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22孙发锋
孙发锋
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孙发锋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整体上比较薄弱,存在实践教学目标模糊、实践教学阻力较大、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问题。为了提高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多元化实践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评估与激励机制等措施。
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策
行政管理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组织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协调、管控、治理活动。这一概念界定表明,行政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速和社会变迁加剧,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各界对复合型应用性行政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行政管理专业必须把实践教学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然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整体上比较薄弱[1]。尤其是,地方高校尚未结合自身院校特色和专业特点,建立适合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笔者深入分析了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健全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以期对提高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有所助益。
一、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认识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模糊
目标是开展实践教学的“灯塔”。明确、具体的目标是准确把握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体系中位置的根本依据,也是评估实践教学效果的根本指针。确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前提是明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然而,我国地方高校往往依据国家政策文件,泛泛谈论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通用”目标,呈现“百校一面”的现象。地方高校一般认为,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操作技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定位没有强调地方高校的特色(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与教育部直属高校应有所差异)和行政管理专业的独特性(事实上,这一目标定位适用于文科所有专业),也没有凸显实践教学目标与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地方高校亟需在明晰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地方高校的办学层次、优势特色和区域人才需求,因校制宜地确立具体、可量化的实践教学目标。
(二)实践教学阻力较大
强化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一项改革来说,如果阻力巨大,就可能夭折。要想减少、化解改革面临的阻力,就必须对之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学生角度来看,部分学生接受实践教学的意愿较低。一些学生习惯于“填鸭式”教学,习惯于“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于死记教材内容,主动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很低,甚至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浪费时间。还有一些学生以考研、出国为借口,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嗤之以鼻。二是从教师角度来看,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持抵制态度。由于知识、能力方面的原因,一些教师对于实践教学力不从心,因而产生畏难情绪。一些教师认为,在总课时、总学分一定的情况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担心强调实践教学会影响理论教学的质量。
(三)实践教学保障机制不健全
顺利开展实践教学需要健全的保障机制和配套政策。但是,我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普遍面临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困境。一是缺乏物质保障。实践教学活动会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源,产生各种成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缺乏足够的物质保障,实践教学就会举步维艰。我国地方高校普遍重视理论教学,不愿意加大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另外,我国地方高校普遍远离市区,实践教学成本较高。二是缺乏师资保障。缺乏一支结构合理、社会阅历和业务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主要表现为“双师型”师资不足,外聘和兼职教师较少。三是缺乏制度保障。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缺乏制度规范,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四)实践教学方式单一
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各个课程模块的性质、内容选择适宜的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教学手段,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式、手段,实现优势互补。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实验教学借助模拟、仿真手段和虚拟环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训练学生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但是在“文科不设实验室”观念的支配下,我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普遍滞后于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室面积小、数量少,即使是行政管理专业急需的电子政务室、案例研讨室、情景模拟室等实验室也付之阙如。同时,已建立的实验室设备配备不全且老化,不能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要求,导致这些实验室常常成为“花瓶”。目前,有关公共政策尚未对地方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做出硬性规定,导致地方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普遍将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主导方式。尽管毕业实习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过分依赖这种方式,甚至将其作为唯一方式,必然会制约实践教学功能的发挥。
(五)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我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通常停留在走过场、形式化的层面上,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健全的“评估-激励”机制。只有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绩,科学地评判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才能激励师生更好地投入实践教学。当前,我国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在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均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评估方式上,主要侧重于事后评估,缺乏对实践教学的事中指导和及时纠偏,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等对待,“大多是通过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等书面形式来进行的”[2]。在激励机制方面,由于没有将评估结论与奖优罚劣的制度措施结合起来,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虽然毕业论文写作被纳入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但是由于全员参与、全员通过,一些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对其持敷衍态度,毕业论文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徒具形式。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虽然制定了实践教学大纲,但由于缺乏严格的问责机制,大纲大都执行不到位[3]。
二、加强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针对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立足基层,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换而言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大多到基层就业,而且大多从事事务性工作。事务性工作者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正是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定位为“3种理念5种能力”。“3种理念”是指公共精神、服务意识和团队观念。“5种能力”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公文写作与机关事务处理能力。这一目标体现了行政管理专业的特性,定位准确并具有前瞻性,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应用性行政管理人才的需要。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具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根本遵循。
(二)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地方高校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物质保障力度。将实践教学所需的大部分费用纳入学校财政预算,以保证实践教学经费来源的稳定性。拓展财源,鼓励科研经费充裕的教师承担部分实践教学费用,如资助学生参加课题调研等。二是加大人员保障力度。设置专门机构或由专人负责实践教学,确保实践教学工作有人负责。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选聘教师时,在学历、职称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先聘用实践能力强、社会阅历丰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求职者。鼓励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做好“传帮带”工作,帮助后进教师尽快熟悉实践教学工作。支持专业教师“走出去”,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在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挂职、担任顾问,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水平。聘请理论素养高的在职或退休政府官员担任兼职教授,邀请他们来校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或开办专题讲座。三是加大制度保障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规范,推进实践教学程序化,确保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如绩效考核、教师选聘等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多元化实践教学手段
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实践教学手段。地方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增加行政管理专业实验室数量,优化实验室硬件和软件配备,为模拟居委会、模拟听证会、模拟公务员考试等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适宜的场所。同时,打通专业实验室壁垒,加大校内实验室资源整合力度,实现实验室共享。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实验室应在固定时间免费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全面开放,从而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避免实验室成为“摆设”。根据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数量和人才培养要求,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工作人员与指导教师之间、实践教学基地工作人员与学生之间、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促使学生才尽其用、学有所成。此外,还可以采取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挂职锻炼、专项合作、论坛交流等实践教学手段,努力实现“校内-校外”实践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实践教学一体化。
(四)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要想切实提高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对所有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监控”[4]。一是采取领导听课和同事评课相结合的方式。领导听课意味着领导亲临实践教学的“第一线”,有利于领导全面、准确地掌握实践教学情况。同事评课对于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开展期中实践教学检查工作。召开期中教学检查会议,由相关领导、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会。通过学生们的踊跃发言,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并从中发现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实践教学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三是注重实践教学质量网上监控。教务管理人员应密切关注网上教评信息,将学生反映的共性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教研室主任,不断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四是开通校长、院长信箱,设立学生教学信息员,以便于学生反映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有效实现下情上达。
(五)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评估与激励机制
建立完备的评估与激励机制,是避免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虚化的根本举措。有学者指出,建立考核机制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5]。要多元化实践教学评估主体,改变只有教师才有资格评价学生实践教学成绩的做法,探索自评、互评、实习单位评估、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多角度地评定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要根据实践教学环节和方式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要优化评估内容,侧重于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要注重评估结论的运用,将其作为激励机制的主要依据。在教师方面,要同等对待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将其作为教师评职定级的重要参考。在学生方面,将实践教学成绩作为向用人单位推荐人才、评选优秀毕业生、评选创优的重要指标。对于实践教学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要适时给予奖励,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教学。
[1]吕云涛.模拟听证会: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新平台[J].延边党校学报,2012(4).
[2]富吉祥.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5).
[3]卢智增.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
[4]张桂蓉,杭南.实践教学对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8).
[5]杨述厚,李百齐.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
(编辑:刘姝)
G642.0
:A
:1673-1999(2017)06-0115-03
孙发锋(1977—),男,博士,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府治理与改革。
2017-03-08
2016年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行政管理)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郑州大学校级专业(行政管理)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