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茶自动化清洁化加工技术示范研究

2017-10-10赖榕辉杜起洪苏水标

茶叶通讯 2017年3期
关键词:鲜叶绿茶生产线

赖榕辉,杜起洪*,邹 伟,刘 钊,苏水标,张 宝,苏 靖

(1.三明市茶叶技术推广站,福建 三明 365000;2.福建省苏福茶业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300)

绿茶自动化清洁化加工技术示范研究

赖榕辉1,杜起洪1*,邹 伟2,刘 钊1,苏水标2,张 宝2,苏 靖2

(1.三明市茶叶技术推广站,福建 三明 365000;2.福建省苏福茶业有限公司,福建 三明 365300)

针对绿茶传统单机加工的生产效率和茶叶生产清洁化问题,本研究依托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对绿茶自动化加工中各环节的技术参数进行过程调控,总结出绿茶自动化生产的技术规程。

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清洁化加工

绿茶加工分为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传统单机加工方式生产过程中在制品需要上下装卸转机,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较大,且产品质量不稳定,自动化和清洁化程度低,不利于规模化生产[1-3]。因此,研究绿茶加工的自动化、清洁化、连续化生产技术,对提高品质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升级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依托三明市清流县苏福茶业引进的红绿茶兼用自动化生产线,对绿茶自动化加工中各环节的技术参数进行过程调控,并对生产加工的产品质量进行感官审评,总结出绿茶自动化生产的技术规程,旨在为绿茶自动化加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1 绿茶自动化连续生产加工工艺和配套设备

1.1 绿茶自动化生产加工工艺

鲜叶处理(分级)→摊青(萎凋)→杀青→摊凉回软→初揉→解块→复揉→解块→初烘→摊凉→滚炒整形→复烘→成品。

1.2 绿茶自动化连续生产配套加工设备

苏福茶业日加工能力2500 kg绿茶的自动化连续生产线成套设备由长沙湘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共有23个组件的91台设备组成,详见表1。

表1 绿茶自动化连续加工生产线配套设备Table 1 Green tea automation continuous processing production line supporting equipment

2 绿茶自动化连续加工工艺和技术研究

2.1 研究材料与方法

选用福云6号的机采鲜叶为自动化加工绿茶的原料,春茶为一级鲜叶原料,夏茶、秋茶为三级鲜叶原料。在总结2015年自动化连续化加工生产的基础上,2016年对自动化加工中各环节的技术参数进一步修正、调整和优化,在春、夏、秋茶加工中各选择一批进行全程跟踪记录,期间根据在制品的变化情况适度修正有关参数,并进行品质比较分析。

2.2 不同季节自动化加工绿茶的技术参数

2016年,全程跟踪春、夏、秋茶各一批绿茶自动化加工生产,记录控制各生产环节的有关技术参数,详见表2。

2.3 绿茶自动化连续加工生产产品品质分析

2016年,对跟踪的绿茶自动化加工的春、夏、秋的三批绿茶进行感官审评,审评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绿茶质量稳定,干茶质量保持了相同等级鲜叶水平,总体品质达到良好以上水平,说明机采鲜叶原料与自动化连续加工相匹配,符合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不仅在加工环节可连续自动化,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还有利于促进推广机械化采摘,发展前景较乐观。

2.4 绿茶自动化连续加工成本比较

该企业自动化加工绿茶日生产规模可达2000 kg干茶,总结2016年生产数据,计算高峰生产周期的平均成本和全年茶叶平均价格,比较自动化生产和传统的单机加工的成本及效益,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同样加工2000 kg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加工日可降少18个劳动力,按当地每个劳动力的工资标准100元/d计算,可节省劳动力成本1800元,但由于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需要较多的电能,且烘干工序中采用了生物质颗粒燃料,也提高了能耗成本,

