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水三角洲前缘单砂体识别及划分方法
——以吴旗三角洲为例
2017-03-22熊兆川李继红高军锋
熊兆川,李继红, 高军锋
浅水三角洲前缘单砂体识别及划分方法——以吴旗三角洲为例
熊兆川1,2,李继红1,2, 高军锋3
(1.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9; 2.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9; 3. 武警黄金第六支队, 青海 西宁 810000)
鄂尔多斯盆地发育吴旗三角洲、安塞三角洲等一系列浅水三角洲,其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不发育,为了对浅水三角洲前缘单砂体识别划分进行研究,选择吴旗三角洲的S392油田长6储层以及延河剖面长6三角洲前缘露头进行研究,得出该类型三角洲前缘单砂体识别特征。通过研究得出研究区测井相主要有五种,其中以箱型和钟型为主,单砂体界面主要为泥质夹层与钙质夹层,通过分析得出深切型主河道的宽厚比小于40,分支型主河道宽厚比介于40到70之间,分支末梢河道宽厚比通常大于70。
浅水三角洲;单砂体;野外露头;三角洲前缘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发育一系列浅水三角洲[1],是重要的石油勘探开发目的区。研究区位于陕北斜坡中断,为一西倾大单斜。研究区长6储层为主力层,结合岩性特征分析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该研究区油层厚度大,但是物性差,非均质性强,采收率低。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6地层基本没有出露,结合前人研究,延河剖面长6下部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并且出露条件好,因此以此剖面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野外露头观测
单砂体精细刻画技术是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原理[2,3]。本次研究主要应用了露头、取心、测井资料等静态资料对目的层进行静态解剖,同时静态解剖也是单砂体刻画技术的核心。
学者们研究单砂体是从地质露头开始的[4-8],并对其测量统计研究,由此对特定的沉积体系得出一个特定的砂体内部建造模型。由于盆地中西部基本没有长6地层出露,通过大量文献阅读调研选取延河剖面长6露头进行研究,以此作为参考对研究区的单砂体模式进行研究,如图1为替代式、图2为侧向叠加式、图3为孤立式。
1.2 取心资料以及测井资料分析技术
通常,在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下多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叠加,在岩性以及测井曲线上出现多期旋回。在湖平面升降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沉积的单砂体垂向叠置切割,形成了不同的叠置样式。
根据GR和SP测井曲线,将测井相分为五类(图4),通过岩心资料得知研究区主要发育箱型(齿状)、漏斗(齿状)以及复合型,而漏斗型以及指状发育较少。而齿状的剧烈程度反映了水动力条件的变化,结合岩性,发现较厚的砂体内部发育一定厚度的泥质夹层以及钙质夹层,根据沉积学原理以及野外考察,我们将这些具有一定厚度的泥质夹层以及钙质夹层作为单砂体之间的界面,这些夹层将厚状砂体分割成不同时期的单砂体,在油田生产中,并没有将厚状砂体解剖成单砂体,从而导致注采不对应,生产效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方法就是对厚状砂体进行单砂体精细刻画。
不同的测井相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研究区漏斗型测井相发育较少,说明浅水三角洲河口坝并不发育或者因为水下分流河道对河口坝的比较强的冲刷作用而导致河口坝不易保存。指型显示低能环境下形成比较薄的孤立单砂体,物性差,含油性很差,例如图3中的孤立式单砂体。图4中a部分为高能环境下稳定水动力条件下形成厚状砂体,内部发育少量泥质或者钙质夹层,单砂体叠置关系主要是叠加式等,b部分与c部分也多为厚状砂体,与箱型相同,齿状的剧烈程度也反映了其内部非均质性强,易形成多期次单砂体,叠置关系主要有叠加式、替代式等。结合前人调研成果以及大量测井数据、岩心数据、露头数据,统计得出:
表1 吴旗三角洲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前缘亚相单砂体叠置模式统计
图1 延河剖面谭家河东500 m厚状单砂体以及底部替代型复合砂体结构
图2 延河剖面谭家河东1 km单砂体侧向叠置
图3 延河剖面张家滩东3 km长6底部孤立(分离)式单砂体
2 结 论
(1)延河剖面长6三角洲前缘露头表明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空间分布和叠置关系主要有叠加式、切叠式、替代型、孤立式。单砂体多呈透镜状,厚状砂体通常由几期单砂体叠置,其单砂体界面主要是泥质夹层,厚度主要集中30 cm到100 cm之间。结合研究区的岩心资料纵向对比,复合厚状砂体局部发育钙质夹层,经分析该钙质夹层也是单砂体界面,厚度不均,0.5 m到1 m之间不等。
图4 研究区测井相以及曲线类型
图5 单砂体叠置模式剖面图(垂直物源方向)
