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2017-03-22刘义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道德建设生态文明

刘义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说其主体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历经两千多年传承,由发源、起兴直至百余年前受西方文化冲击而衰落,不可否认的是,儒家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对于道德教化、维护生态平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仍有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现代价值;道德建设;生态文明

一、儒家文化的道德教化使命

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八字,这八字概括了中国人千年的人文传承,构建了千年来中国人的道德准则。构建了完整的道德体系,且对我们价值观的塑造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孟子的人生价值观体现为“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浮,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孔子提倡谦虚好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曾子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这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帮助个人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克服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过程中所遇到的物质生活困难,并能从人生价值的高度去解决一部分青年人追求高待遇、高消费、高享受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同时,儒家传统的忧患意识和为正义、为真理的献身精神,提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能够帮助我们树立和培养民族气和爱国主义儒家注重情操。

二、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孔子从仁爱角度看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仁者爱人,仁爱万物,万物即为自然界的所有生物。孔子反对对自然界的过度索取,他说:“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2]。孔子以物伤其类为着眼点,深刻地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孟子认为,不违背农作物的时节,则食物充足;不用大网大量捕鱼,则鱼鳖充足;按时节砍伐树木,则木材足够使用。指出制药不违背自然界生物的发展规律,则足够人民衣食无忧。孟子以人的生存繁衍为目的,明确指出爱物的最终落脚点。

儒家思想还讲究“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并存,协调发展,体现着和谐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其中的“天”对是自然界总称,而“人”则是人类。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提倡人与自然界和谐发展,反对将人与自然界割裂开来,分为两个对立的不分,而是将人与自然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人类社会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就是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并非反对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保护自然资源,这对于平衡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理念,应以儒家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基础,正确对待自然界,对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谋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人类切实反思自己对自然界过度索取的行为,从先贤智慧中谋取经验,获得新发展。而深入挖掘并吸取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人类解决眼前严重的生态危机有有效的指导作用,增强人类的环保意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儒家文化有利于民族复兴

一般认为,中国近代的危机主要是西方帝国主义侵略而带来的民族危机,迫使中国向近代化发展。然而儒家学者认为,中国的真正的危机并非战争侵略,物质流失,而是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必须从文化层面对中国的近代危机进行解读。

贺麟提出:中国近现代的危机,从根本上是中国文化的危机,儒家文化失去孔孟思想的真精神,在晚清时期变得消沉、僵化、毫无生气,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没有起到吸纳、融合的作用,这并非没有道理,如前苏联接受西方文化从而解体。反观日本,日本在面对西方文化和帝国主义侵袭,自主奋起改革,有效的化解了民族危机。同样的例子还有蒙古,在13-14世纪,蒙古铁骑锐不可当,征战至欧洲,建立了地跨欧亚两洲的大蒙古国,也是连续性最版图最辽阔的国家,但蒙古的军事优势并不等同于文化优势,因而大蒙古国在短期内覆灭。[4]

陈来认为将文化的危机归结于清代儒学思想的消沉僵化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除此之外,还应意识到晚清学者没有能夠正确的平衡中西方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的争辩中,致使中国文化落入下风,西方文化在国内盛行。我们无法从真正意义上拒绝西方文化,想要化解中国文化的危机,应当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吸纳西方文化,融合西方文化,做到真正的中西方文化相结合,将西方文化儒学化,使其成为我国儒家文化的新发展。正如宋明时期的理学吸收、融合流传至中国的佛教进而发展出的新的儒学形态。[5]

所以,严格来说,中国近百年的异族侵略,归根结底是文化被侵略,因此贺麟提出“学术治国”的想法,认为我们真正的胜利必定是文化的胜利,明确指出文化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中华民族的复兴即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的复兴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复兴,而儒家思想的复兴,最根本的用力之处是学术建设。从而,学术建设成为这个时代儒学的根本使命,学术儒学也成为这个时代儒学发展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告子上》.

[2]《论语·雍也》.

[3]《孟子·尽心上》.

[4]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M].北京:三联书店,2015.

[5] 陈来.陈来儒学思想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道德建设生态文明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对策探索?
道德观建设在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模式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加强员工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