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2017-03-22胡丹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女性观汤显祖莎士比亚

胡丹

摘要: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为中西方戏曲之父,他们的作品分别向全世界展示了16世纪中西方戏曲的最高水平,进而也引出了一个重大课题: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之比较文学。本文通过分析近现代对于汤莎文学的研究现状,从思想根源上比较二者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观和性别意识的相似和不同点,更深刻地了解和剖析汤莎作品中所要反映的文化和世界观。

关键词:汤显祖;莎士比亚;女性观 ;性别意识;思想根源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这实在是世界戏剧史上的一大奇迹。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两位戏剧大师进行了比较研究。

目前已有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比较研究中,最早的是日本学者青木正儿。他在其所著的《中国近世戏曲史》中提出:“汤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虽然青木正儿并未展开具体详细的论述,但它是第一次把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的人。西方最早就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比较展开详细论述的是美国汉学家伯奇(Cycil Birch)。他撰写的《《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1984)从两位剧作家的时代家的时代背景、戏剧的悲喜剧形式、新颖的语言形式、对蓝本的改编、田园牧歌的抒情情景、画像与雕像的魔幻艺术及戏剧的内容和发展七个方面展开。对于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著作还有很多外国学者对其进行大量的研究:梅尔文(Sheila Melvin)评论说“就作品问世以来的命运而言,《牡丹亭》与《麦克白》有相似之处。芮效卫(David T。Roy)甚至指出:“汤显祖是他那个时代的精英文学的主要人物。他的一生有着详细的记载。我们对他的熟悉胜于对他的同时代的人莎士比亚一千倍,但人们比较他们两人的时候,对他的评价总是很不公平。”在中国,最早研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品并进行比较的文人是赵景深,他的《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就是最早的研究文章。从两者的生卒年、在戏剧杰的地位、作品的取材、不受羁勒的天才和作品的悲剧性五个方面展开的比较。国内比较早研究汤沙的还有徐朔方。他在1978年和1987年发表的同名文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中对两者的生活经历、戏剧创作的时代背景、戏剧形式、舞台演出、两则的作品取材、剧作的语言、情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涉及了对《牡丹亭》和《紫钗记》两部作品的具体分析。

迄今为止,关于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展开的研究,最主要的是1975年,朱丽叶特。杜辛贝尔和她发表的论著《莎士比亚和女人的天性》(Shakespeare and the Nature of Women);还有盖尔格林的《妇女的角色:莎士比亚女性主义批评》;凯特切德格佐伊的《莎士比亚,女性主义的性别》;然而,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进行的汤显祖研究还尚未发展壮大。但不可否认,关于汤显祖作品中女性主题的研究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就拿其代表作《牡丹亭》来说,西方学者对《牡丹亭》的评价非常高:夏颂(Patricia Sieber)说:“杜丽娘的形象是所有中国文学作品的女主人公中最具有复杂性的。蔡九迪(Judith Zeitlin)认为:“《牡丹亭》的读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杜丽娘这个受过教育的年轻女子战胜了死亡对女性才华的诅咒。”她还专门研究了以杜丽娘为代表的中国文学史上关于女鬼的主题。她发现“文学中的鬼魂都是有性欲望的女性,这种对鬼魂性别上的处理值得关注。”等等,这些都深刻地揭示出女性的反封建性及汤显祖人文思想的联系。

在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众多作品当中,最经常拿来比较的是,他们著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观和性别意思,从思想根源上看他们有许多相似点,又有许多差异之处。

一、首先,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使得他们都有坎坷的个人经历和明锐细腻的洞察力

汤显祖一生始终不愿屈就与人,不愿与当朝权臣同流合污。他的这种永远不依附于人、追求独立的个性使他终身仕途曲折受挫,因而无法舒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才华。万历五年和万历八年,汤显祖因拒赴相府拜访巴结,两次春考均摈斥落榜;万历十二年,汤本已经获得及第名次,本可参加庶吉士的选报,但他既不受大臣的招致,又拒绝与中进士拉关系,就被摈斥在选拔之外;万历十九年,汤因上奏《论辅臣科臣疏》,激烈抨击朝政,被贬至广东并降职;万历二十一年,汤任浙江遂昌知县时,处罚豪绅的儿子霸占田产、无恶不作的恶行,招致暗算,再加上对朝廷失去信心,被冠以”浮躁”罪名正式免职。经历了种种不公待遇,汤越发的关心人民、同情民眾,也铸练了这种优秀品质。随着他自身被社会排挤得越深,被朝廷打压得越重,他在思想情感上就愈发地接近人民、而他越靠近人民,他与最高统治者的距离也就越远,他就越站在人民这一边,因而在他的作品当中,他更同情人民,更同情弱者,更同情“小人物”,当“大人物”与“小人物”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往往站在后者身边,而这个“小人物”在他的作品中的表现就是女性;与此同时,汤显祖在作品中反映的女性命运也与作家在现实生活中与女子交往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汤平时和演员、戏班交往密切,还会亲自给演员说戏,平时接触最多的还有半职业的男女游散艺人,所以他能很深入地了解当时出入社会最底层普通女性的生活,并且十分关心和同情命运悲惨的女性,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来。而就莎士比亚的个人经历而言,他以“热烈奔放的青春以意大利的欢乐和优雅的风范“接触过大量的女子,包括女演员、市民的妻子、贵妇甚至妓女。另外他与几个女儿的关系相当亲密。他对女性的了解认同与对女儿的爱都在其作品中有所反映。正如泰纳所说:正如他前期创作《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更加完整地流下了这种热情的烙印。这两种不同的人生经历给与两位作家不同的创作观。