(2)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发育的一系列浅水三角洲其三角洲前缘主要以水下分流河道为骨架,由于坡度小,因此很难形成厚状的河口坝沉积,或者被水下分流河道冲刷切割形成少量残余。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通常为厚状砂体,大型复合河道砂厚度集中在6~15 m之间,多为两期或者三期单砂体叠置,测井曲线主要为厚箱型、齿状厚箱型、钟形,叠置关系主要有垂向叠加、侧向叠加、切叠式,替代式比较少,该类型河道属于分支型主河道。分支型次河道砂体主要分布为3~6 m,主要为孤立单砂体和两期河道叠加,测井曲线主要呈箱型、钟形,叠置关系主要是侧向叠加、分离式、替代式等。小型河道砂通常是末梢分叉河道,通常都是单一砂体,测井曲线主要表现为指型。
[1]何自新.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2]Haq B U, Hardenbol J, Vail P R. Sea Level History: Response[J]. Science, 1988, 241 (4865): 599-601.
[3]任双坡, 姚光庆, 毛文静.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薄层单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叠置模式——以古城油田泌浅10区核三段Ⅳ-Ⅵ油组为例[J]. 沉积学报, 2016, 34 (3): 582-593.
[4]封从军, 鲍志东, 杨玲, 等.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4 (3): 3-4.
[5]薛锐.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1露头解剖[J]. 辽宁化工, 2016 (12): 1532-1534.
[6]付晶, 吴胜和, 王哲, 等. 湖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储层构型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延长组野外露头为例[J]. 中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5 (11): 4174-4182.
[7]王振奇, 何贞铭, 张昌民, 等. 三角洲前缘露头储层层次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潭家河剖面为例[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4, 26 (4): 32-35.
[8]邓宏文. 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16 (2): 89-97.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Shallow Water Delta Front Sand Body — Taking Wuqi Delta as an Example
1, 2,1, 2,3
(1.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haanxi Xi'an 710069,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Shaanxi Xi'an 710069, China;3.Armed Police Gold Sixth Detachment, Qinghai Xining 810000, China)
Series of shallow water deltas developed in Erdos basin, such as Wuqi delta, Ansai delta and so on. The delta front mainly developed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 river mouth bar did not develop. In order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the shallow water delta front sand body, Wuqi delta S392 oilfield Chang 6 reservoir and river section Chang 6 delta outcrop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s, the identifying featuresof the kind of delta front sand body were obtaine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well logging facies in the study area mainly have five kinds, the box type and bell type are primary, single sand body interface is mainly clay interlayer and calcareous interbeds. The width-to-thickness ratio of deep type main channel is less than 40, the width-to-thickness ratio of branch type main channel is between 40 and 70 ,the width-to-thickness ratio of branch terminal channel is more than 70.
shallow water delta; single sand body; outcrop; delta front
TE 122
A
1004-0935(2017)10-0979-03
2017-08-29
熊兆川(1991-),男,在读硕士,陕西省西安市人,研究方向:矿产普查与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