与感。如武夷山市首届互联网斗茶赛,在香江茗苑分赛点召开,现场有数百人参与品鉴2017年新茶,场景热烈感人,让在现场的游客不虚此行,结合赛事活动的自媒体宣传,费用不高,效果极好,值得行业同仁借鉴。
3 运营中主要思路
3.1 让传统技艺根留茗苑,融入生活理念
在中国国力上升的大背景下,消费市场升级是未来二十年最重要的商业事件,围绕着消费升级,现代人旅游出行也从景区观光到度假休闲再到兴趣研学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将旅游视为休闲活动,而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香江茗苑作为打造的茶旅景区,在旅游运营上主要在自己的优势上做文章。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是一门瑰宝,不止是一种手工艺,也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的体现,景区呈现的全部是原始的武夷岩茶制作方法,没有去做过度的包装和美化,真正做到了游人融于景区,融入生活。当地的茶友摆茶席举办“无我茶会”,邀请路人参加;身着茶艺师服装的讲解员有序讲解整条茶旅游览路线,既不会去干涉常规茶叶生产,同时也不会制止爱茶友人的交流。
3.2 全方位展示传统工艺,传承工匠精神
自从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学做茶成为一些年轻人追逐梦想的一种尝试,凭着老茶师们的毫无保留的传授,茗苑吸引了一大批文化素养较高的90后加入团队,在老工匠的带领下努力传承着历久弥新的武夷岩茶传统工艺。这些新生代也为武夷岩茶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他们喜欢尝试用更新的视角来呈现传统工艺,进行各种拼配实验,追求更独特的口感,也喜欢在外包装上做更新颖的创新,如制作品牌文化特色为主题的文化周边如茶道工具、手机配饰和钥匙扣,这些产品小巧精致,价格相对便宜,同时彰显年轻人的个性,销售十分火爆,起到了很好的景区宣传效果。在茗苑炭焙间外,7到10月旅游旺季,每天有1000多人到访,观看武夷岩茶手工制茶技艺,制茶师们耐心地向游客介绍每一道工序,同时手把手教游客做茶,“抓住每一个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武夷岩茶的独特之处”,全方位展示武夷岩茶的传统工艺。
3.3 紧扣茶旅研学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多元化、生活化
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除了休闲放松,也希望能够学到一些东西,特别是家长们带孩子出来希望能寓教于乐,给予孩子见识和成长,茗苑在景区运营思考最多的是如何满足游客们的探究和体验需求,发掘参与者家庭之间、亲友、师生之间一起动手的价值体验,为此专门设计了需要协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具有一定难度的体验项目,如组织上山采摘茶青、手工摇青、茶道教学、茶席设计和泡茶、审评比赛等,参与者特别是孩子们既锻炼了体魄和胆识,也提升了审美和创造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Practice and Thinking of Wuyishan Xiangjiang Mingyuan Tea and Tourist
YANG Lin-hai1,LIU Xing-an1,YE Wei-qin2
(1 Wuyishan Xiangjiang Tea Industry Co.,Ltd, Wuyishan 354300, China; 2 Wuyishan Tea Association Party Committee, Wuyishan 354300,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tea and tourism in tea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the advantages and orientation of Xiangjiang Mingyuan in Wuyi Mountain, the innovative practic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unning ideas.
Wuyishan, Xiangjiang Tea House, Tea and tourism, Pratice
S571.1
A
1009-525X(2017)03-62-64
2017-08-04
2017-08-17
杨林海(1983-),男,福建武夷山人,主要从事茶叶加工及质量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