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教学活动设计

2017-03-22金姬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课题环节技能

金姬

我们遵循的课题研究理念是“从关注幼儿智商向关注情商转变;从传授知识向提升能力转变;从关注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从幼儿园单项衔接向全方位沟通转变”。根据研究目标,我们把课题研究内容逐步细化,使这些研究内容更加精细,辐射面更广泛。开展幼儿教育科研的主要任务在于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我以大班综合活动《小学里朋友多》为例,以点带面来说说进行课题研究后教师在认识和能力上的提升和转变。

行动从了解现状开始,我们课题组将大班教师们反应的真情况、真问题拿出来做专题研讨。入学焦虑是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的,我们课题组根据下发的“入学担忧调查表”的情况进行专题研讨,梳理出幼儿在进入小学前典型的心理担忧,并且围绕其设计开发活动,探寻有效的实施策略,实现多方位沟通。本次活动《小学里朋友多》是解决幼儿“交往上的担忧”衍生出来的活动之一。我从认知、能力、情感角度出发,制定了三条目标。1、正确认识自己的担忧,愿意用完整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担忧。 2、尝试观察图片上人们的表情、动作,在看看、说说、做做的基础上学习交往新朋友的技能。3、激发幼儿向往升入小学一年级的美好情感。

我的物质准备:(姓名牌、家长协作完成的统计表、展板、贴有照片的半成品海报)经验准备:(班级环境创设“心情坊”、联系高年级同学进行问题解答)分析大班幼儿的学情,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愿意向他人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担忧”。为了解决活动重点部分,我通过QQ群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创设一个温馨的谈话环境,通过和孩子聊天完成了老师设计的“入学担忧调查统计表”。目的是让孩子放松心情,愿意在家和父母先说一说,找到抒发心情的途径。活动的难点是让孩子们学习交往新朋友的技能。我在班级环境创设的时候,在区角设立了“心情坊”,重點引导幼儿说一说昨天有没有找到朋友?是什么样的方法找到朋友的?找到好朋友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这些前期准备都为解决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做好了铺垫。结合课题研究方法,我在本次活动中设计的教法和学法都是与之相呼应的。我的教法主要有提问发和总结法。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了讲述法、操作法。

整个活动流程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中,我带领幼儿排上整齐的队伍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进入小学教室。引导幼儿观察桌椅上的姓名牌,能在相互帮助下找到贴有姓名牌的正确的座位。这时的幼儿进入真实的小学课堂环境,逐渐熟悉新的学习环境,消除对小学教室的陌生感,产生向往小学一年级的积极的想法。

第二个环节“交流想法、解决心中疑虑。”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采用提问法提出问题:“你现在坐在小学教室里心里有什么感受?”“要上小学了,你心理有哪些担忧?”我把这些图文并茂的统计表展示在KT板上,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的,猜猜别人的。一方面让孩子在交谈和倾听中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是一样的,都有这样那样的入学担忧;另一方面幼儿有了在家和父母完成统计表前期的经验准备,他们会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到交流中来。第二部分:在孩子自由交流的基础上,我通过帮助幼儿梳理了几个典型的问题,并进行小结:老师明白了你们在交往方面主要的担忧有这些:(和现在的好朋友可能不在一个班了;新老师会喜欢我吗;会想念现在的老师和阿姨;高年级的大孩子会不会欺负我?让我们来听听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怎么说呢?第三部分:邀请高年级学生进教室与幼儿面对面交流,幼儿通过提问消除心中担忧。根据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幼儿和高年级表达能力强的部分孩子面对面地交流、对话,提出心中的疑问让大孩子解答。其次让高年级学生可以说说喜欢什么样的一年级小朋友。在实施的过程中既创设了幼儿与高年级学生的交流机会,同时也在自然中发展了表达、交往的技能。最后我重点对“在小学怎样交到新朋友?”这个问题进行引导幼儿交流。

第三个环节“自主观察,学习交往技能”。在第一分部我展示了课题研究系列活动中的照片,如家长会、专家讲座、教师研讨、公开课、小朋友社区活动、参观小学、与小学生联谊活动,我筛选的照片有些是幼儿亲身体验过的,都是渗透交往情景的照片,这样更容易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第二部分让幼儿观察并说说图片中的人在干什么?你们猜猜他们为什么都在微笑、倾听、握手、挥手、竖拇指、拥抱、互相帮忙呢?(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自由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我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递进性提问:你喜欢哪张照片上的人?他做了什么动作和表情?为什么? 这里其实重在揭示交往技能内涵,进行情感教育,它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第三部分中出示交朋友简笔画图标进行总结“要交到朋友,我们可以学习这些方法:每天微笑着和别人打招呼,认真倾听别人讲话不乱插嘴打断,有困难讲出来互相帮忙、多找找别人身上的优点竖起大拇指夸夸,这些都是交到好朋友的方法。”

第四个环节“幼儿动手操作、分组完成自制海报”。我准备了六张海报。幼儿分成六组,通过协商进行分工,比如一般能力的幼儿可以把交往技能图标贴在相应的海报照片旁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讨论交朋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比如爱分享、谦让、主动问好等)用简笔画或简单的文字来充实海报内容。最后作为活动的延伸部分,我将海报投入到阅读区,让幼儿通过继续观察、合作阅读,了解和分享更多的好办法来解决他们在“交往上典型担忧的问题”。

通过《幼小衔接有效沟通的实践研究》,我们教师开始关注幼儿生活、关注幼儿经验、关注幼儿行动、关注幼儿心理,我们的教研活动以“发现问题—进行研讨—试教修改—形成园本课程”的形式不断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了我们幼小衔接沟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给我们的感悟是真正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活动中获得沟通、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课题环节技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拼技能,享丰收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