能耗成本提高1倍多(增加3.5 元/kg),生产2000 kg干茶扣除节省的劳力成本外仍新增加工成本约5200 元。自动化生产线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品质的制优率和稳定性,其加工的绿茶品质比传统加工的提高1~2等级,特别是外形显著优于单机生产,提质增效显著,平均销售价约增加7 元/kg,新增产值达1.4 万元/2000 kg,扣除新增成本后仍提高产值0.98万元/2000 kg,有利规模化加工生产和推广机械采茶,解决劳动力紧缺问题。

表2 绿茶自动化加工生产技术参数Table 2 Green tea automatic processing production technical parameters

表3 绿茶毛茶审评结果Table 3 Tasting result of Green Maocha

表4 绿茶自动化生产加工成本核算Table 4 Green tea automation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production cost accounting

3 绿茶自动化连续加工技术规程

3.1 鲜叶处理

机采鲜叶进厂按鲜叶嫩度、匀净度、新鲜度进行定级、称重,通过鲜叶分级机筛分,分开贮放摊晾和付制,鲜叶定级标准参考表5。

表5 机采茶鲜叶质量分级参考标准Table 5 The quality grading standard of machine plucking tea leaves

3.2 鲜叶储存、摊青

3.2.1 摊放方式与厚度

不同级别、不同品种鲜叶应分别摊放,分开付制[4]。根据天气情况和茶青等级及数量调整储青与摊放方式。先用萎凋机储青摊放(萎凋)厚度4 cm,如超过萎凋机摊叶储青能力时,剩余鲜叶留储青机摊放储存,储青机摊青厚度不高于40 cm,一级以上鲜叶及雨水叶摊青厚度不高于30 cm。

3.2.2 摊青(萎凋)时间及吹风控制

摊放(萎凋)时间2~5 h,视气温、湿度和原料情况来调控萎凋吹风系统(主要调控温度和风量)。天气干燥时茶鲜叶失水较快,萎凋时间短,可间歇吹冷风;温度相对较低、空气湿度较大、失水较慢,可持续吹冷风或先吹一阵暖风再持续吹冷风。雨水青或含水量高的鲜叶萎凋时间应适当延长。

3.2.3 摊青(萎凋)程度

叶色暗绿,青气消退、叶质稍柔软。鲜叶含水率降至70±2%为宜[5]。

3.3 杀青

摊青(萎凋)叶经斜输带送至杀青机计量器,通过计量器控制杀青投叶量和匀叶流量。

3.3.1 杀青温度

三段式温控杀青机分段控制温度,按照绿茶杀青温度先高后低的原则,观察当批在制品物理状态,调整杀青温度。第一段300℃~320℃,第二段290℃~300℃,第三段280℃ ~290℃。

3.3.2 投叶量

计量器单次称量为1 kg,按140~160 kg/h匀叶流量匀速投叶,同一批次鲜叶保持不间断投叶。观察杀青适度情况,结合生产线中前后段连续性节奏调整匀叶流量。

3.3.3 杀青时间

滚筒转速24~26 r/min,杀青时间4~6 min。

3.3.4 杀青程度

杀青适度为叶色暗绿,青气消失,带有茶香;手捏叶质柔软,有粘性,嫩梗折而不断,紧握成团且有弹性,微刺手感,含水量60±2%。

3.4 摊凉回软

杀青叶经风选后输送至摊凉机回软,摊放厚度10~30 cm,回潮时间2~3 h,使杀青叶水分重新分布,叶片回软。

3.5 揉捻

通过触屏设计和控制揉捻程序的各指标参数。摊凉回软的原料经斜输至揉捻机计量器,通过计量器和分料往复平输机控制投叶量及下料,揉捻分初揉和复揉两道工序。

3.5.1 投叶量

初揉在65型揉捻机组进行。一级鲜叶投叶量49±2 kg,二级及三级鲜叶投叶量40±2 kg,复揉在55型揉捻机组进行,一级鲜叶投叶量42±2 kg,二级及三级鲜叶投叶量35±2 kg。