二、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和性格意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所处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封建统治,而且对政治、经济、思想都有影响

汤显祖是生活在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所处的时代正值“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主义文学文学理论笼罩的时代,他们鼓吹“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把文学创作引向仿古和僵化,这一点让汤显祖十分反感,他认为文章的精妙之处在于步趋形似之间,提倡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和多重化,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多半能冲破传统的“才子佳人”、“天使”等单一模式,他笔下的男女都具有一定的双重气质。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是新兴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人文思想完全成熟的年代,反封建传统的文艺复兴正在兴起,同时,清教主义在当时英国社会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莎士比亚等一批作家吸取了清教主义的精华,对古老权威重新思考,而请教对女性的态度是积极的,所以莎笔下的女性都是大胆、敢于与社会和命运抗争的。

三、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进步的女性观和性别意思中都有“双性同体”的因素

他们笔下的理性理想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身上兼有“阳刚”、“阴柔”的气质。相比较而言,汤显祖对双性气质的理想比莎士比亚更强调“以柔克刚”的一面,而莎士比亚对理想女性的刻画似乎使人对于她们的“阳刚”气质留下更深刻的影响。

四、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他们的政治题材作品中都表现了女性超乎男权规范的对政治的参与和兴趣、对权力地位的欲望以及为了欲望的满足而采取的非同异常的手段

两位剧作家都在对照着同一对象,即女性和女性的欲望。但两位作家对这一对象的思考和表现还是有所不同的。汤显祖思考的是人性遭压迫,一旦觉醒,它何去何从?莎士比亚要思考的是的人的尊严和价值得到肯定之后,该如何看待人的本身。因而,湯显祖的作品所表现的是发育不良的欲望;而莎士比亚表现出来的是从神学教条走出来的情感的变异。这都是西方迅速发展和东方长期停滞不前所带来的区别。

五、从文化上而言,西方文化更注重科学理性、更外向;而中国文化更讲伦理重情感更内向

中国文化关于阴阳气质特有的传统观念成为汤显祖文学创作的哲学根源。在汤的作品当中始终强调的是阴阳平衡,这是有一定原因的。汤显祖所在的时代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深刻,儒家文化毕竟是以农业为主的汉民族文化,同时,佛教的影响也使得汤的作品充满了阴阳气质。中西文化体制的差异,中国封建制度比中世纪的西方更保守、更残酷,因而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更具有特别的严酷性和不变性。与西方激进、灵活思想变化、重视个体的传统文化特征相适应,西方封建社会妇女的命运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渐变性。这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对女性自我意识和“阳刚气质”的不同表现的深层次原因。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莎士比亚的创作是在文艺复兴和唯物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涌现出来的。在当时的英国,封建关系受到比其他国家更为彻底的摧毁。在莎士比亚的时代,个性已经成为先进思想家注意的中心,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已经是接近解决的问题了;而在汤显祖那里,封建主义还将继续统治中国达两、三个世纪之久。这是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作品中思想意识最为根源的区别。

参考文献:

[1]徐朔方.汤显祖和莎士比亚[J].环球,1987(7).

[2]张弘.比较文学的理论和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61.

[3]Constance Jordan。Renaissance Feminism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0:2.

[4]Juliet Dusinberre,Shakespeare and the Nature of Nature of Women,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ress, 2003:136.3

[5]李祥林.性别文化学视野中的东方戏曲,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31-46.

[6]纪德语.转引自许钧: “遭遇”莎士比亚[M].中华读书报,2002(8).

猜你喜欢

女性观汤显祖莎士比亚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威廉·莎士比亚的肖像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汤显祖为戏成痴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
在场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