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被我们念瓢的字

2017-03-22冬觉

当代工人 2017年3期
关键词:儿化大力士东北

冬觉

东北人说话特点突出,比如让南方人爱恨交织的粗门大嗓,此外还有四声不分、用同音词或近音词代替、爱儿化韵、平翘舌乱用等。今试举几例被个别东北人念瓢了的字。

“大律师”力气也不小 1970年代上映的电影《风暴》表现了二七大罢工运动,片中人物施洋确有其人,共产党员,职业律师。那时我们上小学,对这部电影似懂非懂,但当看到施洋慷慨激昂地为铁路工人辩护、驳得反动派哑口无言时,我们也兴奋地鼓掌。当时,不仅我们这些小屁孩儿,整个社会对“律师”都很陌生,施洋的职业被我们念成“大力士”。我纳闷儿,施洋的外形丝毫没有大力士的样子,片中也没有任何场面表现他力大如牛,可同学们为何都叫他“大力士”呢?长大后才明白怎么回事。

“卫生费”没“费”什么事儿 过去,城市没有小区物业这一行当,居民不用交物业费,但要交卫生费。儿时,每个月总有几天会听父母说:“要交卫生分了。”我们也就跟着“卫生分卫生分”地叫下来。长大后方知,卫生分应为卫生费。是父母大舌头吗?但大家都这么叫,总不能所有人都大舌头吧!是我们听力有问题?今已无从考证。大致可以作为解释的有两点,一是那时家家几乎都有下乡知青。知青在农村不挣工资,挣的是工分。城里的父母大概就顺着“工分”,把卫生费叫成“卫生分”了。二是“费”和“分”音很接近,尤其把“费”儿化韵时,差不多就是“分”的音了。

有一种癌,只有职工才会得 儿时的一天,邻居几个大娘跟母亲扯闲篇,唠起癌症,这个癌那个癌。我忽然插了一句,“还有职工癌。”那时我还不到10岁,就这一句话,登时把几个中老年妇女整得没了电。母亲给了我屁股一巴掌,“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许插嘴,出去玩去。”我不理解母亲为何有些恼怒,有肺癌、肝癌,当然就有职工癌了。我听很多人这样说,个人理解就是“职工才得的癌”。你说这笑话闹得大不大。现在连一年级小豆包都知道,“子宫”的“子”是平舌、三声;“职工”的“职”是翘舌、二声。但那时的大人不讲究音准,一通乱念;我们这些在抗大小学念一二年级的孩子就被带沟里去了。那时抗大小学的老师差不多都来自街道小厂的职工,只要有初中或以上文凭,年龄合适,就有资格到抗大小学当老师。我猜呀,他们恐怕也分不清“子宫癌”和“职工癌”。

给凶鸟一窝心拳 老鸹这种飞禽通体黑色,学名乌鸦,在东北俗称老鸹。它不仅被东北人视为凶鸟,称呼它时,一些东北人还把名念错了。鸹,音刮、一声,却被一些东北人叫成了“窝”,还是轻声。老鸹就此成了“老窝”,在一些东北人那里代代相传。

公开买卖人口 中国南北方都有这种可爱的小东西,它有好多名:挂金灯、戈力、灯笼草、灯笼果、洛神珠、泡泡草、鬼灯等,果实可食。很多东北人称其为“姑娘”。到了上市季节,就有小贩推车叫卖,喊着:“卖姑娘了、卖姑娘了。”买的人也不含糊,“来半斤姑娘。”嘴懒的就立一个小牌,上面的字仍是“姑娘”。可大街在买卖黄花大闺女,警察不管吗?不管,他们也买给家里人吃。儿时,知道此姑娘不是彼姑娘,但不知为何要这么叫。长大后偶有兴致查了查字典,方知这个“姑娘”学名“菇茑”,茑,音鸟、三声。不过仅仅是自己弄清了而已,时至今日,“姑娘”仍在公开买卖。有小贩还不错,把“姑”改成了“菇”,菇娘。这就算基本正确了,菇茑的另一个俗名就叫菇娘,分红菇娘和黄菇娘。

买一个撇了,又买一个撇了,共买了几个撇了 这是我们儿时经常玩的智力测验。你要是答:一共买了两个撇了。就錯了,会被刮鼻子。买了一个给撇了,又买了一个又给撇了,正确答案是一个都没有。东北人所谓的“撇了”是一种植物球茎,皮色分绿、绿白、紫三种,东北人拿它腌咸菜。这么个玩意怎么叫“撇了”呢?细究下来方知,“撇了”的正确叫法是“苤蓝”,苤,音撇、三声,苤撇同音;蓝和了音近。嘴一懒,就叫成了“撇了”。

没考上理想大学,竟然自杀了 女儿首次高考,距理想大学录取分数线差了几分,决定复读。三姐得知后,跟三姐夫提了一句,“孩子复读了!”本来挺正常,可三姐把“复”念成了“服”音。复,音付,四声。服有两个音,伏音和付音,念付音时只用于“三服药”。三姐夫一听我闺女“服毒”了,吓得说话都不成调了,“啥,服毒了?抢救过来没?”他这一嚷,把我三姐弄蒙了,“啥抢救,跟抢救有啥关系?啥耳朵?”好家伙,她还有理了!

顺带说一句,小文第一自然段的“念瓢了”之瓢,本无“歪”意。字典里含歪意的字都不是“瓢”音,但一些东北人就敢这么用。没错,我也是东北人,借“瓢”说“歪”而已。

猜你喜欢

儿化大力士东北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有趣的“儿化”
南方人,求求你们说话不要加儿化音
大东北的春节
第十章 ”大力士“木星
北京话(36)
盐和大力士
大力士“木星”
THE RAP BATTLE FO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