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凡尘世界的罪与罚

2017-03-22林岗

南方文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安平人生

林岗

《群山之巅》面世不久就获得批评界的反应。大致是将它看成一个现实精神强烈的探索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当下生活的文本。备受冤屈的辛家与尽享荣誉的安家两个家族命运的交织与变化构成了迟子建讲述的这个故事的主要线索,而围绕他们周边的人群的現世悲欢,也许加强了批评界对文本针砭现实的认知。应该说迟子建是不排斥让故事具有较为饱满的现实感的,因为这一直是她写作的美学趣味之一,无可厚非。可是假如读者把《群山之巅》看成是为历史与现实是非善恶辩诬申冤的文本,那就放过了这部别出心裁之作的精彩之处:作者以看似写实的笔触探索了人间行为的因果效应及其微妙的心灵回响。人自以为聪明但其实是在“无知之幕”的遮蔽下选择行为,决定何去何从的。无处不在的“无知之幕”其实也包括了人自身未能意识到的幽微隐晦的内心世界。一旦决定,一旦选择,谁又知道会结出什么果子呢?箭是射出去了,却并非向着原初之的,它甚至转弯折向,反伤自身。迟子建新作最重要的主观意图,显然是想烛照世间神秘的因果效应。她对一个眼所不能见的神秘世界的兴趣要高于眼所能见的现实世界的兴趣。此种努力代表了她在文学上的新悟解、新收获。在笔者看来,对这部新作现实批判精神的赞赏不是对作者艺术探索的肯定而更像低估了作者努力的价值。

《水浒传》第九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开头,写林冲刺配到了沧州牢城营,一日行走营内,忽然听得旧时相识李小二叫唤一声“恩人”。故事的情节忽而插入闲笔,与主脉不相干而另起风云。金圣叹在此处眉批道:“为阁子背后听说话,只得生出李小二。为要李小二阁子背后听话说,只得造出先目搭救一段事情。作文真是苦事。凡此等处,皆是无可奈何”。因为后文写林冲风雪山神庙,高太尉爪牙密布局,黑幕重重,林冲没有不死的道理。如要不死,则必然有人出手相救,而出手的那个人,必然要与林冲认识,于是无中生出了个李小二,以便能配合林冲大难不死的主要情节。此中道理,金圣叹在回评中说得很透彻:“如酒生儿李小二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在阁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事先而起波也。”作者为了将故事讲得完整密致,一定要情节上修漏补罅,做好事先起波和事后弥缝的谋划。对待故事里的这部分“闲笔”,读者大可安心,不必将它们在传达故事意图方面作过高的估计。例如《群山之巅》主要情节旁及两个人物:汪团长和于师长。前者虚伪而后者堂皇,同好均为渔色猎艳,行小人之道。将之读为现实的折射,也未尝毫无道理。但这两个行伍角色的出现,其实是同属两个女子故事的“旁笔”。唐眉为自己早年的行为背上沉重的“十字架”,而汪团长的适时露面交代了因果影响的深远,更在人事预料之外。这一笔写出了她的虚空、寂寞与自暴自弃。而于师长用八万元买下林大花的初夜,意图不在写于师长有多邪恶,而在于写金钱促成的这桩“买卖”可以怎样改变林大花日后的人生。对作者的此种笔法,我们也可以仿金圣叹的声口:非必有此一个汪团长,非必有此一个于师长,在野狐团做下此种污秽不堪之事,而是为了写出世事因果之神秘,为了写出因果效应影响之深远幽微,不得不有此一个汪团长,不得不有此一个于师长。有此一番荒唐,才有此一篇妙文。