3.5.2 加压方式与揉桶转速

加压应掌握“轻-重-轻”原则渐进加压,揉捻结束前适当减压为轻至空压10 min左右,三级以下鲜叶出叶前只需短时轻压至空压,以免茶条回松。揉桶转速设置初揉50~55 r/min,复揉 45~50 r/min。

3.5.3 揉捻时间与揉捻程度

分两次揉,初揉 40~50 min,复揉 60~80 min,老叶可适当延长揉捻时间,相对加压重些。初揉基本成条率80%以上,揉盘有茶团出现;复揉成条率90%以上,条索可见油亮的茶汁,嫩叶条索紧卷;中老叶条索稍卷。

3.5.4 解块

初揉后通过热风解块机解块,再输送到复揉机组进行复揉;复揉后,经解块机解块后输送到烘干机下料口进行干燥作业。

3.6 干燥

干燥分初烘和复烘两道工序。

3.6.1 初烘

初烘温度120℃,时间10 min,调整匀叶器尽量使原料薄摊。按照初烘七、八成干的要求调控烘干时间和摊叶厚度。

3.6.2 摊凉

摊凉时间30~40 min,使芽叶、茎梗的水分重新分布,叶片适度回软。

3.6.3 滚炒整形

通过输送带分别送至三个滚筒炒干机,进行边滚炒边整形,并散失部分水分。滚炒时间30 min,滚筒温度200℃~240℃,滚筒转速20 r/min,投叶量10 kg。

3.6.4 复烘

按照足干的标准调整烘干温度、时间和摊叶厚度。复烘温度90℃,时间25~30 min,调整匀叶器尽量使原料薄摊。烘至含水量在6.5%左右下机转送至精制工序。

3.6.5 包装入库

复烘至足干后进行摊凉冷却,高档级茶一般经简单风选后即可分段包装入库;三级可选入库储藏,待茶季空闲时再进行分级、复烘等精制加工后分装入库。

[1]郑红发, 包小村, 赵熙, 等. 湘丰茶机4类全自动生产线的开发与实践 [J]. 茶叶通讯 , 2013, 40(4): 10~13.

[2]龚雪娇, 杜晓. 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 [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12, 30(1): 73~77.

[3]谭俊峰, 金华强, 黄跃进, 等. 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J]. 茶叶科学 , 2010, 30(3): 229~234.

[4]任逛鑫, 宁井铭, 吴卫国, 等. 黄山毛峰连续化生产线加工工艺参数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40(1):124~129.

[5]徐鹏程, 谷兆骐, 王辉, 等. 长兴紫笋茶连续化标准化加工技术要点及工艺质量分析[J]. 茶叶, 2015, 41(4): 196~200.

[6]袁海波, 许勇泉, 邓余良, 等. 绿茶电磁内热滚筒杀青工艺优化 [J]. 农业工程学报 , 2013, 29(1): 250~258.

Research on the Modeling Clean Production line of Green tea

LAI Rong-hui1,DU Qi-hong1*,ZOU Wei2,LIU Zhao1,SU Shui-biao2,ZHANG Bao2,SU Jing2

(1 Sanming Tea Technology Extending Stations, Sanming 365000, China; 2 Fujian Su-fu Tea Industry co., LTD, Sanming 36530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green tea traditional single machine and the cleanliness of tea production, this study relies on the red and green tea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to carry out process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green tea automatic processing, and summarize the technical rules of green tea automatic production.

Green tea, Processing line, Clean production

S571.1

A

1009-525X(2017)03-36-40

2017-05-08

2017-08-08

福建省科技厅星火项目(2015S0024)

赖榕辉(1987-),男,福建龙岩人,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加工及育种工作。

*通讯作者:杜起洪(1958-),男,福建三明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E-mail:smcy696@sina.com

猜你喜欢

鲜叶绿茶生产线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红樱绿茶两相欢
生长在生产线上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Hazelett生产线熔炼工艺探讨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
摊放对茶鲜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