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因素及其策略分析

2017-03-22曾美君刘慧

商情 2017年1期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因素风险管理

曾美君+刘慧

【摘要】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日益多样化及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资产证券化成为银行发展的重要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金融市场中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的风险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美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關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因素;风险管理

一、引言

信贷资产证券化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是金融创新的一个重大举措,对银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国从2005年开始此项业务,2008年金融危机时暂停扩张,2012年再度开闸。央行、银监会、财政部也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也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将大幅扩张的信号。因此,对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面临的风险分析与把控也日趋重要。

二、美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银行生存压力加大,为提高资产流动性实现风险解捆,银行开始进行资产证券化。美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重要特点如下。

(一)信用评级机制

美国的结构融资资信评级体系已经相当完善,在多个方面都建立了评估标准。信用评级准则的完善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发行人和投资者的风险,加快市场的透明化建设,加快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二)信用增级机制

在美国信用增级运用普遍,信用增级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内部信用增级和外部信用增级。内部信用增级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优先和次级结构以及超额抵押方式。外部信用增级主要依靠的给证券提供信用担保的机构本身的信誉和运营能力。外部信用增级主要有银行担保、金融担保公司的担保和保险公司的担保。

(三)机构设置

特设机构(SPV)是为了确保证券化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特设机构能够实现破产隔离和真实销售,将资产与发起人相隔离。特设机构也是降低市场风险和投资者投资风险的重要机构。

(四)法律规范

美国作为全球资产证券化发行金额最大的国家,其法律基础和金融制度也是比较完善的。第一部与之相关的法律是《联邦证券法》(1933年),是之后的资产证券化相关法规的基石。1984年颁布了《加强二级抵押贷款市场法案》。1999年出台了《金融服务法》等等。

(五)政府参与

美国政府对资产证券化主要采用间接干预和法律引导的作用。首先由政府设立机构在资产证券化市场上起到一个带头示范作用,鼓励大量私营金融机构进入到资产证券化证券的二级市场,扩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市场流动性。

三、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因素

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主要有两个类别:来自于基础资产的风险和证券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如信息不对称等的其他风险。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它是指信贷资产证券化参与主体对他们所承诺的各种合约的违约所造成的可能损失。

(二)操作风险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牵涉的业务非常多,这也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破产风险、管理风险和定价风险。

(三)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银行及其他参与机构有着信息的掌握权,拥有信息优势。而市场上的投资者相对来说处于劣势,这使得投资者依赖于证券的评级以及担保的种类。

四、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美国资本证券化的发展以及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特点,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一)规范信用评级

对资产支持证券评级不当是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诱因,金融危机期间,涉及的资产支持证券评级均偏高。因此,应规范信用评级。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不同于普通证券,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要对基础资产池的信息进行全面、真是、客观的披露,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金融监管制度紧随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是防止道德风险的重要方面。在面对金融创新时,首先要做的是金融监管制度的同步,对新兴业务严格审查,有效监管和控制,防止金融风险失控。

(四)政府参与规范市场

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是资产证券化业务能顺利开展并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政府应该对市场发展有一个前瞻性的把握,在积极修改和出台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未来对出规划,为资产证券化市场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支持。

(五)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共担

在目前的市场上,证券的风险基本由投资者承担,导致了银行对资产证券化证券风险的不敏感性。为提高银行对风险的把控,资产证券化证券的风险应该由银行和投资者共担。

(六)重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转移

资产证券化能分散银行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并将其转嫁到投资者身上。但是,从整个金融体系中来说,这个风险并没有被消除掉。为保证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银行不应该仅仅思考风险转移,更应该做到稳健经营,从根本上处理不良资产。

参考文献:

[1]赵蕊.表内资产表外化.信贷资产证券化重新起航[J].银行家,2011.8

[2]管同伟.美国资产证券化的最新发展及其演变趋势[J].国际金融研究,2007.10

[3]中国经营网.500亿铁路贷款证券化[J].国开行有望试水.2013-4-28

[4]赵旭.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违约风险分[J].商业研究,2006(20)

[5]林剑锋.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D].硕士论文

[6]白淑君.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会计研究[D].硕士论文(2008)

[7]袁宏泉.信贷资产证券化也要防范风险[J].银行家,51-53

[8]何小锋.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王俊.浅议中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J].金融视界,2012.12

[10]洪艳蓉.信贷资产证券化投资者保护机制探讨[J].证券市场导报,2007.6

[11]郑明川,蒋建华,包万根。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J].商业研究,2003(23)

[12]周夏飞.基于经济后果分析的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4

[13]李晗.资产证券化国际经验与中国理财业务发展[J].银行家,2013.6

[14]许多奇.信息监管: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之最优选择[J].法学家,2011.2

猜你喜欢

资产证券化风险因素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浅谈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特殊目的载体的可行路径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