整个故事大体维持了写实的行文风格,却时常穿插一些经验无法解释的神秘的故事插曲,显得格外不同。这些插曲多出现在生死之交或关键时刻。例如龙盏镇的侏儒小精灵安雪儿被辛欣来强暴之后,居然发育长成正常女儿身的同时还怀孕生下一女。法警安平满足行刑之前死囚的请求,“收枪的一瞬,一只黄雀儿忽然从林中飞来,低低地盘桓在他头顶,发出鼓掌似的清脆叫声”,它送了安平一路归程才飞走。那位早年救过小狼的女死囚,即将行刑之际,忽然一匹老狼飞奔窜出,“咬断她手脚的绳索”,绝尘而去。还有,屠夫辛七杂“眼前总是闪现着金素袖的影子”,于是换了衣服骑摩托车去榨油坊找她,经过一片野花草地,车圈竟然夹着一枝已不在人世的发妻素常喜爱的野百合,这令辛七杂“心惊肉跳,羞愧不已”,赶紧离开了榨油坊。张家儿媳都想着已死的张老太太手上的戒指,可怎么都弄不下来,可平日为儿媳们刁难的张老太太的相好李老头来了,握手一别,戒指竟然自动脱落,物归原主。类似的插曲,小说里还有一些。迟子建不厌其烦地穿插经验之外的“巧合”,不是因为小说家好奇,有意追求故事的传奇性。这些“巧合”对增加故事的传奇性是没有帮助的。它们虽然有的发生在主要人物的大故事里,但却一定程度上离开主要的故事情节。它们的出现像一串声调相近的音符,暗示读者意会讲述者的意图。

笔者以为,迟子建在这部长篇中试图探讨命运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当然命运是文学古老的大题目,吸引了历代作家的垂顾。如屈原的《天问》,古希腊的悲剧,莫不以此为究问的对象。屈原止于问难,古希腊悲剧家止于神意。他们的诗和悲剧是对命运究问的初试啼声。然而如今怎样在科学昌明、知识积累大进的现代社会环境下再次展开这个历久弥新的大题目,就构成了有挑战性的文学冒险。比如,将命运理解为神意下的前定安排,这已经在哲学上没有说服力了,显然不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像中国古代作家那样将命运理解为伦理法则,好有好报,恶有恶报,可惜现代读者或许愿意默认这种“善念”,但毕竟经验的反证几乎和这法则应验的事例一样地多,于是再次重复这个古代的老套也就很能避免浅薄和说教了。《群山之巅》别出新意在于,迟子建既不将命运看作前定因素,也不将命运视作前因的果报,而是将命运聚焦到人生中不可控的瞬间元素的作用,呈现它们对于人生历程的影响。凡人生的不可控的瞬间元素总有几分神秘,聪明不及防备,理性不能穷究,于是便可以归入“命中如此”一类。它们是人生的幽灵,何时出现,往往令你猝不及防。正是由于它们的出现令人生拐弯转向,进入了原初意想不到的轨道。《群山之巅》为读者呈现了各式各样的瞬间出现的“幽灵”,探究它们对人生造成的深远影响。

在个体生命过程里,时间流的每一个节点对生命来说不是等义的,绝大部分时间流的节点都可称得上毫无意义。因为它们只是过去日子的重现,正所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有的时间流节点却不一样,瞬间所发生的如鬼使神差一般,令你呼天抢地,生命从此改观。如果一生都不曾遭遇这样的时间节点,那就如芸芸众生一般生老病死罢了。那些不同凡响的突然来临的瞬间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事前无从预料也无从控制,因而也是神秘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称之为“命”。不同的人遇到性质不同的瞬间,也就有了不同的“命”。它们造成的生命转向,甚至是逆转。是罪是罚,别人无从援手,无从替代,只能当事者苦乐自知。有如秦可卿吩咐凤姐所道:“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命”有点神秘,有点无奈,但这就是人生。

