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政课建设体系 形成特色教学新常态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2017-03-22李林海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李林海

(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创新思政课建设体系 形成特色教学新常态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

李林海

(河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国高校公共必修课程,如何在新形势下改革创新,增强特色,发挥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能够突破自身局限,实现外在发展,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与思路、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能为新形势下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供一些探索的路径和发展的经验。

思政课;基础课;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法律意识与法律修养,在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我国高校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大学生入校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素质课程。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现实问题突出,“说教式、灌输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长期存在,使得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育人功能没有切实地发挥和实现。作为全国统编统版统教的公共必修课程,如何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和大学生中开设好这门课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探索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特色教学模式,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这是思政课教育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思政课获得内在突破发展的根本需要。

一、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创新教学理念与思路

自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十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中央主导、省校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师共同努力下,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构建了学科、教材、师资、课程协同推进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积累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思政课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今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又出台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意见和计划指出,将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编好教材,建好队伍,抓好教学,切实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只是强调思政课作为全国高校统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这一普遍性,而忽视和轻视了不同类型高校和不同层次学生实际的特殊性。也就是说高校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在重视和强调学科意识形态性的同时,弱化了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研究,在强调个体主体性的同时,忽视了客体客观性的差异。尤其在应用型高校中,思政课等公共课更是在边缘位置,没有与院校的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产生内在的联系,思政课一直以来都是“飘”在那里,就课程讲课程,就内容讲内容,没有扎根于社会实际、学生头脑,孤立地生存,单独地发展,没有从多学科依托的角度,突破自我,向外延伸,寻求发展。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和矛盾,探寻不同院校思政课发展的新路径,首先必须创新教学理念与思路。思政课要获得实质性的突破与发展,一方面必须从学科本身出发向纵深发展,但另一方面也要遵从不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教学理念,依托于不同专业、学科、课程,获得交叉横向发展,与行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行业、职业资格的准入对接,获得支撑,向外拓展。例如就职业院校来讲,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就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也就是说,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和灵魂,职业院校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要突显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情景式、体验式等学习模式。因此,作为职业院校公共必修素质课程的思政课也一定要坚持工学结合的核心理念,在抓住思政课共性的同时,兼顾职业院校这种特殊类型的个性,树立为职业岗位的培养和职业资格的准入而服务的意识,突破自身局限,获得外延发展依托,把思政课的学科属性和功能融入渗透到职业院校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中去。在讲授《基础》课时,就要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融入到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养成为本位的职业院校教学模式中去,依托职业院校的特殊类型、学科专业的特殊背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依据的特点,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务要求整合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形成新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因此,思政课一定要从院校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办学定位和教学理念出发,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创新思政课的教学理念与思路,建构新型课程教学体系。

