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7-03-22柯秀玉
柯秀玉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文章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研究,探讨了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
新课改以来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一直在摸索“学导为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形成优化的智能结构为目标,以“自学—导疑—探究—合作”为基本教学结构,紧紧围绕“一中心、二改革、三转变”的工作思路,即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深化“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两项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我校围繞“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多思善讲、探究合作的习惯”为核心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一、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自主学习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主、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应着力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掌握质疑求解的基本方法。例如,我在阅读教学中,从“自学四步法”入手,加强学法指导。第一步:“查”,教学生学会查字典、查资料,利用上网、课外书查找作者的情况、文章的时代背景;第二步:“看”,圈画自己印象深的词、句并进行批注,初读课文,知道课文大致内容;第三步:“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边读边想,理清层次,想清理由,以供小组讨论阐述;第四步:“想”,根据学案导学想,带着课后问题想,针对文中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做好这“四步”能让学生从多次感悟中,积累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灵魂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状况就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从不主动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失去的是宝贵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导为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灵感的火花。例如,在教学《花的勇气》时,我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学生去探究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最后画出作者感情变化的词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了解了生命的意义是勇气,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是多么弱小,无论你碰到什么困难与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读书有目的,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合作习惯是深化课程改革的目的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习小组,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也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基础。一般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为2~4人,由于时间有限,小组人数不能太多。小组分配一般情况下由教师安排,可采用学生学习能力低、中、高组合的方式。
(2)合作学习小组的形成机制。合作学习小组可实行小组长轮流制,组长要起组织者的作用,让全组成员分工清楚、责任明确,让全组成员都投入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流利表达、认真倾听,并对同学的发言及时评价。在班级交流中,小组代表可轮流担任,其发言代表学习小组的意见,概括其他成员讨论时的观点。如果小组代表的发言未能表达本学习小组同学的意见,其他成员应积极补充。
(3)要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任务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必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在活动中,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目标的达成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而不是以每个组员的成绩来衡量的。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各组员结成“利益共同体”: 能力强、成绩好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成员;而能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自己的失败而失败。
(4)要组织好全班的交流。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让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交流,分享其成果。全班交流应注意这几点:①交流的内容要包括三个维度的要求;②要让大家学会认真倾听;③各小组长发言的是代表小组的意见或观点。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教师只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那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自由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小学语文课堂必定会延展到学生成长的路上,成为学生生命中的绿洲。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