安平和李素贞虽然说不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也是各自经历了生活的诸般磨难才相互接受的。情缘开始于世人回避他们的双手,他人的嫌弃与歧视造就了他们“同是天涯”的温馨感觉。安平是法警,他的手扣动扳机结束性命,是为不吉。他隱瞒了职业的真相,才找到愿意嫁的女人,而女人事后知晓,第一件事就是和他离婚。李素贞的手给死人理容,遭人嫌弃,无人愿意与她握手,除了安平之外。她除了有一双美丽而罕受欢迎的手之外,还有一位瘫痪在床的丈夫。这“对她而言是一次生活的塌方,她被掩埋在废墟下,是安平的力量和柔情把她发掘出来,重获新生”。她接受了安平而两人真爱,可是她的男人不愿默认这种“干兄妹”关系。终于在一个大风雪的夜晚,埋在两人关系之间的定时炸弹爆炸了。那一夜安平受到唐眉的诱惑,更加思念李素贞,而李素贞出门的时候,“怕冻着她男人,特意给炉膛加满了煤,还把家里的两道门都锁上了。”正是这一疏忽,那一夜,一边是安平和她“像两棵同根的树,紧紧相拥,枝缠叶绕,翻云覆雨,直至黎明”;另一边是她男人“身体蜷缩,浑身紫青,手指瘀血,瞪着凝然不动的眼,已然僵硬”。这个人生的时间节点发生的变故,与此相关的人都不曾预料到,亦与主观意图无关,但它却改变了人生的轨道。男人的亡故,让李素贞陷入了罪孽感的深渊。她虽绝无动机,男人之死却因她的情欲而起,这让她无论如何不能原谅自己。负疚之念一起,亦意味着她与安平之间的情爱无疾而终。李素贞的人生走上了赎罪之路。“我有罪,该蹲监狱改造,给我丈夫赎罪!”她请求法庭判她收监。在她从罪孽感中走出来之前,她是没有办法认同自己世俗生活角色的。安平呢,同样无法在那夜之后延续与李素贞的情爱。作者写道,“他知道命运用一只无形的手,在那个暴风雪之夜,推倒了多年阻隔在他和李素贞之间的墙,可又在他们之间,竖起了一道更森严的墙,冰冷刺骨。”迟子建给他们两人关系留了一个悬念的结局,没有再写下去了。尽管安平愿意等待李素贞回心转意,但既然存在那个“鬼催”的一夜,这堵新墙何时倒塌抑或一直延续,谁也不知道。从叙述的角度看,留下悬念比写下去更耐人寻味。

和李素贞经历了意想不到的瞬间从此走上负疚与赎罪的人生一样,龙盏镇最漂亮的姑娘唐眉也让人生从灿烂走上无尽的赎罪历程。与李素贞的“意外”不同,唐眉属于“蓄谋已久”。迟子建将唐眉的故事讲得充满了悬念,伴随她的神秘面纱层层退去,最后显露出来的却是无尽悔恨的地狱人生。唐眉大学毕业不久带回丧失智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同学陈媛,落户龙盏镇。她在人们眼里就像飞出去的凤凰落脚原来的鸡窝一样,为龙盏镇人疑惑不解,为她不顾大好前程而惋惜。她顺理成章成了镇上最有自我牺牲精神的榜样。可是榜样光环的背后却隐藏一个歹毒犯罪而又良知未泯的故事。陈媛既是唐眉的同学好友,又是唐眉的情敌。嫉妒心驱使她落毒,幸而手法隐蔽为人不知。等她知道昔日情敌的惨象,她又受不住悔恨的煎熬,萌生了良知——“她的地狱就是我的地狱”。她对安平说,“我身上背负着一个十字架,你们看不到的,我将背一生一世!”其实,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然而人的内心世界深不可测的正在这里,而内心世界的善恶交织也在这里。她若能料到日后悔恨的折磨,未必会下毒,至少会迟疑再三。但生命是神秘的,妒火中烧的唐眉在情敌面前毫不迟疑,而良知未泯的唐眉又在惨象面前意识到自己罪孽的深重,愿意为自己所造的罪恶承担责任。从她到陈媛老家看到自己所造的罪恶的那一刻,唐眉的后半辈子实际上就已经彻底改变了。由风华正茂的医科毕业生变为戴罪之身、赎罪之身。她因为良知萌发,使她从一个情场的胜利者改变为一个一辈子都要赎罪的罪人。陈媛就是她的监狱,她的良知就是她的看守。就像她说的那样,“我已经在监狱中了!四周的山对我来说就是高墙,雾气就是无形的铁丝网,这座木屋就是我的囚室,只要面对陈媛,我的刑期就永无终结!”