二、以院校背景为依托,以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为重点,形成特色教学模式

思政课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扎根学校实际,就必须要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中“破其卷、取其神”,把思政课与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相协调,把握学科属性,突出行业、职业特色,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而转化为学生的信仰体系、知识体系和素质能力体系。例如在教学目标上要做到“三塑造”:即塑造知识链、塑造素质能力链、塑造职业道德链;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三贴近”:即教学内容的选取贴近职业能力、教学组织的序化贴近工作过程、教学情境的设计贴近工作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三注重”:即注重职业道德、注重职业态度、注重职业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情景式教学、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设计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模拟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在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性、主体性和个性化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其中,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正视个性差异,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扬弃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职业素养,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例如,在工科类院校中就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在医学类院校中要将德育和职业素质培养列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特别注重塑造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要进一步加强以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重视伦理问题,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责任,以多种形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强化人际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解文化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团队合作精神。具体来说,在医学类院校讲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时,就要根据医学类院校背景、专业背景、学科背景,对其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扩充,融入与医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案例材料,将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依托医学院校,可以形成独具特色优势的123新型课程教学体系,即一个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较高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两种途径:即理论教学途径和实践教学途径;三大模块:即思想道德教育模块、法制教育模块和医疗法规教育模块。融教、学、做一体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转化,实现知行合一。使整个课程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语言、文字、视频材料产生超强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使整个课堂生动活泼、振聋发聩。例如在讲授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时,可以从理论教学的角度采用报告式教学法,从实践教学角度采用主持人式教学法,开展集体座谈和个人访谈活动,了解学生思想的状态、疑虑和困惑,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说服、帮助和教育,引导他们能够健康积极地成长。在讲授“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从理论教学角度可以采用演讲式教学法,从实践教学角度可以影视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中的优秀年度人物,尤其是华益慰、吴孟超、李春燕等这些医学名家和大家,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来感化和教育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在讲授一般法律制度与规范时,可以从《今日说法》、《道德观察》、《庭审现场》、《法律讲堂》等视频媒体库中选取典型案例,采用MBA式案例教学,形成案情分析-案例讨论-法律讲授的“三段论”教学模式。在讲授医疗法规教育模块,从理论教学角度讲可以引入医疗法规知识,特别是医患纠纷、医疗事件等相关方面的典型的案例,从文化、社会、心理、伦理等多个层面分析比较,让学生更早地了解熟悉自己工作领域和场所,认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这种职业对人的发展和要求。从实践教学角度讲,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组织模拟法庭、模拟招聘会等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影视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南丁格尔》、《白色巨塔》等医学题材又富有教育意义的经典影片。也可开展体验式教学,组织课外护士礼仪风采、医德医风小品、名老中医进课堂、“三支一扶”等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这样一方面极大地拓展了教材的丰富性,强化了思政课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教材的针对性和趣味性,通过内外双修,思政课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新鲜活泼,寓教于乐。即达到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又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产生了震动,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直面社会热点、难点,形成思政课教学新常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涉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这一重大课题和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日益尖锐,

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行为方式多样化,价值取向复杂化,多元多变的价值观念和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尤其在网络多媒体时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具有较为敏锐的触角和浓厚的兴趣,他们十分关注社会重大政治问题和身边的热点问题,他们也是十分乐意并翘首以盼思政课教师是如何看待和分析当下社会的矛盾和问题的。能否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成为大学生能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产生认同感的关键。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绝对不能出世而不入世,不能回避、不能绕开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能蜻蜓点水,隔靴搔痒,必须要切入学生所思所想,有根有据、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思政课也才能够接地气,才能够传递正能量,才能够入耳、入脑、入心。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深刻把握国内外社会舆情,直面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充分重视结合教学内容分析研究社会热点问题,针对当前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有意识地开展好专题式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回应大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消除思想中的藩篱,化解心中的矛盾,释疑解惑,因势利导。比如可以充分利用中宣部理论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的“理论热点面对面”、“法治热点面对面”系列电视节目和通俗理论读物,《七个怎么看》、《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辨证看务实办》等都是较好的教学素材,聚焦社会热点,直击社会矛盾和问题,既要强调党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矛盾的决心和信心,又要客观实际地分析说明中国国情和现实的基础条件,不偏激、不虚伪地答疑释惑、因势利导,不断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和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原则和立场。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思政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实现理论的升华,艺术的回归,就必须要从它所处的职业院校这一实际属性出发,依托行业不同属性,聚焦学科发展,探索教学新路,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够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用的优秀课程。

[1]冯秀军,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的有关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6):14-18.

[3]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63-65.

[4]黄建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11(1):75-78.

[5]郭凤志.现代教育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路向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0).

[6]侯勇,孙其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59-63.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8]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9]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 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Innovativ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orm a Special Teaching New Normal——With the Course in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Fundamentals of Law as An Example

Li Linhai
(School of Marxism, Hexi University, Zhangye 734000, 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national compulsory courses, how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enhanced features, play out the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be able to break their own limitations, to achieve external development, it has b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major issue areas.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xplore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and ide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practice in order to be able to provide som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s for the gene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construction system innovation program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experi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Basic course; Innovation

李林海(1981-),男,讲师。

研究项目:2016年河西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模式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NO.HXXYJY-2016 -041)。

2017-03-13)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