唐眉吐露真相的一幕出现在小说的第十三章,而十四章是安平和李素贞情缘的终曲。如果故事讲述一定要有节奏的高潮,这两章就是。十三章是作者最为精心布局的一章,它不取心理描写的手法,没有冗长的独白吐露,也没有意识流。简洁的几句对话,烘托出一个悔恨痛苦的灵魂。更意味深长的是,真相是在她诱惑心仪的男人,期望与他借种生子的场合而流露出来的。一个女人要被痛苦、悔恨、寂寞、哀愁折磨到什么程度,才愿意将自己置于如斯境地!迟子建寥寥几笔,写尽了唐眉灵魂善恶交织的复杂、幽微,写出了人性的深度。人之在世承担罪恶,不一定在监牢里,亦在自我牺牲的道德光环之下,也有在不为人知的隐秘的社会角落里。迟子建独到的观察,引领读者遍阅人间,遍阅人性的风景。

林大花也是一个被生活的某个瞬间所改变的女人。她原来的人生,不能说很好,也不能说太差。钱是不多,可至少有爱慕她的龙盏镇老英雄的后代,军人安大营。但两个瞬间改变了她的人生。擅长拔火罐的她被接到野狐团给于师长夜晚安寝之时一展所长。为了“直起腰杆做人,不用听人吆喝”,于是那一夜她在于师长处初夜卖得八万元,偏偏让来回接送的安大营猜出了不名誉的交易。回来路上,怒气不平的安大营驾车,意外翻入格罗江。“林大花一生都不能饶恕自己的是,出事的一瞬,左侧车门被江水淹没,车身右侧悬在江面的一刻,她先是把装着钱的提匣从车窗口,奋力抛到岸边,然后才去开车门。”安大营却在淹没前的一刹那,将她推出车窗,自己却沉入江底。这事天知地知,除她以外,无人知道真相。但事后她既没有勇气和盘托出,也不至于歹毒到若无其事。于是负疚感植入心里发芽,余生里慢慢惩罚她。“以前她怕黑,现在却怕白。白天时蒙头大睡,夜色漆黑时,她则像夜游的动物,眼睛亮起来。”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不想看见自己的脸!也不想让别人看见我的脸。”她没有唐眉那么好文采,也没有唐眉那么有正视自己做下的冤孽的勇气,将自己悔恨剖析得那么清楚。可她清楚地知道,“咱家欠格罗江一条人命”。这句话的真义,龙盏镇的人除了她无人知晓,而明白真义的她却换来了余生的不宁。她有钱了,能开铺子了,没人能吆喝她了,可她却变得自己吆喝自己了。她有钱了,腰杆却没有硬起来,被羞耻负疚压得直不起来。迟子建写林大花,我不认为是想惩戒什么,让读者明白什么教训。要是意图在惩戒或教诲,不是这个写法。作者是要探究一念之差在人生历程中要造成的结果有多深远,有多微妙。不错,林大花余下来的日子是处于被惩罚之中的,可她不是被别人惩罚的,而是被那个更高的良知自我所惩罚的。换了别人完全可能安之若素。能安之若素的无良之辈《群山之巅》也写到了,那就是取私生子之肾而延命的地区大员陈金谷及其任公安局长的儿子陈庆北。

中国是个人伦社会,福祸顺逆往往存在于人伦的几微之中。这一点古人早就觉察到了。故《老子》有言,“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讲的就是福为祸因而祸又为福因,故顷刻之间可以发生逆转的微妙。与箴言传导教诲不同,小说当在一个具体的人生情景中呈现并且从中传递出具有一致性的人生观察。迟子建在观察和表现人生轨道瞬间逆转方面有卓越的眼光和能力。她的故事既保留了古代文学传统已有的“因果效应”中正面、积极的成分,又镶入了现代的元素。当人生轨道顷刻逆转发生之时,它给予读者的就不是一笑了之的喜剧效果,而是意味深长的思索。

英雄安玉顺在战争中失去一条胳膊和一条腿,落下残疾。他的社会价值在建设时期便只能体现在英雄事迹的巡回讲演之中。然而无论他讲多少场报告,与他个人生活的安顿却扯不上关系,依旧孑然一身。讲归讲,活归活。时来运转的发轫却不是英勇事迹的再次复述,而是演讲到疲惫懈怠之际,忽然想起不知是否尚在人世的父亲,“安玉顺念了一句佛号,涕泪长流”,结束了报告。于是属于他的奇迹发生了,“他的这番心灵话语,打动了一个姑娘的芳心”,赢得美人归。他们圆满结婚成家之后怎知又起波澜。数年之后,烈士陵园建起来了,却令当年嫁给他的姑娘失望了。因为安玉顺终于拗不过自己英雄情结的诱惑,甘愿放弃与发妻百年合葬而自个进入烈士的不朽行列。在安玉顺的命运流转中,讲述者隐含了“真情”与“他者”的对峙,所取所舍,一目了然。自我大概深感渺小,都愿意走入被环视的光圈里,这显得高大、满足,可是人生的福祸几微亦正在于此种来自“他者”目光而产生的自我满足感。它使你沉迷于胜过同侪的成功感,正是这沉迷所兆做的因,使你结出失去生活“真情”的果。这个时候“他者”便成了迷障。忘却迷障而入于“真情”,安玉顺遇到的是孟青枝;离弃“真情”而入于迷障,安玉顺遇到的是破碎人生。两者皆起于一念之微。

人生活的世界是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假如善恶分立彼此,那应该说它只有一半的几率是正确的。这意味着善恶不报,甚至颠倒反报,也存在另一半几率。不过,不论经过多么“科学”“唯物”的思想洗礼,人们还是倾向于顽固坚持——“我不相信死无报应!”原因是它无比朴素地表达了人追求正义的激情。笔者以为,文学既不宜盲目信从因果报应,也切忌挑战这一古老而有“群众基础”的信条。前者使文学失之肤浅俗套,后者则使文学无聊荒诞。就文字而言,与其无聊,不如肤浅。这么说来,写作如果笔涉善恶应报,作者就像走在了钢丝之上了。因为作者既要通过“报应”传递什么是可取的善,什么是应弃的恶,也要告诉读者生活的真相是什么。不幸的是這两者经常是矛盾的,它们构成了经济学讲的对冲关系。不过,唯其有走钢丝的难度,才考验作家的智慧与才华。《群山之巅》里面,将善恶之间的因果,不写成机械的、必然的应报,而是显示它们的微妙莫测,这是一种有新意的处理手法。善恶的因果所以微妙即在善恶交织,彼此莫辨。难辨的善恶,其因果的应报当然就远在人事料想之外了。

龙盏镇的镇长唐汉成是故事里耐人寻味的人物。强奸案发生之后,他急着要做的不是捉拿凶手,而是要目击证人做伪证。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放过罪犯,而是保护已被当地人尊为精灵的安雪儿的名声。因为人们在致富和开放的名号下,破坏自然,污染环境,引起了这位地方官深深的忧虑。于是他想利用她的名声,“设象立教”,震慑宵小,化度愚顽。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当被冤屈为“逃兵”的抗联老战士辛永库发现深山里无烟煤,唐汉成不欲走漏风声引致群起开发,甘愿接受他的敲诈,用一匹鄂伦春马换他一筐无烟煤。当工程测量员来到龙盏镇,开发似乎不可避免之际。唐又心生一计,教唆斗羊手斗羊节上以羊冲撞工程师,使其负伤而退。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斗羊却撞了他人,唐汉成赔了夫人又折兵。计穷之际又在深山盖个土地祠,以神灵护佑为最后的挡箭牌。这个深山小镇地方官的做法,迹近荒唐可笑,但无不出自仁心一念。说他是非不分也好,说他不讲原则也好,说他“用心歹毒”也好,他的目的总是善的,况且按照康德的说法——出自内心的善——是真正的善。可是结出好果子了吗?没有。单四嫂不愿做伪证,辛永库敲诈他,连斗羊都与他作梗。土地祠盖起来了,怎么样呢?这最后一笔肯定属于《群山之巅》最精彩的一笔。狂风暴雪之夜,宅心仁厚的安雪儿答应陈美珍的哀求,也许是看在孩子的爹还有一颗肾活在血缘意义的“家公”身上的份儿,冒雪上山,求神灵保佑。她遇到了看守土地祠的单夏的强吻非礼,安雪儿无人之际呼喊,“天呐,土地爷睡着了,快来人啊!”场景似乎又回到了小说开头所写的罪行。故事全文在一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得见谁的呼唤”中结束。这个结尾意味深长。唐汉成好心的“政绩”——土地祠,开场启用,却引来了一桩罪恶;向来灵验的安雪儿,自己呼喊神灵的时候,神灵沉默。“命”这话题是沉重的,合当在沉重中收束故事。

故事的讲述无论是寓含因果还是显露人生的残酷真相,其实都无不可。关键之处在于符合人情物理,没有牵强附会、颠倒穿凿的痕迹。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可光巧也不成好书。这项要求,与其说是由客观世界的究竟所以然来决定的,不如说是由情节推进的惯性决定的。上述所讨论过的各个人物事例都符合寓含在情节内部的人情物理的要求,既有巧也有不巧,可都顺其自然,没有牵强穿凿之处。除了一个地方,它没有显示足够的罪与罚的力度。这就是写到坏人陈金谷罪行的败露,源于记载历次贿赂的登记本被贼偷走因而败露。这一笔或有现实生活的根据,巧则巧矣,却力度缺乏。既然故事写到了取私生儿之肾以延命这样歹毒灭伦之罪,其惩罚莫如索性由这个肾而生出更顺理成章,——诸如性情变得暴躁不宁,寝食不安,噩梦连连,生不如死等等。这个写法也有医学根据的,因为辛欣来是个弑母的恶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惩罚是由罪行本身引导出来的,它更切合隐含因果所本然具有的道德意义。另外一点,也许是因为这部小说头绪太多,作者借他人的间接讲述太多,多少忽略了直接的呈现。若是少些枝蔓,增多一些场景的直接呈现,让叙述者更多躲藏在幕后,作者的叙述意图将得到更好的贯彻。文学上,人物由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而“呈现”,任何时候都优胜于读者能感知的“转述”。

短篇小说可能更倾向于关注人生的瞬间,所谓截取人生横断面的意思,但却不一定关注瞬间所发生的因果效应。因果效应的表达,必然要求一定的长度。但长篇又似乎不大关注人生的瞬间,它们虽然也写瞬间,但这些瞬间都服从别样的叙述意图。《群山之巅》既是长篇,又聚焦在探索瞬间所蕴含的生命的意义。这开拓了文学表达的新生面、新路径和新境界。

猜你喜欢

安平人生
人生中的某一天
生的希望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安平:万亩油菜丰收
海拔八百米
婚姻这所房子里不只是两个人
独一无二的你
第一次学做生意
我的“猪倌”老爸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